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CS2000/WGS84/ITRF关系
WGS84背景
WGS-84 是由美国国防制图局建立的。该部门后并入新成立的美国国家影像与制图局( NIMA-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 ,在美国 9·11 事件后,更名为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 。
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BIH(国际时间服务机构)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先后经历了四次精化,如下图
使用WGS84时存在的问题
由于日常GPS测量定位中,很少指定WGS84坐标系是在某个历元的坐标,在公司国际项目中普遍采用联测IGS全球跟踪站来获得精确的WGS84坐标。
但是在国内各油田项目中大部分使用的WGS84不是真正意义上的84坐标,而是ITRF某个参考框架和历元的坐标,且各油田并不一致。
这一点需要在工作当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拿到一套WGS84或者其他坐标系的坐标,首先想办法搞清楚它们采用的框架和对准的历元。
举个例子:sopac网站不同历元BJFS跟踪站与WGS84坐标对比
sopac网站获得了BJFS全球跟踪站在2010年、2018年和2019年5月31日的空间坐标。我们进行对比发现:时间相差一年,X方向的坐标差达到了3cm;时间相差9年,X方向的坐标差达到了28cm。可见由于缺少历元的约束,使用WGS84坐标系会带来几十公分的误差,所以使用上一定要谨慎,WGS84坐标应该是指某个历元的坐标。目前GPS测量定位中,若采用广播星历,则所得到的定位结果都是WGS84(G1674)坐标下当前历元,它与ITRF2008框架在历元2005.0处的坐标一致。
当前 W G S 84 ( G 1674 ) : ITRF2008 / EPOCH2005.0 当前WGS84(G1674):\fcolorbox{red}{aqua}{ITRF2008 / EPOCH2005.0} 当前WGS84(G1674):ITRF2008 / EPOCH2005.0
CGCS2000背景
C G C S 2000 : ITRF1997 / EPOCH2000.0 CGCS2000:\fcolorbox{red}{aqua}{ITRF1997 / EPOCH2000.0} CGCS2000:ITRF1997 / EPOCH2000.0
CGCS2000发展和实现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是由全球均匀发布的47个IGS站作为控制框架发展而来,这通常称为第一层次即CGCS连续运行GPS网,平差后站坐标精度约为3mm,速度精度为1mm/a。
第二阶段通过IGS站组成的控制框架联合全国GPS一、二等等级网、国家GPSA、B级网以及地壳运动监测网和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网,共约2518个点,联合平差组成,平差数据截止至2001年底。
获取CGCS2000坐标的方法
使用地方CORS站直接引入,方便快捷;
使用IGS站联测,连续观测至少18h,利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GNSS控制网数据处理软件GBC或者其他商业软件或开源软件,下载IGS站同步观测数据、精密星历,进行基线解算,然后框架转换。该方法也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荐的一种转换方法。按已公布的ITRF框架之间的转换方式进行置换,根据CGCS2000的定义结合各坐标框架及历元经过一系列转换实现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当前历元下测区内控制点的坐标、当前坐标框架和目标框架之间的转换参数、当前测区的速度场。
ITRF框架背景
在地球公转和自转过程中,地球的形状在不断变化。为了便于观察地球旋转引起的地壳运动,我们利用地球表面点的坐标来测量板块构造、区域沉降或荷载。地球在空间中的旋转是根据系在恒星物体上的一个框架来测量的,称为天体参考框架。成立于1988年的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统服务局(IER)建立和维持天体参考框架ICRF,地球参考框架ITRF和地球方向参数(EOP)。目前,四种主要的大地测量技术(GPS、VLBI、SLR和DORIS)被用来计算精确的坐标。
这些框架为比较不同地点的观测和结果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考。 \fcolorbox{red}{aqua}{这些框架为比较不同地点的观测和结果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考。} 这些框架为比较不同地点的观测和结果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考。
由于装备了这些技术工具的跟踪网络在不断发展,可用数据周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因此ITRF不断更新。最新的地球参考框架是ITRF2014,所有这些包括站点位置和速度。他们模拟了长期的地壳变化,用来比较不同时期的观测结果。
三个测站不同框架不同历元坐标对比
WGS84(G1674)与CGCS2000两者的参考椭球虽然已经趋于一致。但参照的IRTF框架、历元不同,导致两者坐标之差高达分米级,如上图表中所示。这个精度是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需要我们进行历元归算和框架转换来进行精度改正。
ITRF框架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间换算
参考:
1、https://new.qq.com/rain/a/20210919A0B3IC00
2、CH∕T 2014-2016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