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两电平)——仿真参数设置和仿真结果

  各位同学们久等啦,这次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两电平)的最后一章了,就讲讲仿真模型一些相关参数的设定和仿真结果,这样两电平矢量控制就完结啦!!

下集预告(重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章完结后,很快我们会开启新的篇章——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性点钳位型的三电平)!!关于这个我网上找了很多资料,都是模糊不清的,绕了很大弯搞了很久才搞定,说多都是泪。。。然后这个三电平跟两电平其实是有很大共同点,但又有所区别,关于共同点之后就不再重复讲了,只介绍基本原理并着重讲不同点。给新手提供捷径,少走弯路。

————————————————————————————————————————————————————————————
分割线
————————————————————————————————————————————————————————————

直接进入主题吧,分两个小节,第一是仿真参数设置;第二是仿真结果。

1. 仿真参数设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自己搭建的PMSM仿真模型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PI 速度环、PI 电流环、反 Park 变换、SVPWM 模块、逆变电路、电机和测量模块。其中测量模块可直接测量 d 轴电流和 q 轴电流,所以无需再通过测量 ABC 相电流并结合 Park 变换、Clark 变换来获得 dq 轴电流, 从而简化模型。

电机参数设置如下:极对数 Pn=4,电枢电感 Ld=5.25mH,Lq=12mH,定子电阻 R=0.958Ω, 磁链ψf=0.1872Wb,转动惯量 J=0.003Kg·m2,阻尼系数 B=0.008N·M·s。

仿真条件:直流侧电压 U=1000V,PWM 开关频率 fPWM=10KHz,仿真时间 0.4s。参考转速 Nref=1000r/min,初始时刻 负载转矩 TL=0N·m,在 t=0.2s 时负载转矩 TL=20N·m。

2. 仿真结果

前面两章已经说过了,电流环是采用二阶系统(典型I型系统)设计,转速环是采用三阶系统(典型II型系统)设计的,设计的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减少超调量,加快调节时间。。为了突出效果,会做个对比,和传统方法比较,其方法来自《现代永磁同步电机控制》。

本文方法的转速波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的转速波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方法的电磁转矩波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的方法电磁转矩波形: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方法的三相电流波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的方法三相电流波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尾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两电平)的教程就已经结束啦,有哪里不清楚的小伙伴欢迎提出来,我看到会详细给大家解答!!过几天我开始更新中性点钳位型(三电平)的教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关于PMSM永磁同步电机电平SVPWM矢量控制的Matlab Simulink仿真 #### 建立PMSM数学模型 在进行任何类型的控制系统设计之前,理解并建立被控对象即PMSM的精确数学模型至关重要。这涉及到定义电机的关键参数如电阻、电感、转子惯量等,并基于这些参数构建状态方程[^3]。 ```matlab % 定义PMSM 参数 Rs = 0.5; % Stator resistance, Ohm Ld = 0.028; % d-axis inductance, H Lq = 0.027; % q-axis inductance, H J = 0.001; % Rotor inertia, kg.m^2 B = 0.001; % Viscous friction coefficient, Nms/rad Phi_m = 0.175; % Flux linkage of PMs on rotor with stator windings, Wb ``` #### 设计双环控制器结构 对于高性能伺服驱动而言,通常会采用速度外环加电流内环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来提升动态响应特性与稳态精度。其中,PI调节器因其简单易用而成为内外两个反馈回路中最常用的线性补偿环节之一。 ```matlab % PI 控制器设定 Kp_speed = 1; Ki_speed = 10; Kp_current_d = 1; Ki_current_d = 10; Kp_current_q = 1; Ki_current_q = 10; ``` #### 实现电平SVPWM算法 相较于传统的两电平拓扑结构,在多电平变换器中引入更多电压等级可以有效降低开关损耗的同时改善输出波形质量。具体到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WM),则需重新考虑扇区划分逻辑及其对应的PWM信号生成策略以适应新的硬件平台特点[^4]。 ```matlaB function [Sa,Sb,Sc]=svpwm_three_level(v_alpha,v_beta,Vdc) % 计算各相占空比... end ``` #### 构建完整的Simulink仿真框架 最后一步是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整个系统的框图表示形式,连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形成闭合回路,并通过调整预设的工作条件来进行验证实验测试其实际表现情况是否满足预期目标要求[^1]。 ```plaintext |-------------------| | | | Speed Ref |-----| | + / \ / \ / \ + + PID Current Control Controller (DQ Frame) + / \ / \ / \ / + + | v Inverse Park Transform | v Three-Level SVPWM Generator | v Three-Level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VSI) Model | v - | v PMSM Model | v Load ```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k Electronics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