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集成专业知识

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

1.立项,即概念阶段和需求阶段,根据用户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求,提出建设信息系统,和初步设想,然后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2.开发,以立项阶段所做的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总体规划,然后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等工作

3.运维,通过验收后,正式交给用户使用,进入运维阶段。系统运维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4.消亡。


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包括:

1.结构化方法。特点: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缺点: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

2.原型法(分为:抛弃型原型,进化型原型)。特点: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响应,逐步纳入。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原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与分工。

3.面向对象方法。涉及分析,设计,实现三个阶段。特点: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是同一套工具,整个开发过程实际上都是对面向对象三种模型的建立,补充和验证


系统设计包括:

1.系统总体设计:包括总体架构方案设计,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方案设计

2.系统详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ren/机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系统的选型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架构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需求是针对待解决问题的特性的描述,所定义的需求必须可以被验证,在资源有限时,可以通过优先级对需求进行权衡。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发现系统的边界。并详细描述出系统需求


软件设计分为:软件架构设计,软件详细设计

软件测试伴随开发和维护概念上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软件维护:

1.更整形维护----更正交付后发现的错误

2.适应性维护----使软件产品能够在变化后或变化中的环境中继续使用

3.完善性维护----改进交付后产品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4.预防性维护----在软件产品中的潜在错误称为实际错误前,检测并更正他们


软件质量管理过程由许多活动组成:

1.软件质量保证。通过制定计划,实施和完成保证项目生命周期的软件产品符合要求

2.验证与确认。确认产品是否符合需求。

3.评审与审计:包括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


软件配置管理包括: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配置标识,软件配置控制,软件配置状态记录,软件配置审计,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等活动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的模型由:用例模型,类-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对象-行为模型组成



软件架构模式描述了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的组织方式,反应了领域中众多系统所共有的结构和特性,描述了将各个模块和子系统有效的组织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

常见典型架构模式:

1.管道/过滤器模式。特点:体现了各功能模块高内聚,低耦合的“黑盒”特性,支持软件功能模块的重用,便于系统维护,同事,每个过滤器自己完成数据解析和合成工作,易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并增加了过滤器具体实现的复杂性

2.面向对象模式。特点:将模块数据的表示方法及相应操作封装在更高抽象层次的数据类型或对象中

3.事件驱动模式:特点:组件不直接调用操作,而是出发一个或多个事件。系统中的其他组件可以注册相关的事件,触发一个事件时,系统会自动调用注册了该事件的组件。

4.分层模式:特点:允许将一个复杂问题逐步分层实现。每一层最多只影响相邻两层。只要给相邻层提供相同的接口。就允许每层用不同的方法实现。

5.客户/服务器模式:服务器负责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客户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适用于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应用,其软件架构设计主要如下问题:

1.数据库的选择问题

2.用户界面选择问题

3.灵活性和性能问题

4.技术选择问题

5.人员问题


中间件: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 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

中间件分为数据库访问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事务中间件,分布式对象中间件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分为:

操作型(操作型处理也称为事务处理)

分析型(分析型处理用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要访问大量历史数据)


大数据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具有数据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特点。在技术上,大数据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


web服务的典型技术包括:用于传递信息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用于描述服务的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用于web服务注册的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UDDI)用于数据交换的XML


JavaEE应用将开发工作分为两类:业务逻辑和表示逻辑开发,其余的系统资源则由应用服务器负责处理,不必为中间层的资源和运行管理进行编码。

JavaEE主要包括:

组件:表示应用逻辑的代码

容器:组件的运行环境

服务: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各种功能接口,可以同系统资源进行交互


JavaEE平台是业界标准,有多家厂商实现了标准。.NET是微软的产品系列。


组件技术:就是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一些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封装,同时实现各种业务逻辑规则,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满足此目的的封装体被称为组件。

常见的组件标准包括微软的:COM/DCOM/COM+,  OMG的CORBA ,JAVA的RMI/EJB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是绝大多数分布式计算平台厂商所支持和遵循的系统规范技术,具有模型完整,现金,独立于系统平台和开发语言,被支持程度广泛等特点。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Internet特点:

1.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

2.Internet实现了与公用电话交换网的互连

3.Internet是一个用户自己的网络

4.由众多计算机网络互联组成,是一个世界性的网络

5.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6.由众多的路由器,网关连接而成

7.是一个信息资源网



TCP/IP的层次模型相当于OSI的传输层,其最高层相当于OSI的5-7层。

TCP/IP的次高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TCP/IP的第二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TCP/IP的最底层为网络接口层


IP地址由网络标示和主机标识组成


IPv6优点:
1.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能够实现plug and play和灵活的重新编址

2.更简单的头信息,能够使路由器提供更有效率的路由转发

3.与mobile ip sec保持兼容的移动性和安全性

4.提供丰富的从IPV4到IPV6的转换和互操作的方法,ipsec在IPV6中是强制性的



网络设计工作包括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主干网络设计

3.汇聚层和接入层设计

4.广域网链接与远程访问设计

5.无线网设计

6.网络通信设备选型



信息安全基本要素:

1.机密性

2.完整性

3.可用性

4.可控性

5.可审查性



云计算通常具有:

1.超大规模

2.虚拟化

3.高可靠性

4.通用性

5.高可扩展性

6.按需服务

7.极其廉价

8.潜在危险性


根据应用方式,计算机的计算技能可分为:计算机时代,网络时代,云时代


物联网从架构上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大数据主要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