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个是第四个模电笔记,我们讲半导体三极管
这一章的很多概念都很重要,并且有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要认真对待
笔记部分
1.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原理简述
1.1结构:
1.这个箭头是PN结正向导通方向
2.有两个类型,PNP和NPN
3.三个极: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4.发射极参杂浓度最高,基极最薄,且参杂浓度最低,集电极参杂浓度低,但是面积大
5.实际结构还有一个“埋层”,参杂浓度较高
1.2 工作原理(以NPN为例)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如图:
我们先要规定一件事:图中黑色的点表示自由电子,大的箭头表示电流方向,白圈代表空穴。乍一看这个电路比较复杂,不知道是怎么来的,那么,我们“捂住”左边的电路部分,只看右边。显然,右侧的PN结,也就是集电结,它是反偏的。所以会有一个电流,也就是PN结中的漂移电流,在这里我们表示为。
现在,我们再加上左侧的电路,也就是发射结部分。显然,左侧PN结正偏。这就引出三极管最重要的特性: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这时候,我们看这个黑点,也就是自由电子,它是由N向P的,在P中,部分自由电子会与P中的空穴结合,这个对于空穴来说,就相当于电流(带正电)从外往里进,这个也就是。而我们这个由于发射结导通所带来的电流我们称之为
。那么如图,在最右侧的电流我们叫做
。
以上这些是这个三极管在共基极组态的原理。我们根据这个图可以列出两个KCL方程:
所以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放大量,
。
由于,所以我们可以近似的得到
但是为了将与
相对应,我们又规定
=
,这个与
有一个换算关系:
并且我定义一个
(穿透电流)
1.3 三极管的三种组态
理论上来说,作为一个二端口网络,我们应该有6个组合方式,但是有一个原则:集电极不能做输入,基极不能做输出
我们先来看一下共基极组态的放大电路:
我们现在已知,这个的范围一般在0.9~0.99,甚至都小于1,那么它是怎么放大的呢?
我们在信号放大时,是在工作点以上来进行放大,换句话说,我们看图,这个就是我们的交流信号,他与
串联。
相当于抬高这个信号到工作点。由于这个小的
会导致电流增加,也就是图中的小的
,之后会带来小的
的变化。这个小的
的变化乘以右侧的大电阻
,会导致这个
的明显增大。也就是说,这个放大的本质也就是控制,我的控制量的变化引起一个明显的输出的变化,并不能因为
<1就说它不能起到放大作用。
综上所述,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主要是依靠它的发射极电流能够通过基区传输,然后到达集电极而实现的。实现这一传输过程的两个条件是:
(1)内部条件:发射区杂质浓度远大于基区杂质浓度,且基区很薄。
(2)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1.4特性曲线
1.输入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也就是随
的变化。由于发射结正偏,这个输入特性曲线就是正常二极管的特性曲线的正偏部分(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
显然,我们刚才的情况并没有考虑到另一个变量,也就是的变化。所以这个曲线是个曲线簇。这个曲线族的来源我们在这里说一下:由前面的讲解我们可以知道,这个
由恒压降模型可以得知,如果是硅做的话
,所以
,也就是说,如果
,则:输入特性曲线是正常的PN结的曲线,如果
(实际上0.7就可以),则
,集电结反偏,收集电子能力增强,那么会“抢”走I流向
的电子,从而导致曲线变缓。但是又由于这个集电极能“抢”的能力有一个极限,所以在
后的曲线十分接近,所以我们通常用两条曲线表示输入曲线:一个是0V,一个是1V.
所以,输入特性曲线分三个部分:死区,非线性区和近似线性区
2.输出特性曲线
输出特性曲线是控制住来探究
随
的变化。
(可以注意到,这个曲线实际上是微微向上倾斜的,因为这个所带来的误差很小,我们不去在意这个)
这三个区可以在图中很明显的看到,这个饱和区就是不能用的区域,放大区是能用的,截止区是的区域,这个区域,很显然,是不能用的,可以在三极管的原理图上自己可以看出来,就不再这里赘述了。
1.5主要参数
1.电流放大系数:
a. 共发射极直流放大系数
b. 共发射极交流放大系数
c. 共基极直流放大系数
d. 共基极交流放大系数
e.CB极间反向饱和电流
f.CE极间反向饱和电流
当和
都很小时,
,
.
2.三个区域:
1.6 总结
内部机理看看就行,关注的是外部特性,两个特性曲线,他们的控制关系都是什么
2.基本放大电路构成及静态分析
2.1 信号放大的实现
1.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条件的建立——确定静态工作点(Q点)
在三极管中,我们要确定三个量:,我们默认
,那么就有:
,
,
2. 动态工作过程
输入正弦信号v后,电路将处在动态工作情况。此时,BJT 各极电流及电压都将在静态值的基础上随输入信号作相应的变化。这个我们在以后的内容会详细说明。
3.静态工作点对信号放大的影响
我们再看一下这个电路:
1.如果过大,则会导致
比较大,输出电压
变小,则会导致:
反之,则会:
2. 对这个输出信号的影响的分析也可以推出上述的结论,这里就不在赘述
3.结论:1.静态偏置必须合适,使其工作在放大区
2.信号也可以被称为交流量
3.输出电压的幅值受控制
2.2 BJT的静态偏置
2.2.1.要用到的三个“工具”
1.电路理论
2.
3.恒压降模型
2.2.2.几种静态偏置(很重要)
1.基极固定偏置电路
我们以共射极为例,如果我们令=
,我们可以把左侧电阻与右侧的
接上,如图:
那么我们根据这个电路可以节省一个电源,并且也可以达到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的效果。 那么,对于这个电路,我们可以这么分析Q点:
由前面的类似分析,我们可以把全部换成
,得:
如果换成PNP型的:
也就是把上面的换成
。或者,我们也可以换成让发射极接高电平:
这里分析方法都类似,我们就不再赘述。
2.基极分压式偏置电路
这里的话我们的就很好求了,就是分压,然后我们可以求出
,然后
(因为在这里我们忽略了
,由前面最早的KCL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忽略掉
,这个约等于的关系成立。所以
我们就知道了。那么显然
,最后我们再求一下
(虽然跟前面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在工程上这种估算,然后有返回去求这个被忽略掉的量是合理的),显然
3.双源射极偏置电路
我们对左下角的回路可以列一个KVL,有:,然后同样,我们将我们刚刚算出来的
去约等于
,之后我们就要求
了,显然,
或者,E点电压值就等于
,那么
。最后
.
4.电流源偏置电路
这个就是多了一个电流源,所以这时的.剩下的分析与前面相同,读者们可以自行分析。
2.3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1.直接耦合
三种组态的判断:入和出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共的极
直接耦合,就是直流通路的情况下不用任何其他元器件就可以使三极管正常工作的电路,又上述判断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是共射极放大电路。
2.阻容耦合
那么我们来看这么个例子:
这个电路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显然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就不能直接耦合
那么,我们可以让它正常工作吗?
我们可以加两个电容:
其中,C1起到了隔离直流的作用,当直流通路时,显然可以正常工作,C2也起到隔离直流的作用,主要是将我们“抬高”交流的直流电压降下来。
2.4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画交流通路的时候:
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路,大电容短路。
读者可以看书找找例子,练习几个应该就会了。
写在后面
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