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的前世,

				雷达的前世,今生

   雷达作为一种军民两用的电子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其首要任务就是探测目标,要求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以一定的数据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及时发现、识别、稳定跟踪目标。但是随着环境复杂化、目标多样化、任务多元化,特别是一些隐身目标,低空低速高空高速目标的出现,促进了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将简单介绍雷达的历史与现在的发展。

前世

1雷达发展的概述:

1864年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axwell)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1886年德国人海因里奇.赫兹(Heinrich Hertz)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验证了电磁波的发生、接受和散射等的特性。1903年 德国人克里斯琴.威尔斯姆耶(Christian
Hulsmeyer)研制出原始的船用防撞雷达并获得专利权。1922年 M.G 马克尼(M.G Marconi)在接受无线电工程师学会荣誉奖章时提出用短波无线电来探测物体。1922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aval Research Lab.)的A.H泰勒和L.C扬用一部波长为5米的连续波实验装置探测到了一只木船。由于当时无有效的隔离方法,只能把收发
机分置,这实际上是一种双基地雷达。1924年英国的爱德华.阿普尔顿和M.A巴特尔为了探测大气层的高度而设计了一种阴极射线管,并附有屏幕。1925年英国的霍普金斯大学的G.布赖特和M.杜威第一次在阴极射线管荧光屏上观测到了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短波窄脉冲回波。1930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汉兰德采用连续波雷达探测到了飞机。1934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R…M佩奇第一次拍下了1.6千米外一架单座飞机反射回来的电磁短脉冲照片。1935.2 英国人用一部12MHz的雷达探测到了60千米外的轰炸机。同年,英国人和德国人第一次验证了对飞机目标的短脉冲测距。1937年由罗伯特.沃森.瓦特设计的第一部可使用雷达“Chain
Home”在英国建成,英国正式部署了作战雷达网“链条”。1938年美国信号公司制造了第一部实用SCR—268防空火力控制雷达,装备于美国陆军通信兵,该雷达工作的频率是205MHz,探测距离大于180千米。SCR—268防空火力控制雷达必须依靠辅助光学跟踪提高其测角精度,在夜间工作时,要借助与雷达波束同步的探照灯。193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制出了第一部实用的XAF舰载雷达。1939年英国在飞机上装了一部200MHz的雷达,用来监视入侵的飞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机载预警雷达。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防空作战对雷达的精确引导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全相参微波雷达逐渐替代了非相参技术体制的微波雷达,其技术特征主要是半导体、全相参。上个世纪80年代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为满足现代空战对雷达高精度、高抗干扰能力、高可靠性、高分辨率、多目标跟踪能力等要求,开始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全固态、相控阵技术,从而有效应对复杂电磁环境下低空高速目标的要求。本世纪初期,雷达技术主要向多功能、自适应、目标识别等方面发展,以应对隐身目标、高空高速、低空低速目标的出现。

今生

   2.1雷达频段扩展:

雷达的工作频段继续向两个方向扩展:高端,往毫米波、红外和激光雷达方向发展,低端往VHF、UHF和HF波段发展。

雷达目标识别。根据雷达观测数据及从雷达回波中提取的目标信息,对目标进行分类、识别,判别目标属性,区分真假目标,是雷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2.2雷达成象技术:

采用大的瞬时带宽信号,可进行目标的高分辨一维成象,同时采用综合孔径天线原理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可获得很高的二维分辨能力。这极大地提高了雷达的应用范围。

相控阵天线技术。除低或超低副瓣天线外,有源相控阵天线、共形相控阵天线和宽带相控阵天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这类相控阵天线基础的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发射/接收组件,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大时宽带宽积信号的数字产生与数字处理技术,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等正在快速发展。

先进的信号处理与数据处理技术。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大容量并行处理的实时处理成为可能。采用相控阵天线以后,相控阵的空间滤波能力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具有多种自适应能力的信号处理天线,这对提高雷达性能是一种很大的潜力。

2.3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雷达的高指标要求使得新的雷达研制周期加长。利用当今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不仅可以确定合理的雷达战术技术指标,缩短雷达的设计周期,而且可以加快雷达分系统和整机的调试周期,大大缩短复杂雷达的软件优化过程。

2.4雷达的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

为使雷达具有高机动性能,减少在一些复杂作战平台上安装时所遇到的尺寸、重量的限制和恶劣物理环境的影响,解决大功率散热等问题,必须采用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这也是缩短雷达研制周期,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2.5毫米波雷达:

工作在毫米波段的雷达称为毫米波雷达。它具有天线波束窄、分辩率高、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它工作在目前隐身技术所能对抗的波段之外,因此它能探测隐身目标。毫米波雷达还具有能力,特别适用于防空、地面作战和灵巧武器,已获得了各国的调试重视。例如,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已安装了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目前正在研制更先进的毫米波导引头;俄罗斯已拥有连续波输出功率为10千瓦的毫米波雷达;英、法等国家的一些防空系统也都将采用毫米波雷达。

2.6激光雷达:

工作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雷达称为激光雷达。它由激光发射机、光学接收机、转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激光器将电脉冲变成光脉冲发射出去,光接收机再把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还原成电脉冲,送到显示器。隐身兵器通常是针对微波雷达的,因此激光雷达很容易“看穿”隐身目标所玩的“把戏”;再加上激光雷达波束窄、定向性好、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因而它能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激光雷达在军事上主要用于靶场测量、空间目标交会测量、目标精密跟踪和瞄准、目标成像识别、导航、精确制导、综合火控、直升机防撞、化学战剂监测、局部风场测量、水下目标探测等。美国国防部正在开发用于目标探测和识别的激光雷达技术,已进行了前视/下视激光雷达的试验,主要探测伪装树丛中的目标。法国和德国正在积极进行使用激光雷达探测和识别直升机的联合研究工作。

2.7相控阵雷达:

我们知道,蜻蜓的每只眼睛由许许多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成完整的像,这样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范围要比人眼大得多。与此类似,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

相控阵雷达的优点:

(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

(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

(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

(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但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

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相比,扫描更灵活、性能更可靠、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快速适应战场条件的变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已广泛用于地面远程预警系统、机载和舰载防空系统、机载和舰载系统、炮位测量、靶场测量等。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AN/MPQ-53雷达、舰载“宙斯盾”指挥控制系统中的雷达、B-1B轰炸机上的APQ-164雷达、俄罗斯C-300防空武器系统的多功能雷达等都是典型的相控阵雷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固体有源相控阵雷达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新一代的战术防空、监视、火控雷达。

2.8宽带/超宽带雷达:

工作频带很宽的雷达称为宽带/超宽带雷达。隐身兵器通常对付工作在某一波段的雷达是有效的,而面对覆盖波段很宽的雷达就无能为力了,它很可能被超宽带雷达波中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探测到。另一方面,超宽带雷达发射的脉冲极窄,具有相当高的距离分辨率,可探测到小目标。目前美国正在研制、试验超宽带雷达,已完成动目标显示技术的研究,将要进行雷达波形的试验。

2.9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通常安装在移动的空中或空间平台上,利用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将雷达在每个不同位置上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相干处理,就相当于在空中安装了一个“大个”的雷达,这样小孔径天线就能获得大孔径天线的探测效果,具有很高的目标方位分辨率,再加上应用脉冲压缩技术又能获得很高的距离分辨率,因而能探测到隐身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战场侦察、火控、制导、导航、资源勘测、地图测绘、海洋监视、环境遥感等。美国的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新安装了一部AN/APY3型X波段多功能合成孔径雷达,英、德、意联合研制的“旋风”攻击机正在试飞合成孔径雷达。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雷达已经变得越来越先进,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相信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持下,雷达必定会在现代战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欢迎使用Markdown编辑器

你好! 这是你第一次使用 Markdown编辑器 所展示的欢迎页。如果你想学习如何使用Markdown编辑器, 可以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了解一下Markdown的基本语法知识。

新的改变

我们对Markdown编辑器进行了一些功能拓展与语法支持,除了标准的Markdown编辑器功能,我们增加了如下几点新功能,帮助你用它写博客:

  1. 全新的界面设计 ,将会带来全新的写作体验;
  2. 在创作中心设置你喜爱的代码高亮样式,Markdown 将代码片显示选择的高亮样式 进行展示;
  3. 增加了 图片拖拽 功能,你可以将本地的图片直接拖拽到编辑区域直接展示;
  4. 全新的 KaTeX数学公式 语法;
  5. 增加了支持甘特图的mermaid语法1 功能;
  6. 增加了 多屏幕编辑 Markdown文章功能;
  7. 增加了 焦点写作模式、预览模式、简洁写作模式、左右区域同步滚轮设置 等功能,功能按钮位于编辑区域与预览区域中间;
  8. 增加了 检查列表 功能。

功能快捷键

撤销:Ctrl/Command + Z
重做:Ctrl/Command + Y
加粗:Ctrl/Command + B
斜体:Ctrl/Command + I
标题:Ctrl/Command + Shift + H
无序列表:Ctrl/Command + Shift + U
有序列表:Ctrl/Command + Shift + O
检查列表:Ctrl/Command + Shift + C
插入代码:Ctrl/Command + Shift + K
插入链接:Ctrl/Command + Shift + L
插入图片:Ctrl/Command + Shift + G

合理的创建标题,有助于目录的生成

直接输入1次#,并按下space后,将生成1级标题。
输入2次#,并按下space后,将生成2级标题。
以此类推,我们支持6级标题。有助于使用TOC语法后生成一个完美的目录。

如何改变文本的样式

强调文本 强调文本

加粗文本 加粗文本

标记文本

删除文本

引用文本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宋玉凯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