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处理2——目视解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背景

1.1 分类的基础

遥感卫星影像通过亮度值或像元值的高低差异(反映地物的光谱信息)及空间变化(反映地物的空间信息)来表示不同地物的差异,这是区分不同影像地物的物理基础。

1.2 分类的4种方法

遥感影像分类的4类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遥感影像解译的概念

人们对地表物体的有关领域,如土地利用存在一种先验知识,在遥感图像寻找对应关系。然后,根据遥感图像的影像特征推论地表物体的属性。这一过程就称之为遥感图像的解译,也叫遥感图像的判读

1.4 遥感影像解译的任务

解译的任务就是从图像上认识,辨别影像与地物的对应关系、判断、归类、地物目标,并用轮廓线圈定它们和赋予属性代码,或用符号、颜色表示属性。

1.5 解译的8大要素

进行图像解译时,把图像中目标物的大小、形状、阴影、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及周围的系统称之为解译的八要素。

(1)大小:拿到图像时必须根据判读目的选定需要的比例尺。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可以预先知道图像上多少毫米的物,在实际距离中为多少米。 (2)形状:由于目标物不同,在图像中会呈现出特殊的形状。用于图像判读的图像通常是垂直拍摄的,所以必须记住目标的成像方式。因为即使同样为树木,针叶林的树冠呈现为圆形,而阔叶树则形状不同,从而可以识别出二者。此外,飞机场,港口设施、工厂等都可以通过它们的形状判读出其功能。

(3)阴影:由于判读存在于山脉等阴影中的树木及建筑时,阴影的存在会给判读者造成麻烦,信往往会使目标丢失。但另一方面,在单像片判读时,利用阴影可以了解铁塔及桥、高层建筑物等的高度及结构。

(4)颜色:黑白像片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用全色胶片拍摄的像片中,目标物按照其反射率而呈现出白一灰一黑的密度变化。例如,同样为海滩的沙子,干的沙子拍出来发白,而湿沙则发黑。在红外图像上,水域拍出来是黑色的,而植被则发白。

(5)纹理:也叫结构,是指与色调配合看上去平滑或粗糙的纹理的粗细程度,即图像上目标物表面的质感。草场及牧场看上去平滑,造林后的幼树看上去像铺了天鹅绒,针叶树林看上去很粗糙。这种纹理也是判读的线索。

(6)图案:根据目标物的有规律的排列而形成的图案。例如,住宅区的建筑群,农田的垄、高尔春球场的路线和绿地,果树林的树冠等。以这种图案为线索可以容易判别出目标物。

(7、8)位置及与周围的关系:在(1)-(6)上加上各区域的地理特色及判读者的专业知识等,就可以确定解释的结果。

2 目视解译

2.1 依据

(1)大小:拿到图像时必须根据判读目的选定需要的比例尺。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可以预先知道图像上多少毫米的物,在实际距离中为多少米。 (2)形状:由于目标物不同,在图像中会呈现出特殊的形状。用于图像判读的图像通常是垂直拍摄的,所以必须记住目标的成像方式。因为即使同样为树木,针叶林的树冠呈现为圆形,而阔叶树则形状不同,从而可以识别出二者。此外,飞机场,港口设施、工厂等都可以通过它们的形状判读出其功能。

(3)阴影:由于判读存在于山脉等阴影中的树木及建筑时,阴影的存在会给判读者造成麻烦,信往往会使目标丢失。但另一方面,在单像片判读时,利用阴影可以了解铁塔及桥、高层建筑物等的高度及结构。

(4)颜色:黑白像片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用全色胶片拍摄的像片中,目标物按照其反射率而呈现出白一灰一黑的密度变化。例如,同样为海滩的沙子,干的沙子拍出来发白,而湿沙则发黑。在红外图像上,水域拍出来是黑色的,而植被则发白。

(5)纹理:也叫结构,是指与色调配合看上去平滑或粗糙的纹理的粗细程度,即图像上目标物表面的质感。草场及牧场看上去平滑,造林后的幼树看上去像铺了天鹅绒,针叶树林看上去很粗糙。这种纹理也是判读的线索。

(6)图案:根据目标物的有规律的排列而形成的图案。例如,住宅区的建筑群,农田的垄、高尔春球场的路线和绿地,果树林的树冠等。以这种图案为线索可以容易判别出目标物。

(7、8)位置及与周围的关系:在(1)-(6)上加上各区域的地理特色及判读者的专业知识等,就可以确定解释的结果。

2.2 步骤

(1)影像预处理

(2)初步判读,建立判读标志

(3)野外调查或资料验证

(4)详细判读及其更新目标的定性、定位

(5)图形与属性文件生成

(6)接边
(7)撰写报告

(8)检查通过

2.2.1 影像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几何校正、融合、裁剪、镶嵌。除了这些传统的预处理外,为了方便目视解译,图像解译中比较重要的处理还包括了波段组合、图像增强、图像变换等。传统的预处理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介绍一下其他几个预处理方法。
一、 波段组合

其作用在于:

扩展地物波段的差异性

表现差异显示的动态范围,扩展肉眼观察的可视性

综合选取各波段的特点

不同类别、形态得到良好的表达

多波段组合图像最终是为了提高地物的可判读性,使判读结果更为科学合理。高分辨率影像大多只有4个波段,波段组合常用就是真彩色和标准假彩色。有的时候在土壤分类或者植被分类时候,也可以把植被指数当做G分量。

组合比较丰富的是Landsat数据源,其他数据也可以参考其组合效果。总结如下:

组合(R、G、B)

主要应用

4、3、2

类似于彩色红外图像,是一种标准假彩色图像,用于植被分类、水体识别。

3、2、1

类似于仿制真假彩色图像,用于各种地类识别。影像平淡、色调灰暗、彩色不饱和、信息量相对减少。

7、4、3

类似于仿真彩色图像,用于居民地、水体识别。

7、5、4

是一种非标准假彩色图像,画面偏蓝色,用于特殊的地质构造调查。

5、4、1

是一种非标准假彩色图像,植物类型较丰富,用于研究植物分类。

4、5、3

特点:1)利用了一个红波段、两个红外波段,因此凡是与水有关的地物在图像中都会比较清楚;2)强调显示水体,特别是水体边界很清晰,益于区分河渠与道路;3)由于采用的都是红波段或红外波段,对其它地物的清晰显示不够,但对海岸及其滩涂的调查比较适合;4)具备标准假彩色图像的某些点,但色彩不会很饱和,图像看上去不够明亮;5)水浇地与旱地的区分容易。居民地的外围边界虽不十分清晰,但内部的街区结构特征清楚;6)植物会有较好的显示,但是植物类型的细分会有困难。

3、4、5

它是一种非标准的接近于真色的合成方案。对水系、居民点及其市容街道和公园水体、林地的影像判读是比较有利的。

其中最常用方案:使用4,3,2,(近红外、红、绿、)配红、绿、蓝,形成标准假彩色图像,是一种在大量总结实际经验基础上的最常用方案。它的地物影像丰富,鲜明、层次好。植被以红色显示,主要用于资源环境和土地利用调查或更新等。

次常用方案:使用3、4、5(或7)配蓝、绿、红的合成方案。它是一种非标准的接近于真色的合成方案。(仿真彩色合成方案)它利用了TM图像较丰富的多光谱(红、近红外、短波近红外)对水系、居民点及其市容街道和公园水体、林地的图像判读是比较有利的。

2.3 图像解译经验

图像解译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主导,图像处理为辅助,经验是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如下为一些经验性的总结:

总体观察→到局部详细分析

综合分析→前人调查资料、地面实况

对比分析→地面调绘图、土地利用图

已知→未知

易→难

山区→平原

整体→局部(大类→二级分类)

宏观特征→细部结构

先线状地物→后图形

参考资料:
https://www.sohu.com/a/145773486_211444

  • 17
    点赞
  • 15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晓码bigdata

如果文章给您带来帮助,感谢打赏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