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分割] ASPP不同版本对比(DeepLab、DeepLab v1、DeepLab v2、DeepLab v3、DeepLab v3+、LR-ASPP)

1. 引言

1.1 本文目的

本文主要对前段时间学习的 ASPP 模块进行对比,涉及到的 ASPP 有:

  1. ASPP in DeepLab v2,简称 ASPP v2
  2. ASPP in DeepLab v3,简称 ASPP v3
  3. ASPP in DeepLab v3+,简称 ASPP v3+
  4. ASPP in MobileNet v3,简称 LR-ASPP

这里的 v1、v2 是与 DeepLab 的版本号对应,因此没有 v1 😬

1.2 语义分割大致流程

语义分割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目标是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将相同语义类别的像素标记为同一类别。下面是大致的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说明

  1. 输入图像:将待分割的图像作为输入。

  2. 选择语义分割模型:选择适合任务的语义分割模型,常用的模型包括 U-Net、SegNet、DeepLab 等。

  3. 加载预训练权重:如果可用,加载预训练模型的权重,这有助于提高分割性能。

  4. 进行图像预处理: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大小调整、归一化、数据增强等,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5. 使用模型进行推理: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输入语义分割模型,进行推理得到像素级别的预测结果。

  6. 获取像素类别预测:从模型输出中获取每个像素的语义类别预测,通常使用 softmax 函数将预测转换为概率分布。

  7. 后处理与可视化:对预测结果进行后处理,可能包括阈值处理、连通组件分析等,以生成最终的分割结果。同时,可以将分割结果可视化,将不同类别的像素着色,以便观察和验证分割效果。

其实语义分割和分类任务是差不多的,都是属于比较简单的。


因为本文主要讲不同 ASPP,因此我们简化语义分割流程,并加入 ASPP 模块,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与分类任务相同,首先给模型输入 RGB 图片 I m a g e \mathrm{Image} Image,之后经过 Backbone 进行推理。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类任务中,我们可能直接通过 Backbone 加上一个分类头(Classification Head)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了。但在语义分割中,我们不使用全部的 Backbone(一般而言,这里所说的 Backbone 是分类网络中 真正的Backbone + Classification Head),而是去除最后几层(一般是去掉 Classification Head)。

  1. 如上图所示,输入图片 I m a g e \mathrm{Image} Image 经过 Backbone 后输出一个 28 × 28 × 2048 28 \times 28 \times 2048 28×28×2048 的特征图 F 1 \mathcal{F}_1 F1
  2. 之后再将 F 1 \mathcal{F}_1 F1 送入 ASPP 模块,得到 shape 为 28 × 28 × c h a n n e l   b y   c o n c a t e n a t e d 28 \times 28 \times \mathrm{channel \ by \ concatenated} 28×28×channel by concatenated 的 ASPP 输出特征图 F 2 \mathcal{F}_2 F2
  3. 最后我们再将 ASPP 输出特征图 F 2 \mathcal{F}_2 F2 送入分割头(Segmentation Head),这个头一般会对特征图进行上采样和 softmax 计算,前者的目的是将特征图 F 3 \mathcal{F}_3 F3 [ H , W ] [H, W] [H,W] 恢复到输入图片 I m a g e \mathrm{Image} Image 的大小;后者的目的是得到每个像素所属的类别。
  4. 经过上述过程,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 shape 为 480 × 480 × n u m _ c l a s s e s 480 \times 480 \times \mathrm{num\_ classes} 480×480×num_classes 的最终特征图 F 3 \mathcal{F}_3 F3,这个最终特征图的宽度和高度与输入图片是一致的,但通道数变为 n u m _ c l a s s e s \mathrm{num\_ classes} num_classes。因此我们便可以知道图片中每个像素所属的类别,再经过一定的后处理就可以得到语义分割后的结果,即一张灰度图 F o u t \mathcal{F}_\mathrm{out} Fout不同类别分别对应一个独特的像素值)。

因为 ASPP 一般会使用并行结构,并且最后会对不同分支的结果进行融合,因此 ASPP 输出特征图最后一个维度是 c h a n n e l   b y   c o n c a t e n a t e d \mathrm{channel \ by \ concatenated} channel by concatenated 🧐

通过上述对语义分割流程的描述,我们就知道语义分割的大致流程。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学习不同 ASPP 的特点和不同了。

2. 各版本 ASPP 介绍

2.1 ASPP v2

参考博文[语义分割] DeepLab v2(膨胀卷积、空洞卷积、多尺度信息融合、MSc、ASPP、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Step学习率策略、Poly学习率策略)

在 DeepLab V2 首先提出 ASPP 概念,这个 ASPP 模块很像是 DeepLab V1 中 LargeFOV + MSc 的升级版(但额外加入了多尺度的特性),下面是 ASPP v2 的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SPP v2 的结构非常清晰,就是在 Backbone 的输出特征图后并联四个分支,每个分支的第一层都是使用的膨胀卷积但不同的分支使用的膨胀系数不同(dilate = [6, 12, 18, 24](即每个分支的感受野不同,从而具有解决目标多尺度的问题)。因此每个分支的感受野是不一样的(膨胀系数越大,感受野越大),最终将 4 个分支的结果进行融合 ⊕ \oplus 就使得 DeepLab v2 具有了解决多尺度的能力。

在 DeepLab v1 中,LargeFOV 本质上就是使用了膨胀卷积替换全连接层;MSc 就是 Multi-Scale 连接(但都是普通卷积,没有膨胀卷积),而 ASPP 是多分支,并且每个分支都使用了膨胀卷积,所以说,ASPP ≈ \approx LargeFOV + MSc。

2.2 ASPP v3

参考博文[语义分割] DeepLab v3(Cascaded model、ASPP model、两种ASPP对比、Multi-grid、训练细节)

我们再来看下 DeepLab V3 中的 ASPP,即 ASPP v3 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SPP v3 中的膨胀卷积是经典的汉堡包结构:Conv → BN → Activation

ASPP v3 有 5 个并行分支,分别是:

一个 1 × 1 1\times 1 1×1 的卷积层(普通卷积)
② ~ ④ 三个 3 × 3 3\times 3 3×3 的膨胀卷积层(膨胀率 r r r 是不同的)
一个全局平均池化层(后面还跟有一个 1 × 1 1\times 1 1×1 的卷积层,然后通过双线性插值的方法还原回输入的 WH)。

关于最后一个全局池化分支作者说是为了增加一个全局上下文信息(Global Contextual Information)。

之后通过 Concat 的方式将这 5 个分支的输出进行拼接 concat(沿着 channel 方向),最后再通过一个 1 × 1 1\times 1 1×1 的卷积层(普通卷积)进一步融合信息。

2.3 ASPP v3+

参考博文[语义分割] DeepLab v3+(DeepLab v3 Plus、Backbone、Xception、MobileNet v2、Encoder、Decoder、ASPP、多尺度融合、膨胀卷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到,ASPP v3+ 其实和很相似,但有两点不同:

  1. 膨胀卷积中的膨胀系数不同
  2. 膨胀卷积使用的是深度可分离卷积

2.4 LR-ASPP

LR-ASPP 在 Backbone 输出上分成了两个分支,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第一个分支】上面的分支通过一个简单的 1 × 1 1 \times 1 1×1 卷积(bias=False)汉堡包结构,即 Conv -> BN -> ReLU,得到一个输出特征图 F 1 \mathcal{F}_1 F1
  2. 第二个分支】第二分支通过一个 核大小为 49 × 49 49 \times 49 49×49,步长为 [ 16 , 20 ] [16, 20] [16,20] 的全局平均池化层(AvgPooling Layer),之后再通过一个 1 × 1 1 \times 1 1×1 的普通卷积(bias=False) + Sigmoid,得到一个输出特征图 F 2 \mathcal{F}_2 F2

注意❗️:

  • 根据观察源码, F 1 \mathcal{F}_1 F1 分支中的 ReLU 就是普通的 ReLU 而非 ReLU6
  • F 2 \mathcal{F}_2 F2 分支中的 Bilinear Upsample 其实是不需要的(正常来说,通过 Sigmoid 层后得到的就是长度为 128 的向量)
  • F 2 \mathcal{F}_2 F2 分支中的 AdaptiveAvgPool2d -> 1×1 Conv -> Sigmoid 与 MobileNet v3 中提出的 Squeeze-and-Excitation(SE)注意力模块非常相似
  1. 第一次融合 F 1 ⊗ F 2 \mathcal{F}_1 \otimes \mathcal{F}_2 F1F2 之后,经过双线性插值进行 2 倍上采样,之后再经过普通的 1 × 1 1 \times 1 1×1 卷积,得到输出特征图 F 3 \mathcal{F}_3 F3
  2. 第三个分支】将 Backbone 中经过 8 倍下采样的特征图拿出来,经过 普通的 1 × 1 1 \times 1 1×1 卷积得到输出特征图 F 4 \mathcal{F}_4 F4
  3. 第二次融合 F 3 ⊕ F 4 = F 5 \mathcal{F}_3 \oplus \mathcal{F}_4 = \mathcal{F}_{5} F3F4=F5,得到 LR-ASPP 的输出特征图。

3. ASPP 结构汇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ASPP(DeepLab v2)

    • 【特点】:采用多个并行的当量膨胀卷积(当量置信卷积)实现多尺度分析。
    • 【优点】:使用多尺度块可以有效捕获物体的多尺度上下文信息。
    • 【缺点】:没有第二个解码器,无法利用低层特征信息。
  2. ASPP(DeepLab v3)

    • 【特点】:基于 DeepLab v2 改进,加入低维度下采样通道增加低层特征融入。
    • 【优点】:通过增加低维度下采样通道改善低层特征信息利用效率。
    • 【缺点】:仍需改进调和上采样方式。
  3. ASPP(DeepLab v3+)

    • 【特点】:在 DeepLab v3 基础上,使用空间金字塔池化上采样模块融合全通道特征。
    • 【优点】:空间金字塔池化上采样效果较好,改善了上采样效果。
    • 【缺点】:沿用较高的计算复杂度。
  4. LR-ASPP(MobileNet v3)

    • 【特点】:在 ASPP 网络基础上进行轻量化设计,设计轻量级ASPP模块。
    • 【优点】:大幅降低计算复杂度,适用于移动端和边缘设备部署。
    • 【缺点】:效果略有略微下降。

4. 不同 ASPP 准确率提升对比

ModelBackboneVersionBefore(%)After(%) Δ \Delta ΔDataset
DeepLab v2ResNet-101ASPP v274.8776.35+1.48VOC 2012
DeepLab v3ResNet-101ASPP v377.2178.51+1.3VOC 2012
DeepLab v3+XceptionASPP v3+79.1779.93+0.76VOC 2012
MobileNetV3 LR-ASPPMobileNetV3 LargeLR-ASPP71.9172.37+0.46Cityscapes

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每个模型的性能:

  1. DeepLab v2:

    • Backbone: ResNet-101
    • Version: ASPP v2
    • 在VOC 2012数据集上,训练之前准确率为74.87%,经过训练后提高到76.35%。经过训练后的性能提升了1.48个百分点。
  2. DeepLab v3:

    • Backbone: ResNet-101
    • Version: ASPP v3
    • 在VOC 2012数据集上,训练之前准确率为77.21%,经过训练后提高到78.51%。经过训练后的性能提升了1.3个百分点。
  3. DeepLab v3+:

    • Backbone: Xception
    • Version: ASPP v3+
    • 在VOC 2012数据集上,训练之前准确率为79.17%,经过训练后提高到79.93%。经过训练后的性能提升了0.76个百分点。
  4. MobileNetV3 LR-ASPP:

    • Backbone: MobileNetV3 Large
    • Version: LR-ASPP
    • 在Cityscapes数据集上,训练之前准确率为71.91%,经过训练后提高到72.37%。经过训练后的性能提升了0.46个百分点。
  • 9
    点赞
  • 5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DeepLab V3是一个语义分割网络,它基于DeepLab V2,并通过添加一个简单有效的Decoder来细化分割结果,尤其是沿着目标对象边界的分割结果。此外,它还采用了空间金字塔池模块或编解码结构二合一的方式进行实现。 DeepLab V3的网络结构图可以参考。 目前,DeepLab V3 Plus使用Pascal VOC 2012、SBD和Cityscapes数据集进行训练。在安装方面,可以参考相关文档进行安装。 在DeepLab V3中,每个3x3的深度卷积后都跟着Batch Normalization(BN)和ReLU激活函数。此外,它还使用了ASPP(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模块。 总结来说,DeepLab V3是一种用于语义分割的网络,通过细化分割结果和采用特定模块来提高分割质量。<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3* [deeplab-v3+原理详解](https://blog.csdn.net/weixin_55073640/article/details/123081742)[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50%"] - *2* [pytorch-deeplab-xception:PyTorch中的DeepLab v3 +模型。 支持不同的骨干网](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2097668/18550251)[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50%"] [ .reference_list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