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剧《黑镜》中,Martha,她的男友Ash是个社会媒体(社交媒体)迷,几乎天天泡在Twitter、Facebook这类网站上。在Martha的劝说下,Ash同意和她搬到一个偏僻的小屋去住。糟糕的是,Ash不幸遇难。在Ash的葬礼上,Martha的朋友Sarah称她们可以利用Ash生前在社会媒体上留下的「生活轨迹」再造一个「真实」的、具有「人工智能」的Ash。一开始Martha认为这个想法太不可思议,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最终机器人和人类开始了恋爱关系。
未来的机器人是否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情感,是否能够和人类发生情感关系呢?这依然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主要由机械身体、记忆或程序功能和核心零件等组成。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而对于机器人道德问题,最近出版的国际期刊Reasoning-based Intelligent Systems,描述了一种有望使计算机在道德判断上走在前面的方法。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Universidade Nova de Lisboa)的Luís Moniz Pereira与印度尼西亚印尼大学(universitas indonesia)的Ari Saptawijaya写作的论文,模拟道德与未来逻辑(Modelling Morality with Prospective Logic)中宣称:道德观现在不只是人类哲学家的高级领域了。
Pereira和Saptawijaya认为,他们已经成功地模仿了被称为“电车问题”的道德困境,并且开发了一种与人类拥有相同道德标准的计算机系统。
他们已经在计算机逻辑上成功模拟了此问题。他们分析了人类隐藏的道德判断标准,然后在计算机上模拟逻辑编程进行建模。
确实,给机器人赋予某些权利,乍听起来感觉有点令人难以接受。但是,人类历史上经常有某些种族或人群被排除在某些权利之外,在相关群体争取到他们的某些权利之前,人们同样觉得给他们相应的权利是不应该的。正如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教授斯通(Christopher Stone)所指出的那样,在每一场试图把权利赋予某些新的“实体”(entity)的运动中,相关的提议不可避免地让人感觉是奇怪的,或者是可怕的,抑或是可笑的。部分原因在于,在无权利的事物获得其权利之前,我们仅仅把它们视为供“我们”使用的东西,而那时只有“我们”才拥有权利。(13)机器人权利问题以往主要存在于科幻小说当中,现在已逐渐进入到学术研究与大众讨论的话题当中,若干年之后我们极可能会发现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