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你的不是AI,而是会用DeepSeek的程序员:6大Prompt核心技巧+可运行代码生成实战

#如何使用 DeepSeek 帮助自己的工作?#

prompt 工程核心技能

提示词的常用技巧

1.目标明确

模型无法预知你的确切目标,与其让它猜测不如明确告诉它:

  • 如果输出太长,就在提示词中要求简短回复
  • 如果输出太简单,请要求专家级内容编写

示例:描述一个苹果

image-20250404164845253

示例:描述一个苹果【提示词的关键:简短】

image-20250404164904812

示例:描述一个苹果【提示词的关键:专家级】

image-20250404164956536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能够更精准地引导语言模型(LLM)理解你的需求,并生成更符合期望的、具有特定风格和专业性的内容。简单来说,角色扮演让模型“扮演”一个特定身份的人,从而调动与该身份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表达方式。

示例:编写一款智能产品的广告语,吸引消费者购买

image-20250404165853876

示例:编写一款智能产品的广告语【提示词的关键:赋予新的身份“科技产品测评博主”】

你是一个科技产品测评博主,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量年轻粉丝,以客观、幽默、接地气的风格著称。请为大疆OSMO Pocket4撰写一段产品推荐文案,用于社交媒体平台发布。

image-20250404170002778

示例:编写一款智能产品的广告语【提示词的关键:赋予新的身份“大疆公司的资深文案编辑”】

你是一个在大疆工作了5年的资深文案编辑,擅长撰写针对年轻人的潮流科技产品文案。请为大疆OSMO Pocket4撰写一段广告文案,目标用户是25-35岁的年轻都市白领,他们注重摄影、热爱分享。

image-20250404170056028

3.格式化输出

大部分情况下LLM的输出是类似于聊天的风格。为了提高输出的可读性,或者便于对结果进行加工处理,可以要求LLM进行格式化输出,例如列表、表格、JSON等。

示例:让其输出早餐店里的餐品

你现在经营着一家早餐店,现在我来到这里想买一些早餐,请问都卖些什么?

image-20250404203621479

示例:让其输出早餐店里的餐品【提示词的关键:提出新的要求“以表格的形式输出”】

你现在经营着一家早餐店,现在我来到这里想买一些早餐,请以表格的形式输出你这边都卖些什么?

以下是本早餐店的菜单表格,清晰呈现各类选择及价格:

类别品项规格/选项单价套餐优惠
主食类鲜肉小笼包6只/笼¥9C套餐+粥¥12
虾仁小笼包4只/笼(整虾)¥12
五谷杂粮煎饼基础版(可加蛋/里脊)¥6B套餐+咖啡¥10
手工葱油拌面配榨菜肉丝浇头¥8
经典小吃秘制茶叶蛋单颗¥2A套餐组合立省1元
黄金油条现炸长条¥3配豆浆免费送半根
粥品饮品现磨豆浆热/冰|原味/红枣/黑芝麻¥3A套餐组合价
养生小米粥可加红糖¥4
古早味豆腐脑甜口/咸口¥5
季节限定❄️冰镇绿豆汤夏季特供(07-09月)¥4第二杯半价
�红糖姜茶冬季特供(11-02月)¥5送姜汁软糖1颗

📌 备注

  1. 所有餐点支持打包(环保包装+¥1)
  2. 现点现做,高峰期(7:00-8:30)请预留5分钟等待时间
  3. 扫码加入会员可享:买五送一/免费续粥一次

需要我为您标注今日最受欢迎的几款吗?或是您有偏好的食材忌口?

示例:让其输出早餐店里的餐品【提示词的关键:提出新的要求“以json的形式输出”】

你现在经营着一家早餐店,现在我来到这里想买一些早餐,请以json的形式输出你这边都卖些什么?

以下是本早餐店菜单的JSON格式输出:

{
  "breakfast_shop": {
    "menu": {
      "staple_foods": [
        {
          "name": "鲜肉小笼包",
          "portion": "6只/笼",
          "price": 9,
          "recommendation": "C套餐组合",
          "hot_item": true
        },
        {
          "name": "虾仁小笼包",
          "portion": "4只/笼(含整虾)",
          "price": 12,
          "note": "每日限量供应"
        },
        {
          "name": "五谷杂粮煎饼",
          "options": ["加蛋+1元", "加里脊+2元"],
          "base_price": 6,
          "combo": "B套餐"
        }
      ],
      "beverages": [
        {
          "name": "现磨豆浆",
          "temperature": ["热", "冰"],
          "flavors": ["原味", "红枣", "黑芝麻"],
          "price": 3,
          "promotion": "A套餐主推"
        },
        {
          "name": "古早味豆腐脑",
          "styles": ["甜口", "咸口"],
          "price": 5,
          "regional_special": true
        }
      ],
      "seasonal_items": {
        "summer": [
          {
            "name": "冰镇绿豆汤",
            "available_months": [7, 8, 9],
            "price": 4,
            "promo": "第二杯半价"
          }
        ],
        "winter": [
          {
            "name": "红糖姜茶",
            "available_months": [11, 12, 1, 2],
            "price": 5,
            "free_gift": "姜汁软糖1颗"
          }
        ]
      },
      "service_notes": {
        "packaging_fee": 1,
        "peak_hours": ["7:00-8:30"],
        "member_benefits": [
          "买五送一",
          "免费续粥一次"
        ]
      }
    },
    "last_updated": "2023-11-20",
    "currency": "CNY"
  }
}

数据结构说明:

  1. 按食品类别分层级展示
  2. 包含规格、价格、促销信息等字段
  3. 季节性商品标注供应月份
  4. 使用布尔值标记热门商品(hot_item)
  5. 最后更新日期和货币单位声明

需要获取特定字段的详细数据或调整输出格式可以随时告诉我~

示例:让其输出早餐店里的餐品【提示词的关键:提出新的要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输出”】

你现在经营着一家早餐店,现在我来到这里想买一些早餐,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输出你这边都卖些什么?

以下是早餐店菜单的思维导图文本结构,您可用此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如XMind/MindMaster)生成可视化图表:

早餐店菜单
├─ 主食类
│  ├─ 小笼包系列
│  │  ├─ 鲜肉小笼包(6只/笼) ¥9
│  │  ├─ 虾仁小笼包(4只/笼) ¥12
│  │  └─ 素馅小笼包(6只/笼) ¥8
│  ├─ 煎饼系列
│  │  ├─ 基础五谷煎饼 ¥6
│  │  ├─ 加蛋煎饼 +¥1
│  │  └─ 豪华全套煎饼 ¥10
│  └─ 其他主食
│     ├─ 手工葱油拌面 ¥8
│     └─ 黄金油条 ¥3
│
├─ 饮品粥类
│  ├─ 热饮
│  │  ├─ 现磨豆浆(原味/红枣/黑芝麻) ¥3
│  │  ├─ 红糖姜茶(冬季特供) ¥5
│  │  └─ 养生小米粥 ¥4
│  └─ 冷饮
│     ├─ 冰镇绿豆汤(夏季) ¥4
│     └─ 鲜榨玉米汁 ¥6
│
├─ 套餐组合
│  ├─ A套餐:菜包+茶叶蛋+豆浆 ¥8
│  ├─ B套餐:煎饼+咖啡 ¥10
│  └─ C套餐:小笼包(6只)+粥 ¥12
│
├─ 季节限定
│  ├─ 夏季(6-9月)
│  │  ├─ 凉皮卷 ¥7
│  │  └─ 冰粉 ¥5
│  └─ 冬季(11-2月)
│     ├─ 酒酿圆子 ¥6
│     └─ 羊肉汤 ¥15
│
└─ 服务信息
   ├─ ⏰ 营业时间:5:30-10:30
   ├─ 📦 打包费 +¥1
   ├─ ⚡ 高峰期:7:00-8:30
   └─ 💳 会员福利
      ├─ 积分兑换
      └─ 周五免费续杯

可视化建议:

  1. 用不同颜色区分大类(如主食红色/饮品蓝色)
  2. 为"热销"和"限定"商品添加🔥/❄️图标
  3. 价格可用绿色字体突出显示
  4. 套餐组合可加虚线框强调

需要我提供更详细的分类逻辑(如按烹饪方式/食材类别划分),或补充营养标签信息吗?

4.提供样本

在提示词中提供样本,也成为少样本提示(Few-shot Prompting),它利用了ULM s的上下文学习能力(In- context Learning),即模型能够在没有微调的情况下,通过输入上下文中提供的少量示例来学习和执行新的任务。

示例: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指令: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15、32、5、13、82、7、1。

### 初始理解题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在问什么。题目给出了一组数字:15、32、5、13、82、7、1。然后问:“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这一陈述是否正确。也就是说,我们需要:

1. 从这组数字中找出所有的奇数。
2. 将这些奇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3. 判断这个和是否是偶数。
4. 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回答原陈述是否正确。

### 第一步:识别奇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奇数。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或者说,除以2余1的整数。相反,偶数是可以被2整除的整数。

让我们来看给定的数字:15、32、5、13、82、7、1。

逐个判断:

1. 15 ÷ 2 = 7 余 1 → 奇数
2. 32 ÷ 2 = 16 余 0 → 偶数
3. 5 ÷ 2 = 2 余 1 → 奇数
4. 13 ÷ 2 = 6 余 1 → 奇数
5. 82 ÷ 2 = 41 余 0 → 偶数
6. 7 ÷ 2 = 3 余 1 → 奇数
7. 1 ÷ 2 = 0 余 1 → 奇数

因此,这组数字中的奇数是:15、5、13、7、1。

偶数是:32、82。

### 第二步:将奇数相加

现在,我们将所有奇数相加:

15 + 5 + 13 + 7 + 1

让我们一步步计算:

1. 15 + 5 = 20
2. 20 + 13 = 33
3. 33 + 7 = 40
4. 40 + 1 = 41

所以,奇数的和是41。

### 第三步:判断和是否为偶数

现在,我们需要判断41是否是偶数。

根据偶数的定义,偶数是可以被2整除的数。我们来看:

41 ÷ 2 = 20 余 1

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1不是偶数,它是奇数。

### 第四步:验证原陈述

原陈述是:“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

我们计算得到奇数的和是41,而41是奇数,不是偶数。因此,原陈述是不正确的。

### 可能的误区

在进行这样的问题时,可能会有以下一些误区:

1. **奇数和偶数的识别错误**:可能会误将某些奇数识别为偶数,或反之。例如,可能会误认为1是偶数(实际上1是奇数),或者认为32是奇数(实际上32是偶数)。因此,准确识别每个数字的奇偶性非常重要。

2. **加法的计算错误**:在将奇数相加时,可能会算错。例如:
   - 15 + 5 = 20(正确)
   - 20 + 13 = 33(正确)
   - 33 + 7 = 40(正确)
   - 40 + 1 = 41(正确)
   
   如果某一步算错,比如33 + 7误算为43,那么最终的和就是错误的。因此,加法要一步步仔细计算。

3. **和的奇偶性判断错误**:可能会误认为41是偶数。实际上,偶数的个位是0、2、4、6、8,而41的个位是1,所以是奇数。

### 数学性质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可以利用奇数相加的性质:

- 奇数 + 奇数 = 偶数
- 偶数 + 奇数 = 奇数
- 偶数 + 偶数 = 偶数

我们来看奇数相加的过程:

1. 15(奇) + 5(奇) = 20(偶)
2. 20(偶) + 13(奇) = 33(奇)
3. 33(奇) + 7(奇) = 40(偶)
4. 40(偶) + 1(奇) = 41(奇)

最终的和是奇数,这与我们的计算一致。

### 其他例子验证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子1:两个奇数相加**
- 3 + 5 = 8(偶数)
  
  奇数 + 奇数 = 偶数

**例子2:三个奇数相加**
- 3 + 5 + 7 = 15(奇数)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偶数 + 奇数 = 奇数

**例子3:四个奇数相加**
- 1 + 3 + 5 + 7 = 16(偶数)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偶数 + 偶数 = 偶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

- 奇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奇数。
- 偶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偶数。

在我们的原问题中,有5个奇数(15、5、13、7、1),5是奇数,所以和应该是奇数。这与我们计算得到的41(奇数)一致。

### 回到原问题

原数字组:15、32、5、13、82、7、1。

奇数:15、5、13、7、1(共5个)

5是奇数,所以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应为奇数。实际和为41,确实是奇数。因此,原陈述“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是错误的。

### 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

**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41,是一个奇数,而不是偶数。因此,原句“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是不正确的。**

虽然最后结果是正确的,但是整个过程太繁琐了。

示例:判断句子是否正确【提示词的关键:提供一定的样本,即:少样本提示

指令:指令: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15、32、5、13、82、7、1。

示例: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4、8、9、15、12、2、1。
A:答案是False。

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17、10、19、4、8、12、24。
A:答案是True。

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16、11、14、4、8、13、24。
A:答案是True。

这组数字中的奇数加起来是一个偶数:17、9、10、12、13、4、2。
A:答案是False。

image-20250404205255767

5.思维链

思维链提示是在提示词中要求模型分步骤解答问题,并展示其推理过程的每个步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不准确结果的可能性,也更容易评估模型的响应。

示例:最后剩几个苹果

我去市场买了10个苹果。我给了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然后我再去买了5个苹果并吃了1个。我还剩下多少苹果?

### 问题重述

题目是这样的:

> 我去市场买了10个苹果。我给了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然后我再去买了5个苹果并吃了1个。我还剩下多少苹果?

### 理解题目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理解题目中描述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它们发生的顺序。让我们把整个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

1. 第一次购买苹果:买了10个苹果。
2. 分发苹果:
   - 给邻居2个苹果。
   - 给王阿姨2个苹果。
3. 第二次购买苹果:又买了5个苹果。
4. 吃掉苹果:吃了1个苹果。
5. 问:还剩下多少苹果?

### 逐步计算

现在,我们按照这个顺序一步步计算手中苹果的数量。

**初始状态:**
- 手中苹果数量:0个。

**第一步:第一次购买苹果**
- 买了10个苹果。
- 手中苹果数量:0 + 10 = 10个。

**第二步:分发苹果**
- 给邻居2个苹果:
  - 手中苹果数量:10 - 2 = 8个。
- 给王阿姨2个苹果:
  - 手中苹果数量:8 - 2 = 6个。

**第三步:第二次购买苹果**
- 又买了5个苹果。
- 手中苹果数量:6 + 5 = 11个。

**第四步:吃掉苹果**
- 吃了1个苹果。
- 手中苹果数量:11 - 1 = 10个。

### 验证计算

让我们再验证一下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

1. 开始:0个。
2. 买10个:0 + 10 = 10。
3. 给邻居2个:10 - 2 = 8。
4. 给王阿姨2个:8 - 2 = 6。
5. 买5个:6 + 5 = 11。
6. 吃1个:11 - 1 = 10。

看起来每一步的加减都是正确的。

### 可能的误区

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可能会有一些常见的误区:

1. **忽略操作的顺序**:有时候可能会先进行后面的操作,比如先算第二次购买,这样会导致总数计算错误。必须严格按照题目给出的顺序进行。
   
   例如,如果先算“买了5个”再“给邻居和王阿姨”,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 买10个:10。
   - 买5个:10 + 5 = 15。
   - 给邻居2个:15 - 2 = 13。
   - 给王阿姨2个:13 - 2 = 11。
   - 吃1个:11 - 1 = 10。
   
   在这个例子中,顺序调整后结果相同,但这是因为“买5个”和“分发”之间没有依赖。如果“吃1个”是在“分发”之前,顺序就很重要。

2. **重复计算或遗漏步骤**:可能会漏掉“给王阿姨”或“吃一个”这样的步骤。必须确保每一个动作都被考虑到。

3. **混淆加减**:可能会把“给”和“买”的加减弄反。记住“给”出去是减少,“买”是增加,“吃”也是减少。

### 数学表达

为了更清晰地表示,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整个过程:

初始:0

1. 第一次购买:+10
   - 总数:0 + 10 = 10
2. 给邻居:-2
   - 总数:10 - 2 = 8
3. 给王阿姨:-2
   - 总数:8 - 2 = 6
4. 第二次购买:+5
   - 总数:6 + 5 = 11
5. 吃掉:-1
   - 总数:11 - 1 = 10

所以,最终剩余的苹果数量是10个。

### 检查其他可能性

有时候,题目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让我们看看是否有其他理解方式:

- **“给了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这里的“和”可以理解为“给了邻居2个苹果,以及给了王阿姨2个苹果”,即总共给了4个苹果。但也可以理解为“给了邻居和王阿姨共2个苹果”,即两人共分2个,每人1个。但根据中文的习惯表达,前者的理解更合理,即分别给邻居和王阿姨各2个,共4个。

  如果理解为共给2个:
  - 给邻居和王阿姨共2个:
    - 总数:10 - 2 = 8
  - 买5个:8 + 5 = 13
  - 吃1个:13 - 1 = 12
  - 剩余:12

  但这样与常规理解不同,因此更可能是分别给2个。

- **“然后我再去买了5个苹果并吃了1个”**:这里的“并”可以理解为“买了5个苹果,然后吃了其中的1个”,即买了5个,吃的是这5个中的1个,那么实际增加的是4个。但通常理解为买了5个,然后从所有苹果中吃了1个。

  如果理解为买了5个,吃了其中的1个:
  - 买5个,吃其中1个,实际增加:+4
    - 之前:6
    - 之后:6 + 4 = 10
  - 剩余:10

  这与之前的理解一致。

  如果理解为买了5个,然后从所有苹果中吃1个:
  - 买5个:+5
    - 之前:6
    - 之后:6 + 5 = 11
  - 吃1个:-1
    - 剩余:11 - 1 = 10

  同样得到10。

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剩余10个苹果。

### 总结

经过以上分析和验证,最合理的解答是:

**我还剩下10个苹果。**

### 详细步骤表格

为了更清晰,可以用表格展示每一步:

| 步骤               | 苹果数量变化 | 当前总数 |
|--------------------|--------------|----------|
| 初始               | 0            | 0        |
| 第一次买10个        | +10          | 10       |
| 给邻居2个           | -2           | 8        |
| 给王阿姨2个         | -2           | 6        |
| 第二次买5个         | +5           | 11       |
| 吃1个              | -1           | 10       |

### 可能的其他解释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按照上述理解是正确的,但有时候题目的表述可能会有歧义。让我们看看另一种理解方式:

假设“给了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意思是总共给了2个苹果,即邻居和王阿姨共得到2个(比如每人1个),那么:

1. 买10个:10
2. 给邻居和王阿姨共2个:10 - 2 = 8
3. 买5个:8 + 5 = 13
4. 吃1个:13 - 1 = 12
   - 剩余:12

但这样的理解不太符合中文的习惯表达,通常“给了A和B各X”是指分别给。因此,更可能是剩余10个。

### 语言表达的明确性

为了避免歧义,题目可以更明确地表述:

- “给了邻居2个苹果,又给了王阿姨2个苹果” —— 明确分开给。
- “给了邻居和王阿姨共2个苹果” —— 明确总共给。

因此,原题“给了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更倾向于分别给2个,共4个。

但“给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也可以理解为“给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即分别给2个。

### 数学表达验证

让我们用数学表达式验证:

初始:0

1. 买10:0 + 10 = 10
2. 给邻居2,给王阿姨2:10 - 2 - 2 = 6
   - 或理解为:给(邻居和王阿姨) 2:10 - 2 = 8
3. 买5:
   - 第一种:6 + 5 = 11
   - 第二种:8 + 5 = 13
4. 吃1:
   - 第一种:11 - 1 = 10
   - 第二种:13 - 1 = 12

因此,关键在于“给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的理解:

- 分别给2个:共给4个,剩余10。
- 共给2个:剩余12。

中文中“给了A和B各X”是分别给,“给了A和B共X”是总共给。原题更可能是分别给。

### 常见表达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

- “我给小明和小红各一个苹果” —— 给小明1个,给小红1个,共2个。
- “我给小明和小红一个苹果” —— 可能理解为共给1个,两人分。

原题“给了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类似于“各给2个”,即共4个。

### 结论

基于中文的常规表达习惯,最合理的理解是:

- 给邻居2个,给王阿姨2个,共给出4个。
- 因此,剩余苹果数量为10个。

**最终答案:我还剩下10个苹果。**

### 补充思考

如果题目确实想表达“共给2个”,那么可能需要更明确的表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询问出题者以确认。但在缺乏更多上下文的情况下,按照常规理解,分别给2个更合理。

### 数学验证

让我们用方程验证:

设初始为0。

1. 买10:+10
2. 给邻居2,王阿姨2:-2 -2 = -4
   - 或共给2:-2
3. 买5:+5
4. 吃1:-1

第一种:
10 - 4 + 5 - 1 = 10

第二种:
10 - 2 + 5 - 1 = 12

因此,关键在于“给邻居2个和王阿姨2个”是-4还是-2。

### 语言分析

“给了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

- “给了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 —— 并列,分别给。
- “给了邻居和王阿姨2个苹果” —— 共给2个。

原题有“和”连接两个“2个苹果”,倾向于分别给。

### 实际应用

在实际考试或应用中,如果遇到类似表述,通常理解为分别给。因此,剩余10个是更可能被接受的答案。

### 其他例子

类似题目:

“我有5个苹果,给了小明2个和小红2个,还剩多少?”

通常理解为给小明2个,给小红2个,共给4个,剩1个。

而不是共给2个(每人1个),剩3个。

### 最终确认

因此,确认:

- 给邻居2个,给王阿姨2个:共给4个。
- 计算:
  - 买10:10
  - 给4:10 - 4 = 6
  - 买5:6 + 5 = 11
  - 吃1:11 - 1 = 10

**剩余:10个苹果。**

如今的大模型随着发展已经把逐步推理的能力提升得越来越高了,在没有进一步的提示下就会逐步分析题目,逐步解决问题了。

示例:最后剩几个苹果【提示词的关键:提出新的要求“以表格的形式输出”】

一步一步的计算下面问题,并给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第一次得到结果后,再增加一个步骤对结果进行验证。我去市场买了10个苹果。我给了邻居2个苹果和王阿姨2个苹果。然后我再去买了5个苹果并吃了1个。我还剩下多少苹果?

### 初始计算

1. **第一次购买苹果**:
   - 买了:10个苹果
   - 当前苹果数量:10

2. **给邻居和王阿姨苹果**:
   - 给邻居:2个
   - 给王阿姨:2个
   - 总共给出:2 + 2 = 4个
   - 剩余苹果:10 - 4 = 6个

3. **第二次购买苹果**:
   - 买了:5个苹果
   - 当前苹果数量:6 + 5 = 11个

4. **吃掉1个苹果**:
   - 吃掉:1个
   - 剩余苹果:11 - 1 = 10个

### 验证计算

让我们从初始状态重新计算一次,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1. **初始**:
   - 苹果:0

2. **第一次购买**:
   - 买了:10个
   - 苹果:0 + 10 = 10

3. **给邻居和王阿姨**:
   - 给邻居:2个
   - 给王阿姨:2个
   - 总共给出:2 + 2 = 4个
   - 苹果:10 - 4 = 6

4. **第二次购买**:
   - 买了:5个
   - 苹果:6 + 5 = 11

5. **吃掉1个**:
   - 吃掉:1个
   - 苹果:11 - 1 = 10

验证结果与初始计算一致,因此最终剩余的苹果数量是正确的。

### 最终答案

**还剩下10个苹果。**

6.形成框架

  • 角色(Role/Persona-可选):明确模型扮演的角色,例如"你是一个专业的营销文案撰写人"。
  • 指令(Instruction/Task-必须):清晰地说明你希望模型做什么,例如"请为一款新型智能手表撰写一段广告文案"。
  • 背景/上下文(Context-可选但强烈建议):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任务,例如"这款手表的主要目标用户是年轻时尚的都市白领,主打健康监测和便捷支付功能"。
  • 格式/限制(Format/Constraints-可选):明确输出的格式要求、长度限制、风格偏好等,例如"文案长度控制在100字以内,风格简洁明快,突出卖点"。
  • 示例(Examples-可选但非常有效):提供一些示例,帮助模型理解你的期望输出,尤其是在需要特定风格或格式时。

示例:扮演一位银行客户经理,来推销金融产品

### 角色 
你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银行客户经理,擅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向客户推荐金融产品。  

### 指令
请为银行的“黑卡至尊理财计划”撰写一段面向中高端客户的推介话术。  

### 背景 
该理财计划主要面向30-50岁、有一定积蓄的职场精英或企业主,特点是收益稳健、灵活存取、专属理财顾问服务。  

### 限制 
- 话术控制在200字以内,语言精炼、专业但不晦涩。  
- 突出安全性、收益性、灵活性三大核心优势。  
- 直接输出最终话术,无需额外说明。  

### 示例 
**“财富增值,稳享未来!”**  

**尊享理财计划**,专为追求稳健收益的您打造!  

💰 **收益更优**:预期年化收益**4.2%-5.5%**,跑赢通胀,让资金高效增值。  
🔒 **安全可靠**:底层配置优质债券及货币基金,风险可控,资金更安心。  
⏳ **灵活存取**:支持部分提前赎回,急用钱时无需等待,流动性更强。  
👔 **专属服务**:一对一理财顾问,量身定制方案,全程贴心跟进。  

**现在签约,还可享限时加息0.3%!** 机会难得,立即咨询您的客户经理!

输出:

**“黑卡至尊,财富进阶之选!”**  

**黑卡至尊理财计划**,专为精英人士量身定制,助您资产稳健增长!  

💰 **高收益潜力**:预期年化**4.5%-5.8%**,优选低波动资产,收益稳中有升。  
🔒 **极致安全**:80%配置AAA级固收产品,严控风险,本金更安心。  
⏳ **灵活周转**:T+1快速赎回,单日最高可提500万,兼顾收益与流动性。  
👑 **尊享服务**:专属投顾团队,提供市场解读、税务优化等增值服务。  

**首批开放仅限200席!** 即刻签约享首年管理费5折优惠。详询您的私人客户经理!

image-2025040421215573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Yardon_Official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