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机输入端的载造比
载波接收功率:卫星或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载波功率记作C,[C]以dBW为单位(以1瓦为零电平的分贝)
例题:
地球接收站噪声来源
有电子线路分析可知,若接收系统输入端匹配,进入接收系统的噪声功率为N=kTtB
N为噪声功率,Tt为噪声温度,k=1.38*10^-23(J/K)为玻尔兹曼常数,B为等效噪声带宽
卫星转发器接收机输入端的[C/N]s(上行链路)
卫星转发器接收机输入端的[C/N]E(下行链路)
地球站性能因数G/T
热噪声的C/T
卫星接收机的性能因数(或品质因数): GRS/TS 的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卫星接收性能的好坏,简记为G/T
转发器灵敏度(饱和通量密度、功率密度) :当卫星转发器达到最大饱和输出时,其输入端所需要的信号功率,就是转发器灵敏度(WS),即单位面积上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国际卫星通信组织规定了可靠性指标的误码率Pe作为链路标准,如语音链路标准取误码率Pe≤10-4
数字卫星通信中通常参与2PSK或者QPSK,因此下面以PSK调制为例,说明数字卫星链路中主要通信参数的确定。
归一化信噪比Eb /n0
误码率与归一化信噪比的关系
门限余量
接收系统最佳频带宽度B的确定
接收系统的频带特性是根据确定的
根据奈奎斯特速率准则,在频带宽度为B的理想信道中,无码间串扰时码字的极限传输速率为2B波特。
PSK:B已调=2B基带=2RS
为了减小码间干扰,一般选取略大的频带宽度
C/T值
例题:
卫星通信系统总体设计的一般程序
假定使用的通信卫星、工作频段、通信业务类别、容量及站址等已确定,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程序为:
(1)确定传送信号质量。
(2)根据总通信量确定使用的多址方式。
(3)决定地球站天线直径。
(4)根据电话、电视等业务的要求,确定系统配置,包括各类附属设备、专用设备以及地面传输系统设备等。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土建工艺要求,并向土建设计师提出。
(5)按照相应规范要求,确定总体系统指标,对各分系统提出分指标要求。
(6)对各分系统设备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