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致病菌黄单胞菌T2SS依赖性酶的分泌导致叶部微生物组失调
Leaf microbiome dysbiosis triggered by T2SS-dependent enzyme secretion from opportunistic Xanthomonas pathogens
Article,2024-1-03,Nature Microbiology, [IF 28.3]
DOI: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3-01555-z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3-01555-z
通讯作者:Sebastian Pfeilmeier; Julia A. Vorholt
- 摘要 -
健康植物中,先天免疫系统对维持微生物群落稳态有所贡献。同时,疾病也与微生物组扰动或失调、机会植物病原菌如黄单胞菌的富集相关。目前尚不清楚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是否独立于机会致病菌发生,或是由机会致病菌引起。本研究中我们在免疫受损拟南芥中测试了黄单胞菌二型分泌系统(T2SS)分泌的蛋白是否会导致微生物组失调。我们发现黄单胞菌分泌在感染期间分泌一些促进黄单胞菌生长的细胞壁降解酶混合物。NADPH氧化酶RBOHD的拟南芥缺失突变体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叶片组织降解都增加了。结合无菌植物、合成细菌群落和野生型/T2SS突变体的实验表明毒力和叶部微生物组组成都受T2SS控制。总之,植物免疫系统受损会富集机会致病菌,从而损伤叶片组织并且最终通过帮助某些共生细菌生长导致微生物组失调。
- 结果 -
图1 rbohD敲除植物中,黄单胞菌Leaf131驱动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和植物疾病。
a. 将rbohD或rbohD/RBOHD植物中的合成细菌群落SynCom-137+黄单胞菌Leaf131或者SynCom-137的组成与 Col-0 野生型植物进行比较。
b. 热图显示SynCom-137中,在存在(+)或不存在(-)黄单胞菌 Leaf131 的情况下,rbohD或rbohD/RBOHD与Col-0 野生型植物相比具有显著的 log2 倍数变化(log2FC,P < 0.05)的菌株子集。
c. 用SynCom-137、SynCom-137+黄单胞菌Leaf131以及对照接种的 Col-0、rbohD和rbohD/RBOHD地上植物组织的鲜重。
d. 在无菌Col-0、rbohD和rbohD/RBOHD植物中接种假单胞菌 Leaf434作为单接种或与黄单胞菌Leaf131 Tn7::Gm-lux进行二元接种后,每克植物鲜重中假单胞菌Leaf434的CFU 计数。
图2 黄单胞菌Leaf131和Leaf148降解植物组织。
a. Col-0和rbohD植物(6 周龄)的叶盘接种对照(10 mM MgCl2)或接种黄单胞菌 Leaf131或Leaf148(OD 为 0.02)并孵育 20 小时。
b. a实验中描述的叶盘亮度(任意单位,AU)的时程测量和量化。
c. 5周龄rbohD植物的叶盘,接种对照(10 mM MgCl2)或接种黄单胞菌Leaf131或Leaf148(OD 为 0.02)并孵育 48 h。
图3 叶组织降解和植物聚合物降解酶分泌需要T2SS Xps。
a. Col-0和rbohD植物(5周龄)的叶盘进行对照处理(0.5×LB)或用黄单胞菌Leaf131或Leaf148液体培养物的无细胞上清液(0.22μm过滤器灭菌)处理并孵育48小时。
b. 黄单胞菌Leaf131和Leaf148中T2SS操纵子xps和xcs的基因组区域。
c,d. 接种对照溶液或Leaf131(c)或Leaf148(d)的黄单胞菌野生型或突变株后 24 小时测量叶盘亮度。
e. 含有脱脂牛奶、PGA、CMC、偶氮木葡聚糖或 RBB-木聚糖的琼脂平板。
f. 叶盘用来自黄单胞菌Leaf131或Leaf148野生型和xpsxcs突变体的液体培养物的0.22 µm过滤灭菌上清液或对照溶液(0.5× LB)处理。
图4 植物中黄单胞菌Leaf131完全毒力和适应性需要T2SS Xps。
a. 接种对照或接种黄单胞菌Leaf131野生型 (WT)或T2SS突变体xps、xcs和xpsxcs的5周龄Col-0植物(蓝色箭头)和rbohD植物(绿色箭头)的表型。
b. a中植物的鲜重测量。
c. b中样品每克植物鲜重中黄单胞菌Leaf131的CFU计数。
图5 其他毒力因子对叶降解和黄单胞菌Leaf131的毒力有贡献。
a. 将5周龄rbohD植物的叶盘接种对照(10 mM MgCl2)或接种黄单胞菌Leaf131野生型(WT)或基因缺失突变体(OD 为 0.02)并孵育 24 h。
b. 接种对照或接种黄单胞菌Leaf131野生型或基因缺失突变体的5周龄无菌rbohD植物的地上植物组织的鲜重。
c. 将5周龄rbohD植物的叶盘进行对照处理(0.5×LB)或用来自黄单胞菌Leaf131野生型和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液体培养物的无细胞上清液(0.22µm 过滤灭菌)处理。
d. b 样品中每克植物鲜重中黄单胞菌Leaf131的CFU计数。
图6 rbohD中微生物群的变化依赖黄单胞菌Leaf131的T2SS 相关毒力。
a. Col-0和rbohD植物中,将含有黄单胞菌Leaf131野生型或突变体xps、xpsxcs和dsbB的合成细菌群落SynCom-137的组成与单独的SynCom-137 进行比较。
b. 热图显示在仅接种SynCom-137或接种含有黄单胞菌Leaf131野生型或突变体xps、xpsxcs和dsbB的SynCom-137的rbohD植物中,SynCom-137具有显著的log2倍数变化(log2FC,P < 0.05)的菌株子集。
c. Col-0和rbohD植物中SynCom-137内黄单胞菌Leaf131野生型或突变体 xps、xpsxcs和dsbB的相对丰度。
d. 在无菌Col-0和rbohD植物中接种假单胞菌Leaf434作为单接种 (-) 或与黄单胞菌Leaf131野生型或突变体xps和xpsxcs的共接种作为二元接种后,每克植物鲜重的假单胞菌Leaf434的CFU 计数。
写在后面:他们前期在Nature Microbiology还发了一个相关的工作,有兴趣请移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1-00929-5
参考文献
Pfeilmeier, S., Werz, A., Ote, M. et al. Leaf microbiome dysbiosis triggered by T2SS-dependent enzyme secretion from opportunistic Xanthomonas pathogens. Nat Microbiol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3-01555-z
- 通讯作者简介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Sebastian Pfeilmeier
研究领域:植物-微生物互作。热爱科学和生活,对黄单胞菌和植物免疫有较高热情。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Julia A. Vorholt
教授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总被引23604,H指数77。
Julia Vorholt 在德国波恩大学和马尔堡大学学习生物学。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在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 R.K. Thauer 教授的指导下研究产甲烷生物化学。随后,她前往美国西雅图 M. E. Lidstrom 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随后返回德国 MPI 马尔堡,在那里建立了甲基营养菌生物化学研究小组。2001 年至 2006 年,她在法国图卢兹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NRS) 领导了一个独立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小组,开始了植物微生物组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Julia Vorholt 于 2006 年被任命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副教授。自 2012 年起,她一直担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正教授。自 2020 年起,她担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生物系研究主任和瑞士国家微生物组研究能力中心 (NCCR) 联席主任。她获得了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奥托·哈恩奖章,是德国国家科学院、Leopoldina、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EMBO) 的成员,并于 2015 年和 2020 年获得了两项 ERC 高级资助。
主要专注于植物微生物群落,探究细菌生理如何被环境塑造的。从不同层面进行功能分析:代谢物和蛋白、单细胞、细菌群落、植物-微生物互作以及生态系统。研究涉及一系列互补学科和方法,包括代谢组学、(宏)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显微镜、代谢工程以及服务于单细胞分析的纳米技术的新工具。
宏基因组推荐
猜你喜欢
iMeta高引文章 fastp 复杂热图 ggtree 绘图imageGP 网络iNAP
iMeta网页工具 代谢组MetOrigin 美吉云乳酸化预测DeepKla
iMeta综述 肠菌菌群 植物菌群 口腔菌群 蛋白质结构预测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讨论群,己有国内外6000+ 科研人员加入。请添加主编微信meta-genomics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高级职称请注明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