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人们就开始很习惯地去接受从外界传来的消息,也慢慢开始习惯随时随地去接受和获取信息。一般除了用手机上网外,到处可见的信息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上的所有需求,地推就是这样一种推广方式。也就是为什么最近两年来,众多地推团队以及专业的地推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那么教育机构为什么要用地推呢?
1、在沟通交流方面,地推是一个直接跟用户接触交流的方法之一,这不仅让我们的推广把被动变为了主动,而且还让我们在推广活动中,直接地去进行商品以及相关业务方面的推销,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销售上的业绩。
2、在便捷方面,地推更能体再现出它的特长了。一个新的APP推广后,用户下载了也不能马上熟悉地上手,这时,地推团队人员就可以马上上前去直接指导一下,这样用户便能很快知道怎么使用了。而在生活中,用户一般会更倾向于使用那些他们习惯而且会用的APP。
3、在推广的成本方面,地推的成本就比传统的广告要低得多。一般除了必要的人力成本外,无非就是要购置一些礼品或赠品之类的,有时还需要一些场地费。有时甚至有些地方还不用场地费呢。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知道,地推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广告来说,节省了好几倍的成本。
4、在活动的操作方面,地推的方式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其形式也是很多样的,也是当前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推广方式之一。在活动的过程,甚至还会有用户上门咨询,这样为我们做市场推广活动,大大减少了难度。
5、在推广效果方面,地推也是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单单可以排除模凌两可时放弃打电话的可能,更加可以直接去跟本来不想关注我们的人关注我们。
以上五点就是虽然目前很多推广手段,地推作为最古老的手段之一,效果不怎么好但是却不可替代的原因,教育机构也是基于以上五点才会从来不放弃地推,那么如何做好地推呢?
1、熟知当地情报
地推前,需要做到区域地图在心中,这就需要熟知地形图,彻底了解发单区域的市场。
比如:校区在中关村,就需要了解这个区域的人员结构、社区分布、商超分布、竞争对手分布、学校分布等。需要细化到什么地点在什么时间会出现什么样的人,学校哪个班级几点放学,并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质量,并且我们还需要对各类调研目标进行分类。
调研做好了,我们才会尽量避免发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原因。比如,熟知学生的放学时间就不会错过发单的时间,熟知当地商超的分布就熟知家长的去向。
2、如何快速、有效的掌握情报
1)专人分专区
每个地推人员负责一片区域,实地走访社区、学校、商超、公园等周边,详细记录周边的情况。
2)蹲、看、查
蹲,就是定时定点的查看人流量,比如周六上午9点-11点,统计小区门口进去出来的人有多少,这样就能大概计划出小区门口需要几人发单,预计拿多少单。
看,主要是看往返人员的气质、着装、交通工具、购物内容,为了初步了解当地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
查,主要是搜集一些没法直接看到的信息,例如小区的开发时间、当前售价、开盘价等重要信息,房屋中介是个很好的渠道。
3)问、听、说
调研过程中,问、听、说也是一种快速了解周边情况的好方式。
比如,学校门口的保安和看门房的大爷是我们快速、精准得到学校信息的渠道,在跟他们交流过程中可以详细的了解学校的放学时间、学校的人数、家长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等。
从居委会的大妈口中也会了解到小区住户的信息。
4)发单时间、地点设定
发单的时间也需要合理,比如学校门口发单,需要在放学前半小时到达学校门口。商超、公园、社区安排在周末。发单地点,如果是去商超,安排在出口处即可。
3、试点地推
调研完成后,可以根据前面掌握的情报进行一次试点地推,作为以后正式地推的样例,这一步不可少。通过统计样例单的接单率、签单率等数据,可以对接下来的正式地推做到心里有谱,并且提前发现一些之前没预想到的问题,并且能够非常清楚的掌握当地的情况。
地推出发前的准备还有很多,比如单页设计、礼物准备、发单话术等,但并不是拥有了精准的准备地推就一定能成功。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人面临地推中遇到的尴尬就逃避了,或者是草草的把单子发出去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客户有无兴趣就不在意了,没有深入挖掘客户的意识。
同样还是北京那家地推成功的教育机构,他们的员工不是神,在地推过程中也遇到了大家普遍遇到的各类地推尴尬、突发状况,但是他们依然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满怀热情的感动着客户。
很佩服他们老板对全员洗脑如此成功,让大家从心底里认同地推,相信地推能改变自己。他们全员的口号是 “地推+勇气=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老板是这么说的:“心理学应该有一个分支叫做地推心理学,要想地推有效必须给地推人员做心理建设。”
有效地推的核心:心理建设到位
1.以身作则,全员重视地推
各位校长,你在埋怨地推无效果的时候,是否反思过自己对地推的认识,你自己是否真的重视地推。
比如,他们机构,从一线老师到中层领导到大BOSS全员上下都重视地推,把地推当做光荣的任务去做。大BOSS每学期都参与地推,至少一周的时间,跟大家一起分组,一起比赛,输了一起接受惩罚。他的融入,让员工从心底中重视了地推。
2.出发前的心理建设
很多地推的团队都是领了地推任务,怀揣的单页,就出发了,今天效果不好,明日继续,在一遍遍受挫中激情就消耗殆尽了。在你怀疑员工的地推能力,质疑地推的效果时,有没有反思到这是为什么?
地推的结果不是由做与不做决定的,是由想与不想决定的,只要想就一定能做到,这就需要在他们出发前来一次强有力的心理建设。
一般情况,地推分为个人作战和团队作战,针对不同的作战方式,我们需要给员工进行不同的心理建设。
个人作战需要让员工明白这次出去地推到底是为了什么?为的不是拿单挣钱,为的是帮助客户。不仅仅向客户传达的是产品,更向用户输出了某种情感。当然这需要对自己的产品有清晰的认识和自信。
3.发单过程中的心理建设
具体的发单过程中一般面临的情况是:很顺或者很不顺。
1)很顺的情况
一口气拿下5单,没有被拒的情况发生,越发越顺,一般情况下能顺利完成当日的目标,需要做的是帮助他突破自己争取拿到更多的单。
2)很不顺的情况
前5单都被拒,心情沮丧,压力很大,今日目标难以完成。
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是调整目标和反向思考。比如原计划今日完成30单,根据情况可以改为完成10单。
反向思考:拿单总有概率,暗示自己被拒绝50次能拿到目标也不错。在心理上给自己减压,轻松的心情下成功的概率更大。
还有很多地推人员去商场的游戏区去地推,看到家长在看手机就不好意思过去怕打扰到家长。其实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一下,也许家长正在无聊的等待孩子,我们过去给他聊天正好缓解了家长等待过程中的无聊。
发单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结果往往不是由客户决定的,而是发单人内心想与不想决定的,只要你想拿到单,结果就能拿到。
他们地推的成功并不是设立了与众不同的奖励政策,也不是像美团外卖一样贪婪性的地推(前期人力物力不足),而是全员在地推前做了精准的准备、全员的心理建设做到位了。“70%的心理+20%准备+10%的经验=地推的成功”。
当你在寻找新的招生方式的时候,有的人依然研究着、实践着传统的地推招生模式,也依靠着它继续把业绩做到了上千万。一样的招生方式,不一样的结果,不是地推不管用了,而是执行中我们疏忽了很多东西。
1、在沟通交流方面,地推是一个直接跟用户接触交流的方法之一,这不仅让我们的推广把被动变为了主动,而且还让我们在推广活动中,直接地去进行商品以及相关业务方面的推销,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销售上的业绩。
2、在便捷方面,地推更能体再现出它的特长了。一个新的APP推广后,用户下载了也不能马上熟悉地上手,这时,地推团队人员就可以马上上前去直接指导一下,这样用户便能很快知道怎么使用了。而在生活中,用户一般会更倾向于使用那些他们习惯而且会用的APP。
3、在推广的成本方面,地推的成本就比传统的广告要低得多。一般除了必要的人力成本外,无非就是要购置一些礼品或赠品之类的,有时还需要一些场地费。有时甚至有些地方还不用场地费呢。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知道,地推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广告来说,节省了好几倍的成本。
4、在活动的操作方面,地推的方式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其形式也是很多样的,也是当前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推广方式之一。在活动的过程,甚至还会有用户上门咨询,这样为我们做市场推广活动,大大减少了难度。
5、在推广效果方面,地推也是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单单可以排除模凌两可时放弃打电话的可能,更加可以直接去跟本来不想关注我们的人关注我们。
以上五点就是虽然目前很多推广手段,地推作为最古老的手段之一,效果不怎么好但是却不可替代的原因,教育机构也是基于以上五点才会从来不放弃地推,那么如何做好地推呢?
1、熟知当地情报
地推前,需要做到区域地图在心中,这就需要熟知地形图,彻底了解发单区域的市场。
比如:校区在中关村,就需要了解这个区域的人员结构、社区分布、商超分布、竞争对手分布、学校分布等。需要细化到什么地点在什么时间会出现什么样的人,学校哪个班级几点放学,并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质量,并且我们还需要对各类调研目标进行分类。
调研做好了,我们才会尽量避免发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原因。比如,熟知学生的放学时间就不会错过发单的时间,熟知当地商超的分布就熟知家长的去向。
2、如何快速、有效的掌握情报
1)专人分专区
每个地推人员负责一片区域,实地走访社区、学校、商超、公园等周边,详细记录周边的情况。
2)蹲、看、查
蹲,就是定时定点的查看人流量,比如周六上午9点-11点,统计小区门口进去出来的人有多少,这样就能大概计划出小区门口需要几人发单,预计拿多少单。
看,主要是看往返人员的气质、着装、交通工具、购物内容,为了初步了解当地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
查,主要是搜集一些没法直接看到的信息,例如小区的开发时间、当前售价、开盘价等重要信息,房屋中介是个很好的渠道。
3)问、听、说
调研过程中,问、听、说也是一种快速了解周边情况的好方式。
比如,学校门口的保安和看门房的大爷是我们快速、精准得到学校信息的渠道,在跟他们交流过程中可以详细的了解学校的放学时间、学校的人数、家长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等。
从居委会的大妈口中也会了解到小区住户的信息。
4)发单时间、地点设定
发单的时间也需要合理,比如学校门口发单,需要在放学前半小时到达学校门口。商超、公园、社区安排在周末。发单地点,如果是去商超,安排在出口处即可。
3、试点地推
调研完成后,可以根据前面掌握的情报进行一次试点地推,作为以后正式地推的样例,这一步不可少。通过统计样例单的接单率、签单率等数据,可以对接下来的正式地推做到心里有谱,并且提前发现一些之前没预想到的问题,并且能够非常清楚的掌握当地的情况。
地推出发前的准备还有很多,比如单页设计、礼物准备、发单话术等,但并不是拥有了精准的准备地推就一定能成功。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人面临地推中遇到的尴尬就逃避了,或者是草草的把单子发出去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客户有无兴趣就不在意了,没有深入挖掘客户的意识。
同样还是北京那家地推成功的教育机构,他们的员工不是神,在地推过程中也遇到了大家普遍遇到的各类地推尴尬、突发状况,但是他们依然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满怀热情的感动着客户。
很佩服他们老板对全员洗脑如此成功,让大家从心底里认同地推,相信地推能改变自己。他们全员的口号是 “地推+勇气=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老板是这么说的:“心理学应该有一个分支叫做地推心理学,要想地推有效必须给地推人员做心理建设。”
有效地推的核心:心理建设到位
1.以身作则,全员重视地推
各位校长,你在埋怨地推无效果的时候,是否反思过自己对地推的认识,你自己是否真的重视地推。
比如,他们机构,从一线老师到中层领导到大BOSS全员上下都重视地推,把地推当做光荣的任务去做。大BOSS每学期都参与地推,至少一周的时间,跟大家一起分组,一起比赛,输了一起接受惩罚。他的融入,让员工从心底中重视了地推。
2.出发前的心理建设
很多地推的团队都是领了地推任务,怀揣的单页,就出发了,今天效果不好,明日继续,在一遍遍受挫中激情就消耗殆尽了。在你怀疑员工的地推能力,质疑地推的效果时,有没有反思到这是为什么?
地推的结果不是由做与不做决定的,是由想与不想决定的,只要想就一定能做到,这就需要在他们出发前来一次强有力的心理建设。
一般情况,地推分为个人作战和团队作战,针对不同的作战方式,我们需要给员工进行不同的心理建设。
个人作战需要让员工明白这次出去地推到底是为了什么?为的不是拿单挣钱,为的是帮助客户。不仅仅向客户传达的是产品,更向用户输出了某种情感。当然这需要对自己的产品有清晰的认识和自信。
3.发单过程中的心理建设
具体的发单过程中一般面临的情况是:很顺或者很不顺。
1)很顺的情况
一口气拿下5单,没有被拒的情况发生,越发越顺,一般情况下能顺利完成当日的目标,需要做的是帮助他突破自己争取拿到更多的单。
2)很不顺的情况
前5单都被拒,心情沮丧,压力很大,今日目标难以完成。
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是调整目标和反向思考。比如原计划今日完成30单,根据情况可以改为完成10单。
反向思考:拿单总有概率,暗示自己被拒绝50次能拿到目标也不错。在心理上给自己减压,轻松的心情下成功的概率更大。
还有很多地推人员去商场的游戏区去地推,看到家长在看手机就不好意思过去怕打扰到家长。其实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一下,也许家长正在无聊的等待孩子,我们过去给他聊天正好缓解了家长等待过程中的无聊。
发单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结果往往不是由客户决定的,而是发单人内心想与不想决定的,只要你想拿到单,结果就能拿到。
他们地推的成功并不是设立了与众不同的奖励政策,也不是像美团外卖一样贪婪性的地推(前期人力物力不足),而是全员在地推前做了精准的准备、全员的心理建设做到位了。“70%的心理+20%准备+10%的经验=地推的成功”。
当你在寻找新的招生方式的时候,有的人依然研究着、实践着传统的地推招生模式,也依靠着它继续把业绩做到了上千万。一样的招生方式,不一样的结果,不是地推不管用了,而是执行中我们疏忽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