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完整性-26 S参数的定义

第二十六章 S参数的定义


前言

微信公众号:【鹿末讲电子】 —— 一个分享硬件技术原创文章的公众号。
bilibili:【鹿-末】本文内容已发布视频讲解,请移步B站观看。


26.1 差分及共模信号的端接

在信号完整性领域,S参数又称为行为模型,因为它可以作为描述线性、无源互连行为的一种通用手段,它的适用范围包括了除一些铁氧体以外的所有互连。

一般而言,信号作为激励作用于互连时,互连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响应信号。在激励-响应波形中,隐含着的就是互连的行为模型。

每一种互连的电气行为都可以用S参数加以描述,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路板走线;电路板平面;背板;连接器;封装;插座;电缆等。

从根本上讲,一种行为模型描述的是互连如何与一个标准的入射波相互作用。在频域描述时,这个标准波形当然只能是正弦波。然而,在时域描述时,这一标准波形可以是阶跃或者冲激波形。只要标准波形具有很好的特性,它就能用于建立一个被测元器件或者互连的行为模型。

在频域中,当正弦波与被测元器件相互作用时,行为模型是用S参数加以描述的。在时域中,使用S参数的标记体系,但是对结果给出不同的解释。

提示 从根本上讲,S参数描述了从互连末端散射出的比如正弦波的精确波形。术语S参数就是散射参数的缩写。

当一个波形输入到互连时,它可以从互连散射回去,也可以散射到互连的其他连接处。

我们也经常把那些散射回源端的波称为反射波,而把那些通过元器件散射出去的波称为传输波。当在时域中测量散射波时,入射波形通常是一个阶跃波,我们把反射波称为时域反射(TDR)响应。用于测量时域反射响应的仪器称为时域反射计(TDR)。传输波就是时域传输(TDT)波

在频域中,用于测量正弦波反射响应和传输响应的仪器称为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矢量是指正弦波的幅度和相位都要被测量。标量网络分析仪只测量正弦波的幅度,不测量相位。

频域中的反射和传输项称为特定的S参数,如S_11S_21,或返回损耗插入损耗

这种描述标准波形如何与互连相互作用的表征格式,也可以应用于仿真器或者测量的输出。所有的电磁仿真器,无论是在时域还是在频域,都使用S参数。

无论S参数值是从哪里发展来的,它都是关于电信号如何与互连相互作用的一种描述。通过这些行为模型,可以预估任意信号和互连的作用方式,并且从中预估输出波形,比如眼图。使用行为模型预估系统响应的过程称为仿真模拟

在S参数中隐藏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描述了互连的一些特性,比如阻抗曲线、串扰的大小和差分信号的衰减。

使用正确的软件工具,对互连的行为进行测量,可以拟合出基于电路拓扑的互连模型,如连接器、过孔或整个背板模型。当一个准确的电路模型可以反映某些物理特性的性能时,我们就可以“进入”模型的内部,确定哪些物理特性限制了互连的性能,进而提出改进方法。这个过程通常称为互连寻踪


26.2 S参数的基本公式

S参数描述了互连对入射信号影响的情况,我们把信号进入或离开被测元器件的始末端称为端口。端口是到被测元器件信号路径和返回路径的一种连接。理解端口最简单的想法就是把它看成与被测元器件的一个同轴连接。

除非另有说明,信号所看到的被测元器件之前的内部互连阻抗都是50Ω,原则上端口阻抗可以是任意值。

提示 即使不考虑端口阻抗的任意变化,S参数已经足够麻烦。因此,在无强制性前提下,端口阻抗应保持为50Ω。

每个S参数都是从被测元器件某个特定端口散射出的正弦波与入射到被测元器件某个端口的正弦波的比值。

对于所有线性无源元件而言,散射波的频率和入射波的频率完全一样。正弦波唯一可以改变的两个属性就是散射波的幅度和相位。

为了跟踪正弦波入射和射出的端口,我们用连续的下标号来标识端口,并在每个S参数中使用这些下标号。

每个S参数都是输出正弦波和输入正弦波的比值,即S=输出正弦波/输入正弦波 。两个正弦波的比值其实是两个数。幅度是输出和输入正弦波幅度的比值,相位是输出和输入正弦波的相位差。S参数的幅值就是两个幅值的比值。

因为每个S参数的幅值都是从0到1的数,所以经常用dB加以描述。正如前面章节所述,dB往往是两个能量的比值。因为S参数是两个电压幅值的比值,而dB值应该与电压幅值所对应能量的比值有关,这就是在dB值和幅值之间相互转换时要使用系数20的原因,即S_dB=20×log(S_mag)

S参数的相位是输出正弦波与输入正弦波的相位差:相位(S)=相位(输出正弦波)-相位(输入正弦波)

在确定反射和传输S参数相位时,必须谨记在定义S参数相位时规定的波形顺序,很可能会给出一个负的超前相位。

把奇数端口指派在一条传输线的左端,在线的另一端指派更大的后续数字。按这种方式,当耦合互连数增多时,新增的下标值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添加。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端口指派方法。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提示 应该总是试图对多传输线采用一种端口指派方法,以使传输线的端口1连到端口2,而端口3邻近端口1而流向端口4,这样就可以扩展到更多的n条传输线。

为了区别每个S参数所涉及的端口组合,使用两个下标值。第一个下标值对应输出端口,而第二个下标值对应输入端口。例如,从端口1进入并从端口2出去的正弦波的S参数表示为S_21,这正好和预想的相反。

使用这种格式,正弦波从端口j进入,到从端口k出去所对应的变换,可以通过不同下标值的S参数加以定义,每个S参数的定义为S_kj=输出端口k的正弦波/输入端口j的正弦波。无论被测元器件的内部结构如何,这一基本定义都可以适用。S_11代表从端口1进入并从端口1出去的信号。S_21代表从端口1进入并从端口2出去的信号。同理,S_12代表从端口2进入并从端口1出去的信号。


26.3 S参数矩阵

一个单端口的被测元器件只有一个S参数,记为S_11。在不同的频率点上,它具有许多数据取值。在任意单一频率点,S_11都是复数,因此它实际上是两个数值,可以用幅度和相位,或者实部和虚部加以描述。某一频率点上单一的S参数,可以在极坐标或笛卡儿坐标系上绘出。

再者,S_11在不同的频率点会有不同的数值。为了描述S_11的频域特性,可以在每个频率点上绘出幅度和相位值。下图给出了一个测量所得远端开路短传输线S_11的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二端口元器件含有4个可能的S参数值。进入端口1的信号可能从端口1或端口2输出。进入端口2的信号也可能出现同样的情况。二端口元器件的S参数可以组合成一个简单的矩阵,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而言,如果互连不是物理对称的,S_11和S_22就不相等。然而,对于所有线性无源元件而言,总有S_12=S_21,在有4个元素的S参数矩阵中只有3个独立项。2×2矩阵中的3个独立元素在每个测量频率点都有对应的幅值和相位,测量频率从10MHz到2GHz,间隔为10MHz。总共有200×2×3=1200个独立的具体数据点,所有这些数据都简捷方便地纳入了S参数矩阵。

这种形式可以扩展到任意个数的元素。例如12个不同的端口,将会有12×12=144个不同的S参数矩阵元素。然而,并不是所有元素都是独立的。对于任意的互连,对角线元素是独立的,对角线下半部分的元素是独立的,所以一共有78个独立元素。

一般而言,独立S参数元素的个数可以由下式求出:N_unique=n(n+1)/2 。其中,N_unique表示独立S参数元素的个数,n表示端口数。

在这个12端口的示例中,共有78个独立元素。而且,每个元素都有两个不同的数据:幅值和相位。总共有156组图,如果每组图含有1000个频率值,总共就有156000个数据点。

S参数的信息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S参数矩阵元素包含的解析信息。其次是从绘制在极坐标或笛卡儿坐标中S参数的各种模式中,能够读出的一些信息。一双敏锐的眼睛仅从曲线的模式上就能找到互连的重要特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S参数矩阵元素和每个元素所包含的数据,实际上代表了互连的确切行为。所有有关互连行为的有用信息都包含在它的S参数矩阵元素中。一个12端口元器件中的每个S参数矩阵元素都透露出一种不同的情况。它们所包含的解析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仿真工具立即获取。


26.4 返回损耗与插入损耗

二端口元器件包含了3个独立的S参数:S_11,S_22和S_21,其中每个矩阵元素都是随频率而变化的复数。

S_11项又称为反射系数,S_21项又称为传输系数。

由于历史的原因,S_11幅度的绝对值(以dB为单位)称为返回损耗,S_21幅度的绝对值(以dB为单位)称为插入损耗。例如,如果S_21=-40dB,那么其返回损耗为40dB;如果S_21=-15dB,那么其插入损耗为15dB。

返回损耗与插入损耗是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广泛使用之前流行的测量术语。为此,事先准备一个可拆分的装置,在其中留有插入被测元器件的位置。首先,将装置短路直通,确定在两个端口之间没有插入被测元器件。接着,在端口2处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然后,再将装置拆分开并插入被测元器件。这时所测得的损耗称为以直通为参照的插入损耗,即由于插入被测元器件所造成的传送信号损耗。

大的插入损耗值意味着互连很不透明,能到达端口2的信号很少。由于插入损耗被看成“损耗”,其值越大就意味着当插入被测元器件时造成的损耗越大,导致直通过去的信号就越少。

为了测量返回损耗,事先要将装置断开以使端口1看到的是开路,我们以这种情况下测得的开路反射回的信号作为接下来测量时的参照。接着,将被测元器件置入装置内部,被测元器件将端口1和端口2相连接,再测量此时的返回信号。将它与之前开路时的测量进行对照,这时返回信号的损耗就是返回损耗。

与开路时的情况相比,被测元器件与装置匹配得越好,反射信号就越小,信号的返回损耗(绝对值)就越大。大的返回损耗意味着此时具有比开路更良好的匹配。小的返回损耗意味着有很多信号经反射再返回,看似更像开路或短路,它与50Ω的端口阻抗太不匹配了。

提示 将S_11称为反射系数,将S_21称为传输系数,这样才是明确无误的。更透明的互连将具有更小的反射系数和更大的传输系数。

当互连从一端到另一端是对称时,返回损耗S_11和S_22相等。在非对称的二端口互连中,S_11和S_22不相等。

一般而言,手工计算互连的返回损耗和插入损耗是非常复杂的。它取决于组成互连的各段传输线的阻抗曲线和时延,以及正弦波的频率。

在频域,任何正弦波的响应都是稳态的。在正弦波激励很长一段时间后,观测到的总体反射响应和传输响应,是频域和时域的重要区别。

在时域,观测到的是传输线反射和传输的瞬时电压。通过观察反射发生的时间和反射与激励边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将反射响应,即时域反射响应,映射为互连不同空间位置的阻抗曲线。当然,第一次反射后,只有通过对反射信号的后处理,才能给出对阻抗曲线的准确解释。但是,往往直接根据时域反射响应就能得到一个很不错的一阶估计。

当入射正弦波遇到任意阻抗突变时都会产生反射,部分正弦波会首先返回到端口,部分反射波会在不连续阻抗之间多次反射,直到它们被吸收或从某个被观察的端口出去。

例如,在端口1观察到的反射信号,是从所有可能的突变点反射的正弦波组合。对于1m长的互连而言,反射往返振荡的典型时间约为6ns。在1ms,即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一次频率测量的典型时间内,一个正弦波可以完成100000多次反弹,远远超出以往所说的情况。

如果在1ms的测量或仿真时间内,输入到端口的频率是固定的,那么从每个突变点反射回的所有波的频率也完全相同。然而,这些反射波到达各个端口时的幅值和相位往往是不同的。

这样,从每个端口出去的将是大量的正弦波。这些波的频率相同,但是幅值和相位是任意的。令人惊奇的是,当我们叠加任意数目的、频率相同的、幅值和相位任意的正弦波时,会得到另一个正弦波。

当对某一端口激励一个正弦波时,从某一端口出去的叠加波形也是个正弦波,而且频率相同,只是幅值和相位不同而已。这就是S参数所捕获的信息。遗憾的是,除了少数特殊情况,S参数的行为是阻抗曲线和正弦波频率的复杂函数。由测量的S参数幅值和相位反推出各个正弦波分量是不可能的。

尽管任意的互连都可以仿真,但是从S参数的一些为数不多的重要模式中可以了解互连的特性。学习辨认这些模式,可以使训练有素的观察者马上把S参数转换成关于互连的有用信息。

一种辨认的重要模式是互连透明度。返回和插入损耗的模式可以马上表明互连的“质量”,比如“好”或“坏”。本文假设“好”意味着互连对信号是透明的,而“坏”意味着互连对信号不透明。


26.5 互连的透明度

透明的互连有如下3个重要的特性:

  1. 沿线的瞬时阻抗和它所在环境的阻抗相匹配;
  2. 通过互连的损耗很小,大部分信号都可以通过;
  3. 与相邻走线的耦合可以忽略。

将端口分别接在互连相对的两端,这里分别记为端口1和端口2。上述3个特点清楚地反映在反射和传输信号上,它们分别与S_11与S_21相对应。

下图是近似透明互连的一种端口配置,图中所示为测量得到的返回损耗和插入损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整个互连的阻抗和端口阻抗相匹配时,反射信号非常小,反射参数S_11也很小。用dB表示时,越小的返回损耗表示一个越大的负dB值,端口2的50Ω阻抗有效地端接了互连。

当然,在实际中,不可能在很大的带宽内实现50Ω的精确匹配。通常,互连的返回损耗会在高频恶化,正如上面示例中所看到的,在更高的频率有较小的负dB值。

互连越不理想,端口阻抗越不匹配,返回损耗越接近于0dB,相当于100%反射。

插入损耗是对传过元器件的从端口2输出的信号的一种度量。阻抗越不匹配,传输信号越小。当接近完全匹配时,插入损耗非常接近于0dB,并对阻抗变化不敏感。

返回损耗和插入损耗之间有特定的联系。应始终牢记S参数是电压比,不存在电压守恒定律,但存在能量守恒定律。

如果互连损耗很低,而且与相邻走线之间没有耦合,也没有电磁辐射,那么进入互连的能量就等于反射能量与传输能量之和。

一个正弦波的能量与幅度的平方成正比。能量守恒定律为,进入的能量等于反射能量和传输能量之和,并可以用下式表示:1=S_11^2 + S_21^2

对于给定的返回损耗,插入损耗为S_21=√1−S_11^2。如果返回损耗不高于-20dB,则相应的插入损耗将会非常小,几乎等于0dB。下图阐明了在很大范围内的返回损耗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提示 只有当返回损耗高于-10dB时,才有明显的插入损耗。


26.6 改变端口阻抗

端口阻抗的行业标准是50Ω。然而,原则上阻抗可以为任意值。当端口阻抗改变时,返回损耗和插人损耗所表现出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首先,使端口阻抗远离互连的特性阻抗会增加返回损耗。除了这种简单的情况,返回损耗和插入损耗的值是端口阻抗的复杂函数。

提示 描述互连的S参数时,不要求端口阻抗和元器件阻抗一定要匹配。除非有强制性原因,通常使用50Ω。

阻抗末端不匹配造成的反射,将导致返回损耗的波动。过高的返回损耗会使插入损耗出现波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非50Ω阻抗问题,这个现象非常复杂,而且很难解释。

如果实际应用环境的阻抗也是75Ω,就可以不动互连线,而将端口阻抗改变为应用环境的75Ω。

无论端口阻抗为多少,测量的S参数响应中所包含的行为模型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端口阻抗的情况下再现一遍而已。

即使当端口阻抗不是任意时,S参数已足够混淆。如果按照行业标准,即标准(touch-stone)文件格式存储S参数,在文件开头就会给出与数据对应的每个端口阻抗。根据这个标准文件,可以很容易地计算任意端口阻抗下的S参数。


—END—

持续更新中,想了解更多知识请点赞并关注我哦!
微信公众号:鹿末讲电子

点我关注微信公众号

bilibili:鹿-末

点我观看讲解视频

  • 14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