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Global Meta-analysis of Airborne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发表日期:2022年7月
第一作者:江小青、王春晖、郭晋源
通讯作者:朱怀球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1c07923
- 简介 -
生物气溶胶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微米、含有微生物或生物性物质的气溶胶,在地球生化循环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特别地,生物气溶胶中的大气微生物可通过受伤的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诱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肺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全球空气污染频繁发生,生物气溶胶中的大气微生物成为环境质量、人体健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朱怀球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数据分析研究,揭示了大气微生物与人为活动的密切关联,并强调了大气微生物中的病原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研究成果于2022年7月4日以“Global Meta-analysis of Airborne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为题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的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正式发表。
图片摘要:大气微生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研究揭示大气中的微生物群落与各种人为活动存在密切的关联,其中的病原菌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为揭示大气微生物群落在全球范围内的一般趋势,尤其是大气微生物与人为活动的关系,朱怀球团队从42项研究中收集了3226个大气微生物群落样本,及其16S rRNA的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数据。该数据也包括该团队在2014年北京APEC期间,为比较污染排放控制政策前后采集的大气微生物群落样本。这3226空气微生物样本共计覆盖了15个国家/地区,采样时间跨度从2006年到2018年。
利用这个数据集,该研究从三个方面探索了大气微生物群落与人为活动之间的关系。
不同环境下大气微生物群落特征
他们首先比较了不同人为活动强度环境下大气微生物群落的特征。结果表明,与自然环境类别相比,人为活动相关类别(人类住区、畜牧场和污水处理厂)的样本显示出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潜在病原菌相对丰度增加、共现网络复杂性增加以及网络中的正边比例降低。
四种大气微生物环境样本的多样性指数及共现性网络。
人类生产过程对大气微生物的定量影响
进一步地,该研究提出了15个定量的人类生产过程因素(human-production process factors)来系统性地刻画人为活动,进而探讨了这些因素与大气微生物尤其是潜在病原菌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微生物丰富度与PM2.5浓度、NH3排放量和农业用地比例呈正相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负相关。空气中的潜在病原菌表现出对不同人类生产过程因素的偏好,表明存在潜在的健康影响。
大气微生物中潜在病原菌来源
最后,该研究调查了大气微生物群落中的潜在病原菌、细菌毒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是否与空气微生物群落的来源有关。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环境相比,人体表面来源的细菌相对丰度与空气中潜在病原菌相对丰度呈正相关。
总结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从全球的范围阐明了生物气溶胶中的大气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密切关联,系统性地分析了大气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内部的复杂关系,有助于理解大气环境的微生物群落及潜在病原菌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作用。
- 作者信息 -
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博士后江小青(博士毕业于北大定量生物学中心)、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王春晖、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博士生郭晋源。朱怀球教授为通讯作者。
朱怀球 教授(Prof. ZHU, Huaiqiu)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北京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导师;北京生物信息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Int. J. Comput. Intelligence in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副主编、以及Hans J. Comput. Biol.、北京生物医学工程等学术期刊编委。
个人简介链接:http://www2.coe.pku.edu.cn/subpaget.asp?id=25
该研究主要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号2021YFC2300300;2017YFC120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号31671366;32070667)的支持,部分计算分析工作在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上完成。
引文:Xiaoqing Jiang, Chunhui Wang, Jinyuan Guo, Jiaheng Hou, Xiao Guo, Haoyu Zhang, Jie Tan, Mo Li, Xin Li, Huaiqiu Zhu. 2022. Global Meta-analysis of Airborne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021/acs.est.1c07923
猜你喜欢
iMeta简介 高引文章 高颜值绘图imageGP 网络分析iNAP
iMeta网页工具 代谢组MetOrigin 美吉云乳酸化预测DeepKla
iMeta综述 肠菌菌群 植物菌群 口腔菌群 蛋白质结构预测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讨论群,己有国内外6000+ 科研人员加入。请添加主编微信meta-genomics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高级职称请注明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