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14更新,新增加一些想法
1.逻辑性:保证论文逻辑的最好方法是前一句和后一句是紧密相连的。自己在读的时候,可以抽象句子,比如这句话在说什么,下一句应该说什么。
2.**凝练性:**要凝练,少讲废话,每个句子具体化。什么是废话:“我们增加了叉叉模块,从而提升了模型的性能”。将它具体化,如“该模块增强了上下文信息的交互,从而提升了模型对于小目标病灶的感知能力”。
3.**严谨性:**说的话要经得起推敲,不要有漏洞。不能让人挑出刺来。
4.强调创新点,不要同时强调多个创新,突出重点。
5.图文结合。
6.适当调整论述顺序。
7.深度学习类的文章,强调故事以及故事的合理性,摘要引言就得把故事讲清楚,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论证你的故事。
8.学会参考顶刊论文,其次是顶会。顶刊相较顶会更加细致,先学会模仿。不知道怎么写一个概念,就直接在谷歌上搜,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写完一篇论文主要的工作有:
1.搭框架,知道每个大框架,小框架里应该些什么。大框架根据小论文、大论文的不同需求来,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例如,摘要、引言、相关工作、方法、实验、结论和参考文献。其次是想要写什么,如引言要提到背景、研究意义等,这些可以在其他论文中选一到两篇(不要太多)来模仿它的一个论述逻辑与结构。引言和相关工作需要根据整篇文章的创新点来写,本质上是一个铺垫引出文章的过程。
2.填东西,我觉得最难写的其实是方法那块,尤其是这个创新点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首先,不能无中生有,要有一个思考量的体现,有这个问题-该模块是什么-该模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把一些话写重复了,显得很繁琐,有时候可以通过公式表示却又不能表达出来。理清思路,大胆写,最好尝试能用一两句话讲清楚这个模块是什么、有什么用。
3.可视化,可视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一篇好的论文可以通过它的图片去传递出一个清晰的过程。可视化在不同部分又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引入问题,流程图,方法,结论分析。要把握宏观与细节之间的一些联系。
4.其他,比如参考论文、排版等。
5.润色,这一步很难,有时候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或者说潜意识里不想发现它。假设自己是一个评委,会怎么评价自己的文章呢。
总结一下,不要怕写不好,大胆写,相信自己,论文本身就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把故事讲好了,把创新吹好了,就可以了,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最近的一些想法
看论文的时候带着目的去看,尤其是自己对论文结构有了一定理解,只是不知道这个地方应该写什么,就去看看那些顶刊顶会是怎么写的。也可以看看公开的审稿意见。
把一些好的描述和图片单独保存下来,并不用把握整个文章的细节。
索引关键词: MICCAI - Accepted Papers and Reviews
https://miccai2021.org/openaccess/paperlinks/index.html
https://conferences.miccai.org/2022/papers/
https://conferences.miccai.org/2023/papers/
最后,
大胆写,不要怕写错,不要舍不得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