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谦让行为产生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摘 要

在幼儿园中,幼儿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同伴关系,与同伴的沟通和交流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5-6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重视这一年龄段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因此,对大班(5-6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符合儿童社会性发展培养的需要。本研究对幼儿园大班儿童的谦让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谦让对象分析,大班幼儿的谦让对象多为自己的好朋友,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谦让主体分析,大班儿童的谦让者女孩占比较大,谦让行为受性别影响较大。从谦让的实现方式分析,多以非言语型为主导的谦让行为实现方式。根据以上的幼儿谦让现象,制定出合理的培养策略,从家庭角度出发培养家庭的谦让氛围,家长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同时要注意让儿童多与同伴接触。从幼儿园角度出发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谦让气氛,注重儿童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

关键词:大班儿童;谦让;特点;对策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幼儿园中,幼儿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同伴关系,与同伴的沟通和交流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同伴之间的互动成为了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儿园对幼儿的最大影响在于,从单一的家庭环境转变为了复杂的社会群体生活,人际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自身角色也产生了相应的转变。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的所有行为能够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及时反馈,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掌握也十分灵活,不受过多的限制。但是在幼儿园中,会出现资源紧缺,要求幼儿学会转变心理,学会分享和谦让。这是维持幼儿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社会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大班儿童所处的年龄段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表现出乐意与人交往,但同时出现了一些自主的想法,不再一味的分享。这时则会出现争抢、打闹等问题。如何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让幼儿学会主动谦让,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大班(5-6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也符合儿童社会性发展培养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

在幼儿园中,当出现两个或多个幼儿在面对大家都喜欢的物品、角色、空间等资源时出现争执的情况时,谦让成为了幼儿解决问题,培养友谊,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1]。当前对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虽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仅仅是观念层面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幼儿园活动的观察与实习,了解幼儿园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并进行分析,发现大班幼儿行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同时也期望教师、家长能够重视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看,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很少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生活情境中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等问题。针对目前国内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研究较为薄弱的状况,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谦让行为在特定年龄段出现的问题,分析其特点,尝试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研究方面产生一些创新和突破。

从实践层面上看,通过对幼儿谦让行为的探究,分析幼儿谦让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新的育儿思路,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性格开朗乐观的幼儿。同时,关注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活动及一日生活的成效[2]。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本文以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及培养对策为研究对象,对幼儿谦让行为及亲社会行为的内涵进行相关理论概念的界定,指出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幼儿自身、教师等方面提出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对原因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现实可行的培养策略。

1.4.2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查阅有关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国内外专著与文献,在梳理了相关概念后明确幼儿亲社会行为与幼儿谦让行为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了解了当前的研究现状,也借鉴了相应的研究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观察法及调查法;通过观察幼儿园大班谦让活动,调查家长对谦让活动的态度观念,进一步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为本文提供现实依据,最后加以分析和整理。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国内研究现状

杨心德在《幼儿的社会戏剧性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中从谦让的种类出发进行研究,认为谦让分为三种形式即自愿、被动和不肯。自愿是指幼儿自发的出现了谦让行为,乐于分享。被动是指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最终出现了谦让的行为。虽不情愿,但最终也出现了谦让行为。不肯则是在引导和要求之下仍旧不愿意出现谦让的行为表现。葛云在《幼儿谦让行为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中从年龄差异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幼儿在小班阶段的谦让行为多出现了懵懂的表现,虽不能理解谦让具体是什么,但多数能够产生谦让行为。而大班幼儿却不愿意分享,他们的主观意识很强,占有欲也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表现出了不愿分享和谦让的行为[3]。刘晶波,王任梅在《5岁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界定及其总体特征分析》中从影响幼儿谦让行为的因素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幼儿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大类。认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长的影响、以及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等因素是导致幼儿缺乏谦让的原因。

1.5.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谦让行为的研究较少,多数集中在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上。首先,布朗分布伦纳认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角度分析,受社会文化、制度等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受个体成长中直接接触的活动、人际关系、同伴、教师及幼儿园等[4]。其次,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主张道德行为的获得是个体行为活动与其他行为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得来的。而获得该经验的主要方式是直接讲授后模仿[5]。综上所述,国外对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几乎空白,只是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包含了一些有关谦让的内容。在对幼儿谦让的研究过程中,要以亲社会行为这个庞大的知识领域内的理论作为支撑。

1.6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大班儿童谦让行为进行研究,总结了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特征,提出影响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家庭、教师及幼儿自身的因素。这些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幼儿园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发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针对幼儿园大班儿童的谦让行为特征,拟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幼儿谦让行为

杨心德认为谦让是指儿童自愿将自己喜欢的物品让给他人而使自己受到损失的亲社会行为[6]。谦让的发生是自发性的,由自己的主观意愿放弃一定自己的利益而产生的利他人的行为活动。本文研究的谦让主要是指幼儿与同伴之间出现的谦让行为,从属于幼儿亲社会行为范畴,是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当出现两个或多个幼儿对同一事物感兴趣产生了冲突时,一方或多方主动放弃,将资源让渡给他人的亲社会行为。

2.2 幼儿谦让事件的判定

现实幼儿生活中,谦让行为需要有判定的依据。完整的谦让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事件谦让的主体要同时在场,且一方对资源的占有会直接影响到另一方的行为而完全不需要外界的介入。如果谦让主体有一方不在场,都不能称为谦让事件[7]。其次,谦让双方必须共同对某一事物有着同样的意愿,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只有一人可以占有该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方主动放弃对资源的占有,让渡占有的权利给另一方,放弃的一方只能延迟满足,而占有的一方可以先满足自身的需要的行为,叫做谦让事件。最后,谦让行为事件是一次性互动的活动,一次谦让行为事件中的角色是固定的,行为的发起者和接受者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发生了改变,就是下一次谦让行为的发生。

3 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现状

幼儿园大班的谦让行为主要集中在对物质资源的谦让和非物质资源有关的谦让。物质资源的谦让主要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涉及的物质资源的占有,如玩具的使用,书籍的阅读及吃饭的工具等具体的物质。非物质资源则是强调对无形资源的占有,如活动中角色的扮演、空间的使用权等内容。从谦让行为实现方式的角度观察,发现幼儿的谦让行为主要有言语型谦让与非言语型谦让行为[8]。言语型谦让行为主要是借助语言这一沟通的方式,伴随发出语言时的表情、姿势等行为进行的谦让活动。非言语型谦让行为是指不借助语言,只借助目光、表情、动作的谦让行为。

第一,幼儿园大班物质资源的谦让现状。在幼儿园里,当同伴之间因某种资源的占有而产生冲突时,大班幼儿是可以做出一些劝说,以调节矛盾的冲突。但这时的谦让行为多是想要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伴的支持和肯定,以稳固自身的人际关系。普林格尔也曾经对这种现象进行过分析,认为幼儿在一定阶段的发展中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他们渴望得到赞扬和认可,在乎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赞许[9]这项研究在大班儿童的谦让行为中表现颇深。

第二、幼儿园大班儿童非物质资源的谦让现状。非物质资源的谦让主要表现为角色、空间等方面的谦让。首先,大班幼儿对游戏角色的谦让。由于大班儿童在角色意识上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各种游戏角色开始成为幼儿同伴之间开始争夺的对象。大班的幼儿相较与其他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意识更加独立,因此在角色方面的谦让上表现不多。但是如果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规定了活动时间,大班幼儿会为了争取了更多的游戏时间对同伴发生谦让行为。其次,在空间上的谦让。在空间上的谦让大部分是由于老师的要求而发生的。例:在活动中,老师正在讲解活动规则,要求幼儿保持安静,但这时有的小朋友要求占在某个小朋友的前面而发生拥挤和吵闹,老师会要去其中某个小朋友让出位置,以保证活动的纪律。这时谦让行为就表现为老师的要求,或者是幼儿为了得到某种肯定,在幼儿的心目中,一旦做出了帮助别人的行为,总是需要得到成人或同伴的认可与表扬的。

幼儿在进行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行为中,在幼儿谦让行为主题中,物质资源的谦让多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且在谦让的过程中,多数是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的。在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上,以非言语型行为方式为主,言语型行为方式相对较少。[10]

4 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谦让行为的观察,发现大班幼儿谦让行为主要具有谦让对象的针对性强、谦让主体具有较强的性别差异及非言语方式为主的特征。分析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额特征,总结影响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身心发展原因、性别原因、家庭原因及教师原因。针对特征分析了影响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因素,以期望可以提供相应合理的解决策略。

4.1 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征

4.1.1 谦让对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一个具体的谦让行为事件必定有其谦让的对象,否则就不成其为谦让行为事件。在幼儿

园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中,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对友谊和朋友的认识和理解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对于不同的人,怎么样开始开始和结束友谊,幼儿都有有自己的看法。根据谦让行为对象的关系可以分为好友间的谦让和非好友间的谦让。针对谦让对象的不同,幼儿的表现也不同。

通过在幼儿园的观察,如事例1:

在班级中,轩轩和甜甜是好朋友,总在一起玩耍。在一次阅读活动中,轩轩在看《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吸引了桃桃。桃桃想在一旁和轩轩一起看书,但是轩轩这时一下合起了书,拒绝与桃桃一起阅读。桃桃很不开心,说了轩轩一句你真小气,轩轩也很不开心,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这时轩轩的好朋友甜甜过来了,看了一圈阅读区的书,没有甜甜想看的,这时,看见了轩轩之前的那本《谁动了我的奶酪》,表示有兴趣想要和轩轩一起看,轩轩马上选择了把书给甜甜看。

在上述案例中,轩轩开始和桃桃有同样的阅读需求,都想看《谁动了我的奶酪》,但轩轩拒绝了桃桃,在好朋友甜甜表示想要看书的时侯,马上就同意把书让给甜甜,让甜甜阅读。简单的一个事件隐藏在行为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甜甜是轩轩的好朋友,轩轩非常喜欢甜甜。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的谦让对象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针对自己的好朋友或与自己走的近的儿童。

4.1.2 谦让主体具有较强的性别差异

针对幼儿园大班一周的谦让行为的观察与统计,根据谦让主体的性别,整理数据如下图:

性别

频次

57

21

所占百分比(%)

73.1

26.9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一周时间内,共发生了78件谦让行为,由女孩发起的行为有57件,占比73.1%;男孩共进行了21次谦让行为,占比26.9%。根据数据分析,性别也成为影响谦让行为的因素。女孩的谦让行为远远高于男孩的谦让行为。女孩更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出发发出谦让行为,男孩由于其自身心理发展因素的限制,在谦让行为中的表现稍差。

4.1.3 谦让的具体以非言语型行为方式

幼儿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以非言语型行为方式为主,言语型行为方式相对较少。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受到年龄的限制,很难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谦让行为。针对幼儿园大班一周的谦让行为的观察与统计,根据谦让的具体实现方式 ,整理数据如下图:

实现方式

言语型

非言语型

频次

32

56

所占百分比(%)

28.2

71.8

如表所示,在幼儿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中,非言语型的行为有56例,占总量的71.8%而言语型的行为只32有例,占总量的28.2%。从这一分布状况,发现幼儿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以非言语型的行为为主,可以通过目光、表情、姿势等方式表达出来,幼儿之间可以心照不宣的理解对方的行为。

4.2 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影响因素

4.2.1 自身年龄及心理需要的影响

幼儿的年龄越小,其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表现就越明显,这受到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谦让作为一种品德,应该是幼儿自发自愿的,而不是受到某些外在的压力而再进行的行为[11]。谦让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到达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成熟是幼儿做出谦让行为的内部因素。大班幼儿其年龄和心理发展到能产生谦让行为和一定程度的主动谦让行为。这是幼儿谦让行为行为发展中不可缺少,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的教育,幼儿的心智不断成熟,会不断的产生主动谦让的行为。

4.2.2 性别的影响

性别会影响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社会对男女性的定义本就不同。对男生更偏重于大胆、果敢等角色定义,而对女生的定义更多的是善良、温柔。在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班幼儿对自己性别的认知和定位也逐渐与之靠拢[12]。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教师会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加以引导,产生一定的期待。从保育开始,教师就要求女孩更温柔体贴一些,男孩要大胆果敢一点,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幼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女孩的谦让行为较多与男孩的表现。幼儿在大班阶段己经能够认识到自身性别角色的定位,因此,在幼儿的社会活动中,女孩相较于男生来说比较谦让。

4.2.3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父母的在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的谦让行为。幼儿在家庭生活时间要高于在幼儿园的时间。受家庭影响会更多一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幼儿通过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也会显示出父母的家庭教育。当父母在家用温暖、理解的方式对待幼儿,幼儿在具体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就会尽可能的多一些,但如果家长在家庭中就采取暴力等消极的方式进行教养,幼儿的行为表现也会相对暴力,在面对冲突时的谦让行为就会较少。并且,父母的谦让观念也影响着幼儿的谦让行为。幼儿的主要习得方式就是模仿。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在发生冲突时可以很谦让,幼儿也会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做法是可取的。谦让不仅是指行为上的谦让还有语言上的谦让,在发生冲突时,家长有意识的谦让行为,会让幼儿体验到愉快的感觉。因此在教育时,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鼓励幼儿谦让,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明白谦让的意义,体验谦让带来的愉悦感。

4.2.4 教师的影响

幼儿的谦让行为受到教师权威的影响。教师是儿童在幼儿园的主要交往者,而且每天照顾和管理儿童的生活,传授给他们知识、技能等等,使得幼儿把教师当成心目中的权威。在幼儿园,教师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人。大班幼儿道德发展上处于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这一阶段。该阶段的幼儿会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所以有些幼儿表现出谦让行为,是出于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害怕责罚。同时,受到教师在场效应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他人的存在会使行为变得复杂。'他人在场意味着对个体行为的观察和评估 。教师在场和不在场,对于有些孩子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他们的行为会截然不同,这就存在一个教师权威地位影响的效应。当教师在场时,幼儿一般较易表现出谦让行为,可是当教师不在场时,有些孩子的表现就不一样了。这些孩子谦让行为表现的不一致性、不稳定性,说明谦让行为还没有内化到孩子的内心,具有一定的表面性[13]。

5 幼儿园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培养策略

5.1 培养家庭环境中的谦让气氛

5.1.1 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在未进入幼儿园之前,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存场所,所以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行为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在家庭中要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许多行为也必然是很温和的,尊重理解幼儿和幼儿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就很少会产生冲突。这些都有利于幼儿亲社会性的发展。并且,在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家长也为幼儿树立了积极的正面形象[14]。这种榜样力量对幼儿的影响十分大。大班幼儿受到年龄的影响,特别喜欢角色扮演。幼儿会模仿父母的做法,并在幼儿园与同伴交往时表现出来。并且大班这种表演就是模仿的过程,在各种角色扮演活动中,父母对他们谦让行为的影响也会集中的表现出来。

5.1.2 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活动

首先,家长要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交往,可以在家长组织聚会,欢迎幼儿来家中做客。这时,幼儿的角色就是家长的主人,作为主人,要学会将自己的玩具和食物等自己的物品分享给大家,在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时,也要以主人的身份进行调节,都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幼儿到同伴家中玩耍,在别人家里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物,要懂礼貌,不能随便抢夺[15]。家长在为幼儿搭建这些活动平台时,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能力,还可以观察幼儿的表现,对积极的内容及时表扬,让幼儿明白谦让时正确的行为,对做得不对的行为给予纠正指导[16]。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5.2 幼儿教师为幼儿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5.2.1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在进行谦让教育时,由于幼儿受到其特有经验的影响,不能要求每个幼儿的谦让行为都达到同样的发展程度,这时就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17]。例如,对待性格内向的有人,要鼓励幼儿积极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的谦让行为,往往是因为胆小而被迫发出的[18]。但对于个性较强的幼儿,在发生冲突时,如果他不愿意发出谦让行为,要积极说服教育,通过采取适当补偿等方法引导他发出谦让行为。如果以责罚的方式强制要求他有谦让行为,那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从而出现逆反心理。

5.2.2利用游戏手段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主要渠道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开始与同伴进行沟通,也学会如何去交往,处理冲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行之有效调的方法之一[19]。在游戏中,如果不能学会谦让,游戏可能就无法开展,游戏中的活动材料有限,就要求大家学会分享,懂得谦让。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利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到分享方和被分享方的感受,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的体验也更加深刻。但在活动中,可能很多幼儿还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如何谦让,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知道,教育幼儿学会通过合作、共享等方式进行谦让。

5.2.3幼儿园与家长积极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作为教师,要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内的各种表现。针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要与家长共同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与帮助。作为家长,要及时与教师反馈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向老师寻求专业行的帮助,以改正幼儿错误的交往行为,促进幼儿健康的人际交往,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健康发展[20]。幼儿园也要积极开展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做好教师与家长的联结工作,让家长自己观察幼儿在园的表现,发现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与幼儿教师共同寻找促进孩子发展的途径。

结论

本研究探究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大班儿童的谦让行为具有谦让对象针对性强、谦让主体性别差异明显、谦让行为实现方式以非言语型行为方式等特征。根据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特征,分析了形成原因,主要受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性别等自身因素、父母教育素质及教育观念等家庭因素以及在幼儿园活动中老师的权威性及师幼之间的互动等教师因素的影响。针对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期望可以培养幼儿懂得谦让、主动谦让等优秀的品质。从家庭及教师两大层面提出,家庭中父母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懂得谦让,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同时要转变教育理念,不要大声斥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懂得谦让的乐趣。还要鼓励幼儿与同伴接触,提供发生谦让行为的条件,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教育模范作用,要鼓励幼儿与同伴接触,多利用游戏的手段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同时要注意语言上的措辞,不能对幼儿太过严厉,注意鼓励教育,及时表扬。最后,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致 谢

本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四年来,老师在学习上一直给予我帮助和支持,本文从选题到初稿直至完成无不凝结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学识渊博,严谨求实,勤奋创新,对待任何工作都十分认真,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将每一部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要求都一一指出,十分细致。虽然老师会很辛苦,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可以最直观、清楚的了解论文写作的规范及要求。借此机会,向导师表达我由衷的感谢!回顾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要感谢许多老师和朋友,诚挚地感谢教育学院的领导和各教研室的老师,是你们的默默耕耘使我们成长,还有陪伴我四年的同窗好友们,是他们帮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关,与我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此向他们表示真挚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无私的爱领着我向前走。论文评审和评议的专家在百忙之中为我评审论文,在此向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李幼惠.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兰瑞,张利英.对幼儿品德教育中分享与谦让问题的反思[J].学前教育研,2000(4), 162-172.

[3]杜静林.让幼儿学会理智地谦让[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9): 54-57.

[4]翟敏.以大让小引起的思考[J].甘肃教育 2009(11):66-62

[5]杨心德.幼儿的社会戏剧性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23-26.

[6]赵章留,寇彧.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7):28-32.

[7]刘群,张金荣.幼儿亲社会性质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34-136.

[8]马娥,丁继兰.3-6 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性别差异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5):69-72.

[9]赵衍翠.角色游戏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J].教育时空,2011(23):168.

[10]孙秀英. 谦让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实施[N]. 周口日报,2011-10-14(A04).

[11]刘兰瑞,张利英.对幼儿品德教育中分享与谦让问题的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0(04):52-53.

[12]杨兆霞.浅谈幼儿谦让行为与健康人格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199-200.

[13]包倩榕. 4-6岁幼儿混龄活动中利他行为的表现及特点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14]顾芳芳.如何让幼儿在谦让中健康成长[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1):210.

[15]吴丽萍. 浅谈幼儿谦让品质的培养[A].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下)[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5:1.

[16]刘琴.浅谈幼儿谦让品德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3):118-119.

[17]王任梅. 5-7岁幼儿谦让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8]邹霞.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爱学习的通信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