1. 集成度与架构对比
**比亚迪十二合一电驱(2024年)和八合一电驱(2021年)**具备高集成度,其中十二合一电驱在八合一的基础上增加了能量管理智控系统、智能升压模块、智能升流模块以及智能自加热模块。这些新增模块的作用如下:
- 能量管理智控系统: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智能化调节,提高系统的效率并优化电能分配,增强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
- 智能升压模块:为高压系统提供了更高的电压增益,适应快速加速需求,提高功率密度。
- 智能升流模块:能够在低速或高扭矩需求下快速升流,改善电机动态响应。
- 智能自加热模块:提升寒冷环境下的低温启动能力,增强系统在极端温度下的可靠性。
相比之下,**吉利十二合一电驱(2024年海外版)**集成了OBC(车载充电机)、DCDC、VCU、HBMS(高压电池管理系统)、LBMS(低压电池管理系统)、TMS(热管理系统)、GWRC(网关控制)和EVCC(电动车辆充电控制器)等模块,面向海外市场,专注于多电压系统和跨区域适配,展现出多功能适配性的优势。
2. 系统效率(CLTC综合效率)
CLTC综合效率代表系统在中国轻型汽车测试循环(CLTC)工况下的效率表现。比亚迪十二合一电驱的效率高达92.00%,领先于比亚迪八合一电驱(89.00%)和吉利十二合一电驱(90.04%)。比亚迪的更高效率主要得益于SiC功率模块和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优化,特别是在高功率和高电压工况下的损耗控制。相比之下,吉利系统的效率虽然稍低,但在集成性和模块化适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3. 轻量化设计
比亚迪在十二合一电驱中实现了显著的轻量化,重量为80kg,相比八合一电驱的114kg减轻了30%以上。这种轻量化通过优化散热结构和模块集成技术实现,有助于提升整车能效。而吉利十二合一电驱的79.8kg重量略优于比亚迪,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降低车重、提高续航。
4. 电压平台与功率密度
比亚迪的八合一电驱支持400/800V双电压平台,在高压平台下(800V)实现了更高功率密度和效率;十二合一电驱支持400V电压平台,专注于适中电压下的高效应用。而吉利十二合一电驱的海外版支持**>400V**,具备灵活的电压适配性,可以满足全球市场不同电压需求的车型。
5. 电机设计与控制技术
- 电机类型:所有电驱系统均采用永磁同步电机(PMSM),这种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优良的动态响应特性,适合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需求。
- 绕组与冷却方式:
- 比亚迪:八合一采用扁线+水冷设计,十二合一则为扁线+油冷,油冷相较水冷具备更强的冷却效果和环境适应性,尤其适合长时间高负荷运作。
- 吉利:采用扁线与油冷或扁线方案,提供适度的冷却能力,降低系统重量,增强温控适应性。
- 转速与扭矩:比亚迪十二合一电驱的电机峰值转速达23000rpm,峰值扭矩为360Nm,表现出极高的功率密度和扭矩输出能力,适合高性能车型。吉利电机的峰值转速为16500rpm,峰值扭矩为320Nm,适合对功率需求适中的中端市场。
6. 功率模块(电控部分)
- SiC(碳化硅):比亚迪在八合一和十二合一电驱中均采用SiC功率模块。SiC功率模块相较于传统的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具有更高的开关频率和更低的导通损耗,特别是在高压(800V)条件下,显著提升效率和功率密度。SiC的应用使得比亚迪系统能够在保证高效率的同时实现紧凑设计。
- IGBT:吉利十二合一电驱仍采用IGBT功率模块,IGBT在400V以下的应用中具备较好的性价比和稳定性,适合成本敏感的市场。
7. 减速器设计
- 比亚迪八合一电驱的减速器采用平行轴三轴结构,单挡二级传动,提供更平稳的动力传递和更高的传动效率。
- 比亚迪与吉利的十二合一电驱采用平行轴方案,强调结构的简化和可靠性,能够适应长时间高负荷的传动需求。
技术总结与竞争优势
- 比亚迪的技术优势:在十二合一电驱上,通过采用高效的SiC功率模块、智能能量管理系统以及轻量化设计,比亚迪实现了高集成度与高效率的完美平衡,特别适合对电驱系统效率、智能化程度和轻量化有高要求的高端市场。
- 吉利的市场适配性:吉利的十二合一电驱系统集成了丰富的子模块和功能,具备较好的全球市场适配性,特别是海外版在电压平台上的灵活适配,为海外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采用IGBT方案,以性价比优势抢占中端市场,适合规模化量产的新能源汽车平台。
结论
比亚迪的电驱动系统在功率模块、集成度和轻量化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适合定位高端市场。吉利则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多功能适配,充分满足全球中端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