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成长日记

昨天和今天完成之事:编辑老板的结题报告,汇报自己的课题进展得到同意,参与会议并分工,个人成长,粤语学习30分钟,运动1小时(昨天)

个人成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近的思维方式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流动的,不断发生着变化的。

  • 相对应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远的思维,指的是关注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这些事情常常是静止的、僵固的,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

  • 近的思维会不断跟现实接触,让现实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一条不断有源头活水的河流。而远的思维,是只注重头脑中已有的规则,这些规则让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这是一种拒绝改变的思维方式。

仔细想一下,我们在乎别人的评价,没办法看到发展中的自己;执着自己头脑中的规则,觉得一件事情就应该怎样,而不去接受它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用“你总是”,“从来不”等词语去抽象概括一件具体的事情,绝对化地看待问题。这些不就是远的思维吗?

远的思维会帮助我们对这个世界获得更多确定性,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成长。

那么如何做到近的思维呢?陈海贤老师给出了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的语言。

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来描述一件事情的本来的样子。

评价性的语言,已经用我们头脑中的观点,概念的信息进行了封装和加工,它会阻碍变化的发生。而描述性语言,让我们重视事情,而非情绪。

以前听樊登讲书时,有个例子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位同事迟到了,如果用评价性语言会这样说,“你怎么又迟到了”?

描述性语言会这样说,“我看到你的打卡记录上有三次迟到记录。”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述,描述性语言让人更能接受。

第二条原则: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如果和一个不太熟悉的人交流,彼此都不曾了解对方的生活场景,工作习性和思考方式的话,问一些抽象的问题只会让对方产生焦虑。

这些远的问题,会让对方抽象概括具体的事情,而我其实想要知道是具体发生的细节。

在细节里面找到自己能够控制的地方,才可能找到出路。

不过这条原则的使用,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来定,有时候远的思维也能帮助我们看清事情的全貌。过于“点”的具体和接触,反而看不清“面”的全象,更没有办法理解“体”的势能。

第三个原则:关注现在能做的事,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在用远的语言思考时,我们总是先去判断一个事情的结果,评价一件事有没有用,再来决定要不要做。

在时间上先有做事,然后才会有“有用没用”。

其实很多时候,“有用没用”只有等做完一件事情才会知道。

而我们恰好喜欢在事情还没有行动之前,就开始预想这件事情到底对自己有用还是没用。一旦觉得没有用,就不再想要去行动。

用这样的思维来思考方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或限制自己的发展,没办法容纳未来发生的变化。

但是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我怎么就知道它没有用呢?实际上,我在连续看了几天的科技新闻之后,对时事的敏感度的确有了一点提高。只是我不满意这样的发展进度,或者说根本就忽视了点滴的积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倾听的要诀,就是知道很多事其实你并不知道。

所以一个好的倾听者,心里就会有很多的问题。他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自己的心里,而在别人心里,所以他才会提问。

而一个不好的倾听者呢?
他的心里没有问题,只有答案。因为他一早就知道了别人要说什么。他听到别人说的,永远都是他自己心里想的那些东西,不断重复不断重复。

思维发展的三重境界
为什么要讲如何倾听呢?因为它和思维发展的规律非常像。
佛教禅宗有一种说法,用来形容思维的不同境界。

  •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的思维就是这样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到重新回归简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某件事的理解会呈现螺旋式的深入,但最后,又能简单地归纳某件事情的本质。
如果人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也能以这种螺旋深入的形式发展,那他的思维,就是一种有弹性的思维。
而这种思维的要诀,跟对话很像,就是不要太确定你知道的东西是什么,从而为探索的可能性留下空间。

所有的知识都是局部的,找出它不够完善的部分,是很容易的。可是要听到它对的地方,却并不容易。你要先接受他所说的都是错的,才能听到他说的对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套用三重境界:

  • 第一重境界,就是把知识当做绝对的真理来学习;
  • 第二重境界,就是知道它是有错的,所以批判它、排斥它、不接受它;
  • 第三重境界,就是重新把它当做知识来学习,既知道它有局限,也知道它对你有用的地方在哪里。

局部的知识、流淌的知识、不确定的知识,会不断让新的东西进来。这会不断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这很痛苦,因为相比于固守某些绝对真理,你的思维要经历太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可是,有弹性的思维,会不断迎接这种不确定性,让它来改变我们自己。这样,思维发展才会快,你才会不断发现你原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既然自我是关系的产物,那么自我发展的核心问题,就从如何塑造新经验变成了如何塑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新关系。

有时候,妨碍我们改变的,正是我们头脑里那个顽固的“自我概念”。

可是,如果从关系的视角来理解,你在不同关系中的自我是不一样的,你就可以去不同的关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你不再需要给自己贴类似“敏感内向”、“自卑”、“自信”这样的个性标签。你会去审视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导致了你现在的行为。你也可能会去寻求另一种能让自己表现更好的关系。

同样,你也不会去指责别人为什么有这么古怪的个性,而会去理解什么样的关系,让他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这增加了自我发展的潜力,也拓展了改变的空间。

我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自我,其实就是一种抽象化思维的产物。你有很多的关系,每一种关系里,都有一个自我。你把这些“自我”的个性抽象出来,就变成了你头脑中那个固有的自我。

这种思考会增加控制感,可是也让自我变得很稳定,很难改变。

而从关系看自我,就是一种正念思维,也就是近的思维,是把每个自我,放到具体的关系中,从每一段关系,去看自我的表现。这当然会增加改变的空间。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面。

喜欢这一节课,给自己开拓了思维,当把自己放在不同的关系角色去看待自己的表现或者行为时候,更能理解人的多样性。当想要改变某一特点时候,其实内在渴望是改变这段关系的相处方式。

很感谢有小红的出现,在我和小红的亲密关系中,发现了好多生活的甜蜜和美好,有他在的时候,凉白开都是甜甜的。只有跟小红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是这样的甜甜的、温柔的、肉麻的、全身心放松的,总之,所有美好都与他相关!希望我们在这份亲密关系中,找到新的自己,爱上对方,也更爱自己!相爱相伴,相互定义,相互成就!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