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中,为什么实际电压值与给定电压值之差经过PI控制器后,输出值就能作为电流内环的给定值?
1.1B站讲解
PI控制器的输出量十分灵活,既可以作为电流给定值,也可以作为电压给定
电流内环的输入是电流参考值,输出是输出电压。
PI控制器的输出量十分灵活,既可以作为电流给定值,也可以作为电压给定值,主要取决于控制目标。电压外环的输出作为电流内环的输入,因此电压外环的输出即为电流给定值。
为什么电压测量值和电压给定值经过PI控制器后,就能作为电流的给定值?我查了chatgpt 有一个解释挺有意思,但还是没太明白,他是这样说的,电压等于糖度,电流等于糖的分量,通过PI控制器知道糖度差多少了,然后就能做为糖的分量的比定值?
电流内环的输入是参考信号和实际电流的差,现在又加入电压外环控制,那么电压环PI控制器的控制对象是整个电流环,也就是电压环PI控制器之后就是完整的电流环,电流环输入中实际电流值已知,那么PI的输出就是参考值。
PI控制器可以输出任何值,PI输出什么值取决于你后面的传递函数是什么,比如PI输出占空比,在电流环中就应该用电流关于占空比的传递函数去设计控制器,如果PI输出输入电压,那么电流环中应该用电流关于输入电压的传递函数去设计控制器,本人亲测两种控制方法都可以。
1.2Claude3.5解释
1.2.1工作原理:
- 电压外环的误差经过PI控制后,本质上是在计算达到目标电压所需要的电流值;
- PI控制器的输出实际上转化成了电流的参考值;
- 这种控制结构被称为"串级控制",外环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内环的给定值;
1.2.2物理基础:
-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流存在正比关系(V=IR)
- 改变电流就能相应改变电压
- 因此用PI控制器输出的电流指令来调节实际电流是合理的
1.2.3控制优势:
- 电流内环响应更快,可以快速跟踪给定值
- 电压外环提供稳定的电压控制
- 双环结构提供了更好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1.2.4 实现要点:
- 需要合理设置PI参数
- 内环带宽应大于外环
- 确保控制量在合理范围内
1.3ChatGPT4.0o解释
1.3.1系统控制目标的分解
- 在双闭环控制中,系统的最终目标是让输出电压跟随给定电压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电压环作为外环负责调节输出电压,而电流环(内环)负责快速调整电流以支持电压的调节。
- 电流是影响电压的重要因素(根据系统的物理特性,比如电感、电容构成的储能元件),因此电压环需要通过调节电流来间接控制输出电压。
1.3.2外环(电压环)的作用
- 电压环负责比较实际电压和目标电压之间的误差,将误差输入到PI控制器中进行调节。
- PI控制器的输出本质上是为了“纠正”电压误差,而这种纠正需要通过调整系统的电流来实现。也就是说,外环的PI控制器输出的信号,代表了“需要多少电流”来修正当前的电压误差。
1.3.3内环(电流环)的作用
- 内环的任务是快速跟踪外环给出的电流参考值(即外环PI控制器的输出)。电流环通常采用快速动态响应的PI控制器,能很好地控制电流,使其达到外环的需求。
- 通过内环对电流的精准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外环控制器的指令,从而实现对电压的间接控制。
1.3.4电压误差通过PI输出电流给定的合理性
从控制系统的功能分层上看:
- 电压误差的PI调节结果输出直接作为电流给定值是合理的,因为电流是调节电压的主要手段。
- PI控制器将电压误差转换为电流需求的过程,实质上是将电压控制任务“翻译”成电流控制任务。
- 通过调整PI控制器的参数,可以将电压误差的动态特性(例如响应速度、稳态误差等)映射到电流需求上,从而实现对电压的稳定控制。
1.3.5动态解耦与快速响应
- 电压环的动态特性通常较慢,而电流环动态特性较快。这种双闭环结构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利用内环的快速响应来增强系统的整体性能。
- 在这种结构中,外环负责慢速的电压调节,内环负责快速的电流跟踪。通过这样的分工协作,系统可以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动态性能。
1.3.6总结
实际电压值与给定电压值之差经过外环PI控制器后,输出值作为电流内环的给定值,其背后的逻辑是:
1. 电压误差需要通过调节电流来修正。
2. 外环PI控制器根据电压误差计算出所需的电流值。
3. 内环电流控制器快速响应,确保实际电流跟随外环需求。
4. 这种设计将复杂的电压控制问题分解为两个相对简单的控制任务(电压调节和电流跟踪),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