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To B运营之路

本文深入探讨了ToB运营的核心要素,包括明确北极星指标作为目标,理解并掌握自身及客户业务,整理关键材料以及对外输出体系的构建。强调了在ToB运营中找到合适的目标、深入了解业务、表达能力和案例积累的重要性。同时指出,ToB运营的工作具有挑战性,需要不断试错和积累,且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中受重视程度不同。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近年来,To B很火,To B运营也很火。
To B姗姗来迟,却来势汹汹。但是大家都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刚好,最近有些人,问了我一些关于To B运营的问题。虽然咨询量也不是特别多,但是问题还是有共性的。我也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以后可以成体系地去沟通。
相比较To C业务,这个领域对从业者的要求更高,所需的耐心和精力也更大,但是成长幅度也很可观。
To B的运营,要求做好两件事:一是产品更好用;二是产品更好卖。
接下来,正式进入主题:To B运营怎么做?它的目标、业务、方法论是什么?
1、目标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目标,开始具体落地运营之前,需要先找到你产品的核心目标,也就是北极星指标。
啥是北极星指标?
顾名思义,就像是北极星一样高高闪耀在天空中,在纷杂的产品世界中指引产品方向的核心数据指标。
不同的产品,北极星指标各不相同:
如果你负责的是类似于饿了么这样的工具型产品,那么你产品的北极星指标可能是用户点单数;
如果你负责的是类似于滴滴打车这样的产品的B端运营,那么你产品B端运营的北极星指标可能是司机接单次数;
如果你负责的是类似于营销类SAAS产品,那么你产品的北极星指标可能是使用产品的商家数量;
……等等。
看似简单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能思考清楚的人却是少数。
举个例子,很多业务并不适合做社群营销,比如一单一议的业务,客户消息互通本就是大忌,如果进行社群营销让客户们建立起沟通渠道,那么极容易出问题。
很多传统行业都跟风做社群营销,可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情况就很像几年前O2O风口出现的时候,大量行业开始进行尝试online-offline模式,出现了诸如:O2O洗车、O2O美甲等等项目,失败的惨不忍睹。如果你尝试做了一段时间社群营销,但却没有效果,请马上分析业务是否与社群营销“适配”。
如一单一议的业务,建群和北极星指标有什么关系?建社群意义何在?特别是提高社群活跃度的意义何在?
毫无意义。
因此,找到你业务的北极星指标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清晰的目标,再有效的执行,本质上都是在增加成本。
2、 懂业务
找到你业务的北极星指标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你的业务
这里的“业务”,分两块:一是自己的业务;二是客户的业务。
自己的业务
也就是自己从事B端产品的销售、服务,要知道钱是怎么收回来的。
B端,也分大小。
稍微传统的业务模式,大致是一锤子买卖,可能报价是几十万、几百万(限于行业经验,上千万的单子没见过,惭愧)。售后有问题,就是另外的费用了。

还有就是近些年比较热的Saas模式,需要续费的这种,客户开发周期短(可能10分钟就能谈下来),售后服务要求高,续费压力大,产品服务形态更轻,多见于小B客户。
需要运营关注的是:谁去开发客户、钱怎么收、服务周期多久、售后问题谁接、怎么建立对接客户的通道等等。
这里面涉及到的后续工作,比如:客户资源分配、产品培训、营收统计、需求收集、案例挖掘及包装、潜在客群的开发等。
其实,就刚才列出的这些工作内容,有心人一看就知道,这已经超出了传统“运营”岗位的职责范畴。当然,要做好这些,需要投入的精力还是非常大的,没有人带,就得一个坑一个坑地趟过去。
客户的业务
你要把这个产品卖给客户,得知道客户是怎么挣钱的,才能找机会把你的产品,以合适的理由切进去。
这个“合适的理由”,无论怎么讲,归根结底就两个:省钱、挣钱。
找准了,算你入了门。
一般情况下,一家企业采购一款产品,也看使用群体是怎样的。
比如CRM系统,是帮助梳理流程和客户资源的,服务于业务营收部门,这类产品,差不多算是刚需,市场一直都有这个需求,竞争当然也会激烈,就看各家怎么个打法。
再比如客服聊天机器人,主要是用于减轻工作压力,甚至是缩减人力成本,大多数情况下,算是费用部门的一个采购对象,能实现的也就是所谓的“省钱”。对于企业来讲,更多会去对比两者的成本,来决定是否采购。但是再给机器人加一个主动营销的推送功能,帮助客户更多去转化成交,那就是增加了“挣钱”的属性,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所以判断自家的产品是否符合客户,一定要熟悉客户的业务,包括对方的营收模式、产品服务的具体部门、客户面临的客群画像、实际工作中的真正痛点等等。
一个合格的B端业务运营,在接手一款新的产品时,应该是能够马上定位出这些信息的。
3、整理材料
我的一个直观感受:很多刚入行的新人,不重视这一块,或者说眼高手低,脑子里想的很好,汇总、表达的能力很差。
而且经验告诉我,这个环节必不可少,一定要亲手做!哪怕有现成的产品文档,也要亲自去改造它,直到彻底掌握!
(此处用了感叹号,可见其重要程度!)
要整理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1. 产品说明文档。一般两个版本:内部培训版、对外宣讲版。最好是ppt,也可以用在线文档。
  2. 内部协作流程。运营一般介入的程度,会比较深。从售前客源的开发、前线团队培训,到售中的谈单支援、案例分析讲解,再到售后各个部门的串联汇总、产品迭代的跟进、数据分析及案例挖掘、包装等,都需要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里面也分深浅,重点关照的一是产品,二是客户,具体原则,日后再谈。
  3. 客户案例
    这块分两层:
    一是客户数量、使用效果等量化的数字展现,比如“我们合作客户XX家,使用效果从XX%到XX%”。这种大家例子大家或多或少都见过,当然也很容易编造,“注水”这个嫌疑,大家都有。但是必不可少。
    二是案例故事的打造,相比上一层,其内容更深度,更具可读性,也更使人信服,但前提一定是真的,凭空捏造出来的,两下就能被人戳穿。在这一点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卖家”,里面的案例故事有名有姓,也有客户的感受分享,哪怕是对业外人士也有很大的启发。
    所以客户的案例打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你不懂产品、不懂业务,注定和客户聊不到一块去;就算拿到案例材料,表达能力差,也讲不出核心意图来。
    在这一点上,是一个能够区分To B业务运营能力高下的分水岭,起码我认为是。
  4. 对外输出的体系
    包括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垂直媒体、知乎等线上渠道。
    也包括行业圈子、大V、论坛、地方政府部门、商圈、行业协会、产业园等线下渠道。
    各有特点,后面再谈。
    4、写在最后
    相较已经积累了大量方法论、也更容易出成绩的To C运营,To B运营确实是更加苦哈哈的活,很多东西你得不断试错,还不一定出成果,是典型的延迟满足型工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o B内容运营的受重视程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To B公司中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很多初创型To B公司中,属于不太受重视的位置;而在成熟期To B公司如准上市/上市To B公司,他们则会开始加大对品牌和内容的投入,在市场上持续发声。
    所以,如果有意向在To B内容运营深耕的同学,在选择公司前一定要慎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清楚品牌、内容在整个公司的位置以及未来3年的大致规划,否则很容易陷入“持续做无用功”的职业困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