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统阐述了华为企业架构设计方法论,涵盖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及技术架构三大核心领域。数据架构以 “数据是企业核心资产” 为理念,通过数据资产目录分层管理、概念与逻辑模型设计、数据分布规划及跨域集成,确保数据标准统一与高效共享;应用架构采用分层解耦、体验驱动和服务化原则,通过功能项识别、服务化设计及系统适配,构建前台敏捷、中台稳定、后台统一的业务支撑体系;技术架构聚焦云化、服务化与安全防护,设计涵盖基础设施、技术平台、服务目录及部署架构,支撑业务快速迭代与技术演进。三者协同形成企业级数字化转型框架,助力提升数据质量、业务效率与技术敏捷性。
1. 数据架构设计方法
1.1 数据架构设计原则
1.1.1 数据按对象管理原则
-
数据在业务活动中产生并记录,按对象进行管理,明确数据Owner。业务Owner就是数据Owner,每个数据都要定义唯一的owner,代表企业管理数据,负责建设和维护数据架构。
-
数据Owner对数据质量负责,需指定数据管家,协助数据Owner履行职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2 企业全局视角定义数据架构
-
数据架构应基于企业全局视角定义,建立数据标准,形成数据共同语言,在企业生态中发挥作用。参考业界先进实践以及商用软件包,定义组织级的数据架构。
-
架构应有前瞻性,兼顾As-is及To-be业务运作模式,确保架构稳定。每一个数据在组织范围内必须有唯一、准确的定义,流程开发、IT实施应遵从企业已发布的数据架构。
1.1.3 数据分类管理框架
-
基于数据本身的特性来划分数据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数据分类的特性差异,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管理框架、管控措施。
-
遵从企业数据分类管理框架,结构化数据按基础数据、主数据、事务数据、报告数据、观测数据进行分类定义。
1.2 数据架构设计步骤
1.2.1 数据资产目录设计
-
数据资产目录设计以企业愿景/使命/价值、业务需求、业界实践、现有模型及标准和其他架构设计成果为输入,进行数据域划分。
-
通过明确业务范围、开发数据域、验证数据域、更新定义与描述、刷新数据域等步骤,形成数据资产目录(数据域)划分初稿、确定稿和发布版。
1.2.2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
-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从分析业务架构入手,识别业务的价值目标、关键交付以及业务价值链,确定概念实体的关联关系。
-
经过梳理候选概念实体、初步合并抽象、完整性验证、合理性验证、集成性验证等环节,最终输出概念数据模型初稿、确定稿和发布版。
1.2.3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
-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在概念数据模型基础上,参考三范式要求细化概念实体,识别逻辑实体,建立企业级的概念数据模型。
-
包括整理逻辑实体初稿、整理属性初稿、整理实体之间关系、验证逻辑模型、更新逻辑模型等任务,输出逻辑数据模型(逻辑实体)初稿、确认稿和发布版,以及数据字典发布版。
2. 应用架构设计方法
2.1 应用架构设计原则
2.1.1 分层解耦原则
-
通过服务化构建轻量级、分层解耦的应用能力,信息系统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相互之间通过服务进行交互。
-
面向用户构建前台,仅消费服务而不产生服务;面向服务构建中台,IT应用间低耦合,内部高内聚;面向信息资产构建后台,实现数据同源、一致;层与层之间充分解耦,通过服务进行交互。
2.1.2 体验驱动原则
-
围绕用户体验,构建一站式的联接平台,提升用户工作和沟通效率。
-
针对外部用户,通过统一客户界面入口,统一用户管理和身份识别,统一的架构规划,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全连接”前台;针对内部用户,建设基于角色的一站式工作平台,建立用户体验设计标准,提供多渠道的接入,优先考虑移动应用。
2.1.3 服务化实现原则
-
以服务为中心,通过服务化实现应用架构的分层解耦,具备灵活、按需组合的能力。
-
应用系统通过API将数据与功能开放出来,软件包需通过API开放其数据和功能逻辑,所有应用模块间的信息通信通过服务接口和消息进行调用,服务逻辑和服务通信协议解耦,统一构建公共应用服务,所有服务在统一的服务管控平台中进行管理,面向服务消费方,服务提供方需提供明确的SLA承诺。
2.2 应用架构设计步骤
2.2.1 AD/AG/APP初步划分
-
分析业务架构,参考业界应用划分,确定应用域/组/一级应用模块范围,初步识别应用域(AD)、应用组(AG)和一级应用系统模块(APP)。
-
通过工作坊等形式,结合业界实践、业务对象、逻辑实体和南网管理现状,对AD/AG/APP进行初步划分,形成应用架构图(AD/AG/APP初稿)。
2.2.2 ABB初步识别
-
分析业界实践对应的应用划分,结合业务对象,初步建立基于业务对象的应用划分,设计符合南网业务的应用二级应用系统模块(ABB)。
-
识别与AD/AG/APP草稿的差异点,分析差异原因,吸收优秀实践,舍弃不适用南网实际的差异,最终形成ABB初稿,包括功能项分布清单和应用集成清单。
2.2.3 功能项识别与梳理
-
分析ABB与APP初稿的关联关系,分析功能项与ABB初稿的关联关系,组织评审应用架构的南网适配性,修编应用架构划分。
-
识别功能项承载的业务流程步骤,对业务流程步骤进行分析,形成支撑业务步骤的功能子项,进行差缺补漏,保证功能子项的组合可以完整实现功能项的功能定位,输出功能项分布清单和功能子项清单。
3. 技术架构设计方法
3.1 技术架构设计步骤
3.1.1 技术框架设计
-
解读企业IT战略和总体原则,参考业界最佳实践,设计技术架构原则和框架。
-
通过现状调研,收集现有技术架构中的技术组件,识别应用架构中公共服务组件,设计匹配管理应用组件全生命周期的基础支撑类技术组件,形成技术框架初稿。
3.1.2 技术组件设计
-
识别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设计技术组件。
-
按照基础设施、数字平台、公共服务、安全技术等分类,整理技术组件清单,包括应用服务类、基础支撑类和安全保障类技术组件,为后续技术服务设计提供基础。
3.1.3 技术服务设计
-
聚合成技术服务,匹配应用需求,设计技术服务。
-
根据技术组件清单,按照基础设施、数字平台,公共服务、运维运营以及安全保障进行分类整理,设计技术服务目录(初稿),识别应用和数据服务的需求,结合现有技术能力,修订技术服务目录(初稿),完善技术服务描述,特性,产品动态,服务承诺等信息,完成技术服务目录设计。
3.1.4 技术平台设计
-
划分技术域和层级,设计技术平台,提出部署需求。
-
根据技术服务目录,按照基础设施层、数字平台层,公共服务层、运维运营以及安全保障进行分类,初步设计“三横两纵”技术平台,匹配南网服务化、中台化、敏捷化、全面云化等原则,基于应用和数据架构设计成果,修订技术平台,提出技术组件,技术服务,技术平台的基础设施需求,包括物理机部署,虚拟化部署,云化部署,微服务容器化部署等。
3.1.5 部署节点设计
-
分析部署需求,确定部署策略,设计部署架构。
-
遵从技术架构全面云化原则,基于现状调研成果,充分分析技术平台和技术组件对IT基础设施提出的部署要求,初步设计南网云数据中心整体架构,参考业界主流的6R方法论,结合应用架构设计成果,分析应用系统分布情况以及业务诉求,确定应用系统部署策略(上云),基于部署策略,完善部署架构,包括部署节点分布,数据中心组网架构和资源池设计,部署节点分布包括数据中心容灾,云边端架构等,组网设计包括网络域划分,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等,资源池设计包括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大数据资源池、容器资源池等。
3.1.6 整体蓝图设计
-
确定整体蓝图,设计跨域技术解决方案,形成技术架构其他制品。
-
整合技术架构制品,统筹规划设计技术架构整体蓝图,分析跨领域业务需求,应用和数据对技术的要求,设计跨域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功能架构,部署架构,安全架构等,识别跨域技术架构蓝图与现有技术架构的差距,并提出改进建议,辅导领域技术蓝皮书编制,提出技术架构标准规范的编制范围,输出技术架构蓝图、跨域技术解决方案设计、技术架构差距分析、技术蓝皮书、技术标准规范等成果。
数字化建设方案WORD格式
数字化建设方案PPT格式
三数字化建设方案PDF格式
-
1.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