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对点通信到蜂窝系统再到网络架构

前言

  最近在学diversity,channel capacity和MIMO相关的内容,但其实以上内容都是集中在物理层的点到点的通信,即使扩展到多用户的场景,其本质也还是物理层的电磁波传输与干扰消除的问题。感觉自己对整个通信网络的架构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就总结了一下现在主流的网络架构,以及5G中网络架构发生的改变,也算是稍微填一下在第一篇博客里给自己挖下的坑。

一、从点对点到蜂窝系统

  点对点通信,即一台发射机和一台接收机的情况,而对于许多移动用户组成的网络,这些用户都与公共有线网络的基础设施进行通信,对于蜂窝系统而已,这个设施即为基站(base station)。我们可以将总的区域划分成许多个小区(cell),一个小区对应一台基站,移动终端和与其距离较近的基站进行通信。
  这种模式有两个关注点:第一,用户感兴趣的是发给自身的特殊消息,而不是和广播一样的对多个用户一样的公共消息,因此当涉及到多用户的场景,从物理层的角度必然涉及interference management的问题,从MAC层的角度则必然涉及multiple access的问题。第二,用户与网络之间必须是双向通信的,这也可以和全双工通信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
  关于多址接入和干扰管理,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细读,因为这两个问题在具体的场景和具体的要求下会演变出很多复杂的无法一概而论的算法。毕竟通信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时代需求而变,除了信道容量这种经典理论之外,无法对一个问题永远的盖棺定论。
  以多址技术为例:1G主要采用FDMA,2G主要TDMA,3G主要采用CDMA,4G主要采用OFDMA,而如今的NOMA又成为了5G的研究热点之一。
  同样的,对于干扰抑制技术,最容易想到的抑制干扰的方法即为确保不同用户的传输在时间上和频率上都不重叠,即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以频分复用为例,将总的带宽划分成多个窄带组,保证某个小区和所有其相邻的小区不共用同一个频段,即可保证较高的SINR,但是这种方法对应的是窄带系统,无法实现全局频率复用(universal frequency reuse),同时窄带信道也极大程度的限制了传输速率……在此处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花时间去深究。


二、从蜂窝系统到网络架构

1.接入网

  事实上,基站的本质是一种接入网设备,而这就涉及到了对网络架构的划分。这个推荐知乎“鲜枣课堂“写的一篇文章,写的十分清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934238/answer/699016915
  拜读之后,简单的总结了一下。看网先看层,网络由下至上可以分为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举个例子,我们的手机如果想要打电话,就必须连入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之中。把手机终端连接起来的这一级网络设备即为接入层设备,例如我们常说的基站或者无线路由器
  这里其实我想单独说明一下Wi-Fi这个概念,虽然我们平时经常讲连接Wi-Fi,但事实上Wi-Fi并不是一个设备,而是无线局域网(WLAN)的一种主流技术,具有接入移动用户功能的设备我们称之为无线路由器。(图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无线深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无线路由器的功能既可以接入无线设备组成无线局域网(WLAN),也可以接入有线设备组成有线局域网(LAN),同时,由刚才的讨论,无线路由器需要连接光猫或者上级的路由器通往外部的网络(从网络架构角度即为更上层的网络)
  嗯,再有一点,接入网在OSI协议里面应该算哪一层呢(单纯瞎扯):我觉得其实纠结在具体的某一层没有太大意义,个人理解是网络架构中的接入层包含了从最底层的物理层到网络层。以无线路由器为例,因为在连接无线设备的过程中,涉及到了最底层bit流的传输和检测等物理层的任务,以及成帧,连接建立和差错控制等链路层的任务,同时对于该WLAN,无线路由器通过路由算法提供了路由选择功能,这即为网络层的任务。

补充:关于基站——也许我们并不了解基站

  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刚才推荐的那一篇小枣君的文章,写的图文并茂非常清晰,我做一个简单总结如下:
  通常说的基站其实是室外的宏基站(macrosite)。一个基站,应该称之为一套基站系统,它由多个独立设备共同组成。以现在主流的4G LTE网络来说,基站就包括BBU、RRU、射频天线,这三个主要部分。(图来自于小枣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BU即为基带处理单元,主要负责信号调制。RRU即为远端射频单元,主要负责射频处理。嗯这里顺带补充一下,BBU里用来作基带信号处理的硬件设备到底是什么呢?个人的理解是当协议较为成熟时,往往使用ASIC进行基带信号处理,因为ASIC作为专用集成电路,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和较低的功耗,例如:FPGA的静态功耗是ASIC的60-1000倍之多。当然,如果考虑基带信号处理的灵活布置的话,可能也会有FPGA或者DSP的存在。另一方面,在科研中进行prototype的验证时,往往也会采用软件无线电(SDR)的方式进行验证,SDR的优势就是很多集成化的平台和开发工具,灵活性相对较高,开发周期较短,但是由于其静动态功耗过高,并且具有较高昂的成本,不适合用于实际场景的实现。
  但事实上基站还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图同样来自于小枣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后面三种基站往往摆放在室内或人口密集的公共区域,我个人理解是可以将这些小基站和无线路由器进行类比,都更贴近于室内的应用场景。


2.承载网和核心网

  刚才说到,网络由下至上可以分为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当接入层完成了任务,基站完成了和移动终端的连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显然,就是打通基站和中心机房之间的连接,这就需要承载网和核心网去协同完成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承载网的功能就是将数据从接入网发送到核心网。如今的承载网,说白了就是很多很多的光纤和光纤设备,最有代表性的承载网设备,就是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和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核心网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最顶层,完成数据的路由和交换,最终实现了手机用户和互联网的通道建立,因此,我就直接简单的将其理解为超级路由器了。可想而知,路由和交换的功能也是对应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三、5G网络架构变化

  这个地方我就列出我看到的两篇写的非常生动形象的博客,我觉得看着这个来学习可能会效率更高。(好吧其实是我没时间写总结了)
1.https://blog.csdn.net/dxpqxb/article/details/101781787
2.https://blog.csdn.net/xiaoqicsu/article/details/104800729


  • 3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