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二)数据预处理

前言

基于国防科技大学 丁兆云老师的《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一)数据类型与统计

2、数据预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数据清理

缺失值处理:

from sklearn.impute import SimpleImputer

# 创建一个SimpleImputer对象,指定缺失值的处理策略(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imputer = SimpleImputer(strategy='mean')  # 可以替换为'median'、'most_frequent'或'constant'

# 假设X是包含缺失值的特征矩阵
X = [[1, 2], [np.nan, 3], [7, 6]]

# 使用fit_transform方法对特征矩阵进行缺失值处理
X_imputed = imputer.fit_transform(X)

# 输出处理后的特征矩阵
print(X_imputed)

离群值处理:

一般使用基于统计方法的离群值处理:(配合箱线图)

  • 标准差方法(Standard Deviation Method):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将超过一定标准差阈值的值识别为离群值,并进行处理。
  • 百分位数方法(Percentile Method):基于数据的百分位数,将超过一定百分位数阈值的值识别为离群值,并进行处理。

其它方法还有基于聚类方法的离群值处理,基于监督学习方法的离群值处理等等

2.2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Data Integration)是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合并到一个一致的数据集中的过程。在数据集成中,目标是将具有不同结构和格式的数据源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视图,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在数据集成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数据合并(Data Concatenation):将相同结构的数据源按行或列进行合并。例如,使用Pandas库可以使用concat函数或merge函数来合并DataFrame对象。
  2. 数据追加(Data Appending):将不同结构的数据源按行追加到一个数据集中。这通常用于添加新的记录。同样,Pandas库提供了append函数来实现数据追加。
  3. 数据连接(Data Joining):根据特定的键(Key)将不同数据源中的记录连接起来。这类似于数据库中的表连接操作。Pandas库中的merge函数提供了灵活的数据连接功能。
  4. 数据匹配(Data Matching):通过相似性匹配的方法将数据源中的记录进行关联。这可以使用文本匹配、字符串匹配或其他相似性度量来实现。
  5. 实体解析(Entity Resolution):通过识别和解决不同数据源中的相同实体(例如人名、公司名等)来进行数据集成。这可以使用姓名解析、实体链接等方法来实现。

容易出现的问题:数据冗余

解决方案:相关性分析和协方差分析

相关性分析(离散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连续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方差只能测量线性关系,不能完全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此外,协方差的数值大小受到变量单位的影响,因此通常使用标准化的相关系数(如皮尔逊相关系数)来更准确地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2.3 数据规约:

数据规约(Data Reduction)是数据挖掘和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旨在减少数据集的维度或数量,同时保留关键信息,以提高计算效率和模型性能。

2.3.1降维:

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任务中,降维(Dimensionality Reduction)是一种常用的数据规约技术,它通过减少特征的维度来处理高维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和统计技术,用于将高维数据集转换为低维表示,同时保留数据中的主要信息。PCA的目标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特征空间映射到新的特征空间,使得新的特征具有最大的方差。

以下是PCA的基本步骤:

  1. 标准化数据: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每个特征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这是为了确保不同特征的尺度不会对PCA的结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
  2. 计算协方差矩阵:通过计算标准化后的数据的协方差矩阵,来衡量不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协方差矩阵的元素表示了不同特征之间的协方差。
  3.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特征值表示了新特征空间中的方差,特征向量表示了原始特征空间到新特征空间的映射关系。
  4. 选择主成分:按照特征值的大小降序排列,选择最大的k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主成分,其中k是希望保留的维度。
  5. 构建投影矩阵:将选择的主成分作为列向量,构建投影矩阵。通过将原始数据与投影矩阵相乘,可以将数据映射到新的低维特征空间。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创建PCA对象,并指定降维后的维度为2
pca = PCA(n_components=2)

# 对数据集进行PCA降维
X_reduced = pca.fit_transform(X)
# 获取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
variance_ratio = pca.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

# 计算累积贡献率
cumulative_variance_ratio = np.cumsum(variance_ratio)

# 输出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for i, ratio in enumerate(variance_ratio):
    print(f"Component {i+1}: {ratio:.4f}")

print("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print(cumulative_variance_ratio)
# 输出降维后的数据
print(X_reduced)

一般取累积贡献比达到85%到95%

2.3.2 降数据(降采样):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降采样方法:

  1.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从原始数据集中随机选择一部分样本作为降采样后的数据集。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但可能会导致抽样后的数据集不够代表性。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随机抽样,降采样至2个样本
num_samples = 2
random_indices = np.random.choice(X.shape[0], size=num_samples, replace=False)
X_reduced = X[random_indices]

# 输出降采样后的数据
print(X_reduced)
  1.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保持原始数据集中不同类别样本的比例,从每个类别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降采样后的数据集。这种方法可以保持类别分布的均衡性。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和标签
X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y = np.array([0, 1, 0, 1])

# 分层抽样,保持类别比例,降采样至2个样本
num_samples = 2
X_reduced, _, y_reduced, _ = train_test_split(X, y, train_size=num_samples, stratify=y, random_state=42)

# 输出降采样后的数据和标签
print(X_reduced)
print(y_reduced)

2.3.3 数据压缩

2.4 数据转换与离散化:

2.4.1 规范化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小-最大规范化(Min-Max Normalization):
最小-最大规范化将数据线性地映射到一个指定的范围(通常是[0, 1]或[-1, 1])。公式如下:

X_norm = (X - X_min) / (X_max - X_min)

其中,X为原始数据,X_min和X_max分别为原始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9]])

# 最小-最大规范化
X_min = np.min(X, axis=0)
X_max = np.max(X, axis=0)
X_norm = (X - X_min) / (X_max - X_min)

# 输出规范化后的数据
print(X_norm)

Z-Score规范化(Standardization):
Z-Score规范化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公式如下:

X_norm = (X - mean) / std

其中,X为原始数据,mean为原始数据的均值,std为原始数据的标准差。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9]])

# Z-Score规范化
mean = np.mean(X, axis=0)
std = np.std(X, axis=0)
X_norm = (X - mean) / std

# 输出规范化后的数据
print(X_norm)

2.4.2 离散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等宽离散化(Equal Width Discretization):
等宽离散化将数据的值范围分成相等宽度的区间。具体步骤如下:

  • 确定要划分的区间个数(例如,n个区间)。
  • 计算数据的最小值(min_value)和最大值(max_value)。
  • 计算每个区间的宽度(width):width = (max_value - min_value) / n。
  • 将数据根据区间宽度映射到相应的区间。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9, 10])

# 等宽离散化
n_bins = 3
width = (np.max(X) - np.min(X)) / n_bins
bins = np.arange(np.min(X), np.max(X) + width, width)
X_discretized = np.digitize(X, bins)

# 输出离散化后的数据
print(X_discretized)

等频离散化(Equal Frequency Discretization):
等频离散化将数据划分为相同数量的区间,每个区间包含相同数量的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 确定要划分的区间个数(例如,n个区间)。
  • 计算每个区间的数据数量(每个区间应包含总数据数量除以区间个数的数据)。
  • 将数据按照值的大小排序。
  • 按照区间的数据数量依次划分数据。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9, 10])

# 等频离散化
n_bins = 3
bin_size = len(X) // n_bins
sorted_X = np.sort(X)
bins = [sorted_X[i * bin_size] for i in range(1, n_bins)]
X_discretized = np.digitize(X, bins)

# 输出离散化后的数据
print(X_discretized)

聚类离散化(Cluster Discretization):
聚类离散化使用聚类算法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簇,每个簇作为一个离散化的值。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DBSCAN等。该方法需要根据数据的分布和特点进行参数调整和簇数的选择。

  • 29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而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规约等操作。Python是一种常用的编程语言,也有很多用于数据挖掘数据预处理的库和工具。 在Python中,有一些常用的库可以用于数据挖掘数据预处理,例如: 1. NumPy:用于进行数值计算和数组操作,可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 2. Pandas:提供了高效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和整合等操作。 3. Scikit-learn:是一个机器学习库,提供了各种常用的数据挖掘和工具,包括数据预处理。 4. Matplotlib和Seaborn:用于数据可视化,可以绘制各种图表和图形,帮助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进行数据预处理时,常见的操作包括: 1. 数据清洗: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等问题。 2. 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合并为一个整体,解决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问题。 3. 数据变换:对数据进行转换,例如标准化、归一化、离散化等。 4. 数据规约:降低数据维度,减少数据存储和计算的复杂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Python代码示例,用于数据预处理: 1. 使用Pandas读取和处理数据: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 读取CSV文件 data = pd.read_csv('data.csv') # 处理缺失值,使用均值填充 data.fillna(data.mean(), inplace=True) # 处理重复值 data.drop_duplicates(inplace=True) # 数据转换,标准化 data['feature'] = (data['feature'] - data['feature'].mean()) / data['feature'].std() # 数据规约,PCA降维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pca = PCA(n_components=2) data_reduced = pca.fit_transform(data) ``` 2. 使用Scikit-learn进行数据预处理: ```python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Imputer,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 处理缺失值,使用均值填充 imputer = Imputer(strategy='mean') data_imputed = imputer.fit_transform(data) # 数据转换,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data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data_imputed) # 数据规约,PCA降维 pca = PCA(n_components=2) data_reduced = pca.fit_transform(data_scaled)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