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模型边界范围不规范如何提升和地形、倾斜模型的融合效果

0序

bim模型完成设计后,尤其是长线性的铁路、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bim模型,还是要和影像、地形、倾斜模型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融合完成后续的业务应用的。

无论是招投标的汇报阶段,还是内部的项目进展沟通、项目交流、方案讨论等,都需要把现状(影像地形、倾斜)和设计方案(bim模型)以及业务数据(红线、保护区、周围交通、电力等)信息融合到一起,来把事情讲清楚,弄明白。

BIM模型在和地形、倾斜模型进行融合的时候一般有如下3种方法:

地形(倾斜模型)压平:效果完美,算法复杂,对数据要求比较高

地形(倾斜模型)开挖:效果好,算法复杂,对数据要求一般

地形(倾斜模型预处理):效果差,算法简单,对数据要求一般。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遇到bim模型配套的【边界范围】有问题(相互压盖、有缝隙、有岛洞、接边等),导致效果不达预期,这里对【边界范围】处理的一些小技巧进行说明。

1模型压平范围的获取及初步处理

BIM建模软件一般都支持导入地形数据(不论是离散的坐标点、还是cad格式的等高线,还是tif格式的地形文件,亦或是obj格式的三维模型),最终形成地表三角网,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

设计出来的模型,会和原始的地形有交集。根据设计方案的不同,可能有隧道的开挖、填方、挖方等不同的处理。

和地形相交的地方也是融合时候的重点,后续应用需要根据这些和地形有相交的模型边界进行融合。

云南院和同豪的设计方案系统,能够导出平面坐标系的txt开挖范围

路易等软件也能导出cad格式的模型边界

其他格式的建模软件也有一些方法输出边界信息。

对于不同软件如何生成、获取模型边界,这里不做过多说明。

最终都统一处理为GIS平台能够识别的kml格式的面对象文件

2.压平范围的优化

如果想要融合的效果好,就一定要做范围的优化,编码算法的优化是无极限的。

数据源与算法共同决定了融合效果的好坏,而且算法依赖数据。

实际执行过程中算法提升5%的效果难度可能高于原始数据优化50%的。优化数据是提升效果最直接、简单的方法。

压平范围的常见问题:

1.面和面之间相互压盖

2.面中间有岛洞

3.面有缝隙

4.无需压平的地方也有面对象

5.压平范围和模型边界不匹配

6.单个压平面高程不一致

7.地形和模型不匹配(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不算是压平范围的问题)

如下图:

压盖示例:

接边示例:

岛洞示例(做压盖的合并后更容易出现)

缝隙示例(做相邻、压盖范围合并后更明显):

3.GlobalMapper做范围合并,岛洞剔除、缝隙处理

3.1加载数据,直接拖拽即可加载

3.2全选数据

3.3合并有压盖范围的面

在选中的对象上右键

可以看到执行合并后,压平范围的面对象少了三分之二接近!!!

3.4去除岛洞

这个地方要做人工检查,或者是用小于指定面积的孤岛,避免有些数据被错误删除。

选中以后,直接按下del键即可删除

3.5去除单要素缝隙

如下图这样的缝隙,很容易出现倾斜模型或者地形压平后,感觉毛刺一样竖在一个地方,极其影响美观。

对于上图单个要素的缝隙,可以直接选中后,删除相关顶点,一般数量不多。

(对于删除顶点,图新地球可能更方便一些)

3.6去除要素之间的缝隙

此方法用的较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