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平拓扑中并联的电阻作用

1、见下图,中点静态钳位均压电路

 2、NPC允许的合理开关逻辑,1导通,0截止。

 3、I字型NPC,外管可以电压钳位,内管不可以电压钳位。电阻相当于并联到内管上,则绿色栏里是软件允许的开关状态。状态0000,全截止时IGBT耐压肯定没问题。状态0100,T2导通,则电阻相当于并联在T3上,则T3和电阻并联阻值,肯定小于单独一个截止的IGBT,从而实现电压钳位。其余状态略。

### 电平逆变器双载波调制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 #### 工作原理 双载波调制是一种用于多电平逆变器的脉宽调制(PWM)技术,特别适用于电平逆变器。在这种调制方式中,两个角载波信号被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载波信号[^1]。这两个载波通常具有相同的频率和幅度,但它们之间的相位差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这种叠加的结果使得最终形成的载波信号在一个周期内呈现多个峰值。 通过比较参考正弦波与这个复合载波信号,在交点处生成开关信号,从而控制功率器件的动作。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不增加硬件复杂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少低频谐波成分,并且可以通过调节两路载波间的相移角进一步优化输出波形的质量[^2]。 #### 实现方法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电平逆变器模型时,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双载波调制: 1. **创建基本结构**: 首先搭建标准的电平拓扑结构,包括输入直流电源、六个IGBT及其反并联二极管以及负载电阻或感抗元件。 2. **定义载波配置**: 利用Simulink中的函数发生模块分别产生两个相同频率但存在固定相位差异的角波作为上下桥臂各自的载波源;同时还需要一个代表期望输出电压的理想正弦波形充当调制度量基准值。 3. **逻辑判断单元设计**: 对上述个信号(即上下桥臂各自对应的载波加上目标正弦波)实施逐点对比运算得出高低电平切换指令序列送给相应位置上的门级驱动电路接口端口。 4. **观察效果验证**: 运行仿真程序后记录各节点瞬态响应曲线加以分析评估整体系统表现情况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要求如THD水平等[^3]. 以下是简单的 MATLAB 脚本示例展示如何生成所需的 PWM 波: ```matlab % 参数初始化 fs = 1e4; % 开关频率 (Hz) fmod = 50; % 正弦波基频 (Hz) Vref_amp = 1; % 参考正弦波幅值 carrier_amp = Vref_amp * 1.2; % 载波幅值, 应大于最大可能的调制指数乘以Vref_amp tspan = linspace(0, 0.02, fs*0.02); % 时间向量覆盖两个周期长度 % 计算信号 v_ref = Vref_amp*sin(2*pi*fmod*tspan); c_up = carrier_amp*sawtooth(2*pi*(fs/2)*tspan, 0.5); % 上方载波 c_down = c_up - carrier_amp; % 下方载波 % 比较得到PWM波 pwm_a_high = v_ref >= c_up; pwm_a_low = v_ref <= c_down; figure(); plot(tspan, pwm_a_high,'r', tspan, pwm_a_low,'b'); legend('High-side PWM','Low-side PWM'); xlabel('Time(s)'); ylabel('Voltage(V)'); title('Double Carrier Modulation Generated PWM Signals'); grid on; ``` 此脚本展示了基础概念下的双载波调制过程,实际工程应用还需考虑更多细节因素比如死区时间补偿等问题[^4]。 #### 结果讨论 采用双载波调制方案后,相比传统单载波SPWM而言,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特定次数范围内的谐振现象,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平稳程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总谐波失真率降低的同时也会带来额外计算负担或者存储空间占用方面的挑战[^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