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电路设计(1)

个人感觉,初学了解这些概念就够了,直接去看数据手册,用到了再学;USB可以转TTL\RS485等电路,有蛮多的;大概设计的逻辑就是USB接口设计、转换芯片设计、(RS485模块设计);转换电路设计等。

USB电路设计,首先了解到USB协议有很多种,从1.0到现在的4.0,其实目前新手最常用的也就是2.0和3.1协议;其次要了解type,mini,micro的硬件接口类型,最常用的就是在3.1协议下的Type-C;在2.0协议下的Type-A。

USB2.0主要就四根线:电源、地和一对差分线(D+/D-);是半双工通信,同时接口底座一般都是白色,采用的一般是Type-A类型,可以进行常见数据传输,同时可以进行低功耗供电。(一般是5v/500MA)

USB3.0/3.1分为两种:当采用Type-A类型,就9根线,USB2.0的四根,再加上两对差分线(RX-/RX+;TX-/TX+)以及一个数字地;当采用Type-C类型就是24根(这个根据厂商需要会进行删减,有6根的、12根的),可以进行快充操作(进行充电),同时也可以进行传输视频,可以正反插入,不影响传输,接口底座一般是蓝色),(一般是5V/900mA)。

USB差分阻抗控制一般是90欧姆(±10%),对内等长的误差为5mil,差分线要等长等距,不要有直角,用135°钝角或者圆弧(蛇形)走线;差分走线要尽可能的减少换层过孔,防止阻抗不匹配。

USB概述

USB是通用串行总线(可进行数据和电源传输),是一种快速的dengchangdian、双向的、同步传输的,可以进行热拔插的串行接,是一种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和通信的标准接口协议,其目的是为了简化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过程,使得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得以实现。

USB协议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发展,主要类型有USB1.0USB2.0USB3.0USB3.1USB3.2以及USB4等,每个版本在传输速度、功率传输等方面有所提升和改进。最早的硬件接口类型有三种分别是micro、mini和type,到如今逐渐统一为type -c

TYPE类型:普通的硬件直接叫做Type,主要有Type A(9pin),Type B,Type C(24pin)

Mini 类型:小型版本

Micro类型:微小型版本

USB的发展: 1.0→1.1→2.0→3.0→3.1→3.2 →4

USB1.0(低速),传输速率最大是1.5Mbps 【0.5A/5V】

USB1.1(全速),传输速率最大是12Mbps 【0.5A/5V】

USB2.0(高速),传输速率最大是480Mbps 【0.5A/5V】(白色底座)

USB3.0(超高速),传输速率最大是5Gbps 【0.9A/5V】/(蓝色的底座)

一般USB常用的类型就是USB2.0 和USB3.0 ;同时也分为公头和母头;USB2.0是白色底座,USB3.0是蓝色底座,一般传输速率越快的是USB3.0。在 USB 设计中,设备端(如电脑、充电器、固定装置)通常设计为母头(插座),而连接线(数据线、充电线)通常配备公头(插头),这种设计符合 “固定端用母头、可移动端用公头” 的通用逻辑。一般在电路设计中设计的是母头的电路,公头一般是连接线直接用。

硬件接口:Type - C

 这里暂时只学习TYPE-A/B/C的异同与实物认识。

  1. Type-A

    • 形状:长方形,单向插入(需对准方向),分为公头(插头)和母头(插座)。

    • 引脚:USB 2.0 版本有 4 针(VCC、GND、D+、D-),USB 3.0 及以上版本增加 4 针高速差分信号线(SSTX/SSRX),共 8 针。

    • 尺寸:体积较大,常见于电脑主机、充电器等固定设备。

    • 基础功能:仅支持数据传输和低功率充电(5V/2A,10W)。

    • 限制:无法传输视频信号,不支持 USB PD 快充协议。

  2. Type-B

    • 形状:方形或薄矩形,顶端有斜角,同样分为公母头。

    • 变种

      • Standard Type-B:用于打印机、扫描仪等大型外设67。

      • Micro-B:早期安卓手机主流接口(如 Micro USB 2.0),因体积小但易损坏被 Type-C 取代17。

    • 引脚:USB 2.0 版本为 5 针,USB 3.0 版本增加 5 针高速信号引脚,共 10 针。

    • 功能局限:以数据传输为主,供电能力低(5-10W)。

    • 特殊场景:部分工业设备仍使用 Standard Type-B 接口。

  3. Type-C

    • 形状:椭圆形,支持正反盲插,无方向限制。

    • 引脚:最多 24 针(公头 22 针),包含 4 组 VBUS(供电)、4 组 GND(接地)、2 组 SSTX/SSRX(高速数据)、CC(配置通道)、SBU(辅助信号)等。

    • 尺寸:体积最小,适配轻薄设备(如手机、笔记本)。

    • 供电能力

      • 基础:5V/3A(15W)。

      • USB PD 协议:最高 240W(48V/5A),支持动态功率分配。

    • 视频输出:原生支持 DisplayPort(4K/8K),可直连显示器。

    • 多协议兼容:整合雷电 3/4、PCIe、HDMI 等,适用于扩展坞、外置显卡等

特性

Type-A

Type-B

Type-C

物理形态

长方形,单向插入

方形 / 薄矩形,部分变种

椭圆形,正反盲插

传输速度

最高 10Gbps(USB 3.1 Gen2)

最高 5Gbps(USB 3.0)

最高 40Gbps(USB4 / 雷电 4)

供电能力

10W(5V/2A)

10W(5V/2A)

240W(USB PD 3.1)

功能扩展

仅数据传输和充电

基础数据传输

视频输出、多协议兼容、高速扩展

典型应用

电脑、外设、充电器

打印机、外置硬盘、早期手机

手机、笔记本、扩展坞、显示器

兼容性

需转接头适配 Type-C

逐渐淘汰,依赖转接头

原生兼容多协议,支持反向供电

核心差异总结

  • 速度与功能:Type-C 在传输速度、供电能力和协议兼容性上全面领先,尤其适合高速数据、视频和大功率场景。

  • 用户体验:Type-C 的正反盲插和耐用性显著优于 Type-A 和 Type-B。

  • 发展趋势:Type-A 仍广泛存在但功能受限,Type-B 逐步淘汰,Type-C 成为未来统一接口标准。

通过查询资料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B口被淘汰;A口功能受限、可以传输数据以及低功耗供电,只能单向插入配对;C口不仅可以传输数据还可以传视频,可以提供较大的供电,可以进行正反的盲插。

USB2.0/3.0

USB2.0主要有四条线:VBUS:+5V、GND、差分数据D+、差分数据D-

当D+比D-大200mv是为1(高电平),小于200为0(低电平),使用半双工的差分信号。

 USB3.0:当是Type-A结构时是有9个引脚,也就是比USB2.0多了两对差分信号;VBUS、USB2.0差分对(D+\D-)、信号地、电源地、全双工通信(RX-/TX- ;RX+/TX+)

当是Type-C结构时有24个引脚(可以进行供电和传输视频,快充就是用这个)

Type-C提升到了24引脚,数据传输引脚翻了倍,新加了一组SUB引脚,它支持Alternate Mode(可选模式),适合传输非USB信号,厂商可以自定义这组引脚的作用,因此USB-C也支持了DisplayPort视频传输协议、其他厂商也可以用它进行HDMI传输、MHL视频传输等,新加入了CC引脚,以进行USB Power Delivery充电,也就是现在用户熟悉的快充功能 

然而,type-c仅仅是完成了封装接口的统一,其内在引脚数量仍有差异,不同的引脚对应的成本也不一样。

6P接口(用于供电使用)

6P Type - C仅仅保留了Vbus、GND、CC1、CC2这4个引脚,不具备数据传输能力,适用于玩具、电动牙刷等低成本产品。(这也是一些“数据线”只能供电,不能传数据的原因),所以Type-C≠USB3.1!

其中Vbus是供电引脚,GND为地引脚,与Vbus搭配使用,为电路提供回路。而CC1和CC2是Configuration Channel(配置通道)引脚,它们主要用于PD(Power Delivery,功率传输)设备识别,承载USB - PD的通信(快充协议),以此向供电端请求电源信息。在USB - PD快充协议中,CC1和CC2引脚通过特定的信号传输与检测机制,能够让设备之间相互识别,协商合适的供电电压和电流,避免了QC(Quick Charge,高通快充)标准与USB传统的DP、DM在充电和数据通信上的冲突,确保在传输电力的同时,USB数据传输不会受到影响,这是Type - C接口在电源管理方面的一大优势。

12P/16P接口    

12P并非一个独立于16P的标准,16Pin一般为接口厂家、封装的正式名称,平时使用时习惯称呼为12Pin。

相比于6P接口,12P增加了D+、D-、SBU1、SBU2引脚。

D + 和D - 引脚是USB2.0差分传输信号的一对引脚,这对引脚使得接口具备了USB2.0标准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满足像文件传输、软件更新等常规的数据交互需求。

SBU1和SBU2引脚,它们被称为Sideband use(辅助用途)引脚,主要用于特定的辅助功能,如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下进行音频或者视频信号的传输辅助操作。例如在显示适配器或者视频转换设备连接中起到音频同步(一线通原理)。

24P接口

24P接口在12P的基础上再多了两组USB3.0数据引脚:TX1+、TX1-、RX1+、RX1-和TX2+、TX2-、RX2+、RX2。

实际上无论是正插和反插,USB3.0数据传输的时候只需要其中一组差分线,而实际的接口则设计了两组。 这就意味着,工作时总有一组是闲置的,而通过升级传输协议,可以将闲置的一组差分线也利用起来,传输效率就会翻倍,这时候就可以传输高清的视频数据了,也就是DP信号,这就是后续的USB3.1、USB3.2。至此,USB的硬件接口已经逐渐趋向统一。

上面的截图是 相关课程学习的ppt截图 

下面来一个USB2.0转TTL电路设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