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笔记

马克思主义原理

  1.  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创立的,由其后各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狭义: 马克思主义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不仅指马恩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2)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3)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立场: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 《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7. 马克思主义的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8.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
  9. 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就是世界观。
  10. 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自然地理环境(故乡)、人口因素(主体)、物质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
  14.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5.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16. 生产力是 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17.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18.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
  19.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20.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21.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
  22.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2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不平衡)。②社会意识相互影响,具有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促进或阻碍作用)。
  24.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6.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7.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 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

     (2)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从将经历从基本适合走向基本不适合,通过上层建筑的改变后再达到基本合适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28.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是三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9.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所具有的一般性、共同性和普遍性。(1)纵向:无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各国家和民族都将自然地依次经历由低到高的各种社会形态。

   (2)横向: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30.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3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规定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定的。

32.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

33.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34.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35.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7.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8.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39.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40.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3)无产阶级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41. 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第二部分:

  1.  改革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包括革命性改革与改良性改革两种形式

  1. 改革与革命的区别:一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一是部分质变。 一是被统治阶级发动,一是由统治阶级实施。一是通过武装斗争;一是采取非暴力形式。
  2. 对于现代科学和技术来说,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科学越来越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3.   历史人物及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4.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5.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不是从来就有的。产生的两个条件: 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个人、组织)。
  6. 商品价值量的计量: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164)
  7.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9. 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10.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新的比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1.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以雇佣劳动为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的体现。
  12.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的一种私有制形式。在资本主义所有制下,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13. 剩余价值(m):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出投资者与工人之间的某种经济关系。
  14. 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
  15.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在剩余价值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16. 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m/v)  表明工人的受剥削程度。
  17. 活劳动: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18.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增加劳动时间、强度)。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19. 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0.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扩大再生产(相对于简单再生产)
  21. 资本积累是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失业现象的根源。
  22. 生产价格=生产成本(c+v)+平均利润。
  23.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4.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异化)
  2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而非绝对过剩)。具有周期性。
  26.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个人至上。
  27.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本质: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职能: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28.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2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特征:国家直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和资本再生产过程。
  30.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31.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
  3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3.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34.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36.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7.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8.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一个卓越而幸福的人。

  • 4
    点赞
  • 7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快乐的小蝙蝠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