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力学中,判断一个过程是否自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ΔH)和熵变(ΔS)的共同作用,通过吉布斯自由能公式 ΔG = ΔH − TΔS 来分析。以下是不同组合的详细解释:
1. 熵增焓减(ΔS > 0,ΔH < 0)
-
特点:
系统释放热量(放热,ΔH < 0),同时混乱度增加(ΔS > 0)。 -
自发性:
无论温度高低,ΔG < 0,过程完全自发。 -
实例:
-
冰块融化:液态水的熵高于冰,融化时吸热(ΔH > 0),但若环境温度高于熔点,TΔS 主导,ΔG < 0。
-
燃料燃烧:燃烧释放大量热量(ΔH < 0),生成气体的熵显著增加(ΔS > 0),ΔG 必定负值。
-
2. 熵减焓增(ΔS < 0,ΔH > 0)
-
特点:
系统吸收热量(吸热,ΔH > 0),同时混乱度降低(ΔS < 0)。 -
自发性:
无论温度高低,ΔG > 0,过程非自发。若强行发生需外界持续做功(如电解水)。 -
实例:
-
水结冰(高温下):液态水→冰需要释放热量(ΔH < 0),但熵减(ΔS < 0)。在高温时,TΔS 可能不足以抵消ΔH,导致ΔG > 0,无法自发。
-
3. 熵增焓增(ΔS > 0,ΔH > 0)
-
特点:
系统吸热且混乱度增加。 -
自发性:
高温下可能自发(当 TΔS > ΔH 时,ΔG < 0)。 -
实例:
-
水的蒸发:液态→气态需吸热(ΔH > 0),但熵增显著(ΔS > 0)。高温时(如100°C),ΔG < 0,蒸发自发。
-
4. 熵减焓减(ΔS < 0,ΔH < 0)
-
特点:
系统放热但混乱度降低。 -
自发性:
低温下可能自发(当 |ΔH| > T|ΔS| 时,ΔG < 0)。 -
实例:
-
蛋白质折叠:多肽链从无序态折叠为有序结构(ΔS < 0),但释放热量(ΔH < 0)。低温下放热主导,可能自发。
-
关键结论
-
最易发生的组合:熵增焓减(ΔS > 0,ΔH < 0),因任何温度下均自发。
-
需条件驱动的组合:
-
熵增焓增:需高温(TΔS > ΔH)。
-
熵减焓减:需低温(|ΔH| > T|ΔS|)。
-
-
绝不可能自发:熵减焓增(ΔS < 0,ΔH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