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A:产品认证基础1(产品质量与符合性评价)

学习要点
*产品质量的相关概念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标准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标准分类

*标准与认证的关系
*产品认证制度


第一节 产品质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一、产品质量的相关概念

     所谓”产品质量”,通常是指产品满足需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经济性等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按照GB/T19000-2016中关于产品的定义,产品是”在组织和顾客之间未发生任何交易的情况下组织能够产生的输出”。

     按照产品的形态,产品可分为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等类型,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即“过程”的结果。

      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产品的实体,还包括产品的核心价值(即向消费者提供的基本效用和利益)。产品的实体称为一般产品,即产品的基本形式,产品的核心价值要依附于产品实体,产品核心价值的实现是消费者采购产品时期望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附加产品是产品的第四层次,即产品包含的附加服务和利益。产品的第五层次是潜在产品。
     产品质量包括明确的需要和隐含的需要。明确的需要是指在标准、规范、图样、技术要求和其他文件中已经作出规定的需要;隐含的需要则是指消费者和社会对实体或称产品的期望,是一种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不必明确的需要。

     在产品生产中或者说生产者、销售者在向消费者:向社会提供产品时,这种明确的需要和隐合的需要就应当转化为产品的质量特性,也就是产品是能适应消费者、社会需要的,是能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的要求的,产品具有满足需要的能力。

二、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机器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环境,这五大要素对产品质量会造成直接影响。

其中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是影响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原材料、辅料的选择对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采用一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的生产环境也会影响产品质量。

除内部因素外,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包括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外部因素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 产品质量与产品标准

一、标准的作用

      标准是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从中国秦代伊始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标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是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还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规制手段和国际经贸往来与合作的通行证,被视为“世界通用语言“。

       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开始实施。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从立法宗旨到制度设计都体现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一方面,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依据;另一方面,标准是执法监管和消费者维权的依据。
     标准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二、标准的分类

     我国标准按制定主体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属于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属于市场主体自主制定的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团体标准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企业标准由企业或企业联合制定。

     我国标准按实施效力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这种分类只适用于政府制定的标准。

     推荐性标准包括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推荐性标准是国家鼓励采用的,即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同时国家将采取一些鼓励和优惠措施鼓励企业采用推荐性标准。但在有些情况下,推荐性标准的效力会发生转化,有的推荐性标准就必须执行,例如:①推荐性标准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引用,则该推荐性标准具有相应的强制约束力应当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予以实施。②推荐性标准被企业在产品包装、说明书或者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了自我声明,企业就必须执行该推荐性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明示标准不一致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推荐性标准作为合同双方产品或服务交付的质量依据,该推荐性标准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双方必须执行该推荐性标准,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三、标准相关代码

(一)国家标准;

(二)行业标准;

(三)地方标准;

(四)企业标准;

(五)国际标准。

四、标准与认证的关系

      标准制度是认证制度的基础。认证是依据标准、技术法规和规则程序,对产品、服务、过程、机构和人员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的符合性评定活动。

     认证可以连接标准和市场充分发挥标准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认证,标准得以在组织中贯彻实施,进而提升市场效率,形成标准化的效果标准是认证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依据和技术基础。没有科学的标准认证有效性就难以保证,认证是推动标准实施的有效手段。

     通过认证手段,标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和消费者。认证能够促进标准完善,标准的适用性在认证实践中得以验证,认证活动提供的反馈信息则有助与标准的更新与发展。


第三节 产品质量的符合性评价

一、质量符合性评价概述

      质量符合性评价,通常是相关领域具备资质的机构,也可以是企业内部质量符合性管理组织。证明符合性的方法包括检测、检查、供方符合性声明和认证等。
     2006年正式提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共同构成国际质量基础。其中,合格评定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检查和确认活动,是国际通行的标准实施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第三方认证和国际互认,有助于帮助各国企业消除贸易壁垒,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二、产品认证方案

    GB/T 27067-2017《合格评定产品认证基础和产品认证方案指南》描述了产品认证方案的主要类型,同时提出可以通过合并这些方案中的要素创建另一些方案。


第四节 题目练习

1.产品认证 有什么 作用 ?
A.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B.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和稳定的生产局面,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C.国家宏观调控,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方式

D.增加企业采购成本

解析:

教材 P11
认证的功能作用 可概括为:
①是国家宏观调控,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方式

②不同类型的产品认证,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③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和稳定的生产局面,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产品进人国际市场和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⑤有利于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持续改进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使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和取得更好效益。

2.所谓“产品质量”通常是指产品满足需要的()。可维修性、经济性等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A.适用性
B.安全性
C.可靠性
D.耐用性

解析:

教材 P1
第一节 产品质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一、产品质量的相关概念所谓“产品质量”,通常是指产品满足需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经济性等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3.合格评定是对()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检查和确认活动,是国际通行的标准实施监督的重要于段,同时,通过第三方认证和国际互认有助于帮助各国企业消除贸易壁垒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A.产品
B.过程
C.服务
D.体系

解析:

ISO/IEC 17000:202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新增术语"object of conformity assessment中文可翻译为合格评定对象,指适用于规走要求的对象/实体,例如:产品、过程、服务、体系、设置、项目、数据、设计、原材料、声明、人员、机构或组织,或者以上任何组合。在此标准里“机构”指的是合格评定机构和认可机构。

4.在质量符合性评价中 证明符合性 的方法包括( )等
A.检测
B.检查
C.供方符合性声明
D.认证

解析:

教材 P5
一、质量符合性评价概述证明符合性的方法包括检测、检查、供方符合性声明和认证 等。

5.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内在因素包括()、生产环境,这五大要素对产品质量会造成直接影响。(24年3月)
A.人力资源
B.机器设备
C.原材料
D.生产技术和工艺

解析:

第一章 产品质量与符合性评价
教材 P2
第一章 产品质量与符合性评价第一节 产品质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二、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机器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环境,这五大要素对产品质量会造成直接影响。

6.除内部因素外,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包括()等外部因素的深刻影响。(24年3月)
A.社会环境
B.法治环境
C.政策环境

D.生产工艺

解析:

教材 P2
第一章 产品质量与符合性评价第一节 产品质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二、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除内部因素外,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包括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深刻影响。

7.产品质量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 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二、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机器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环境,这五大要素对产品质量会造成直接影响。

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包括 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 的深刻影响。环境因素虽然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但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的行为对产品质量造成间接影响。

8.标准和认证的关系 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四、标准与认证的关系

标准制度是认证制度的基础。认证是依据标准、技术法规和规则程序,对产品、服务、过程、机构和人员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的符合性评定活动。

认证可以连接标准和市场,充分发挥标准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认证,标准得以在组织中贯彻实施,进而提升市场效率,形成“标准化”的效果。标准是认证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依据和技术基础,没有科学的标准,认证有效性就难以保证,

认证是推动标准实施的有效手段。通过认证手段标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和消费者.

认证能够促进标准完善。标准的适用性在认证实践中得以验证,认证活动提供的反馈信息则有助于标准准的更新与完善。

9.什么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定义?它的分类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要求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范围:

    (1)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鲁药标准;

    (2)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

    (3)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
    (4)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

    (5)重要的通用技术述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6)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

    (7)互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8)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10.我国标准分为哪些类别?
参考答案
     我国标准按制定主体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属于政府主导制走的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属于市场主体自主制定的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团体标准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企业标准由企业或企业联合制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asioniso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