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校级学术报告(第238期) | 5月5日

刘永鑫研究员将探讨宏基因组技术如培养组、扩增子和宏基因组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强调网络可视化工具ImageGP、EVenn和R包ggClusterNet在分析中的作用。报告还将涉及微生物组如何受萜类化合物调控、宿主基因如何影响氮利用以及在抗病性中的角色。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主题

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组功能研究中应用

主讲人

刘永鑫  研究员

主持人

武冬  研究员

时间

5月5日 10:00 - 11:00

讲座地址

腾讯会议

672161536

(密码123456)

d55dd4d67327283db094932a44ec0a1e.png

e48216e90c580ecf7df7a8e317ab8a72.jpeg

生环校级报告系列(第238期)

cacfe5ce15a51dce7bd068ff55e80f7f.png             

内容摘要

刘永鑫,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研究员,iMeta期刊执行主编,宏基因组公众号创始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组研究方法、功能研究和科学传播,在Science、iMeta、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icrobiology、Cell Host & Microbe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被引10000余次。主编《微生物组实验手册》专著,由300多位同行参与,共同打造本领域长期更新的中文百科全书。创办宏基因组公众号,15万+同行关注,累计阅读量超3千万,打造本领域最具影响的科学传播平台。2021年发起iMeta期刊,打造微生物组/生物信息领域国际顶刊,解决我国本领域期刊出版卡脖子问题,建立国际学术话语权体系。

报告人简介

cbe24391983883363477fef2d4fb1342.png

宏基因组技术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使我们可以全面揭示生活在人、动物、植物和环境中微生物组的全貌。本报告以培养组(Culturome, Nature Protocols, 2021)、扩增子(EasyAmplicon, iMeta, 2023)、宏基因组(EasyMetagenome)等分析流程为切入点,重点介绍组学分析结果的网络可视化平台ImageGP、EVenn和R包ggClusterNet。同时,针对功能研究方向,报告将详述萜类化合物对微生物组的调控规律(Science, 2019)、宿主关键基因介导根系微生物组参与氮利用(Nature Biotechnology,2019)和微生物组在抗赤霉病中的机制和应用(Nature Microbiology,2022)。

776c473c653cab4739c0d4f425d8e1e9.png

编辑:全开茜

审核:陈    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