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60W字,39小时看完。世界名著,对于细节的描写到了传神的地步,不愧出自于大文豪。毋庸置疑书的好坏,果断冲就是了。
安娜·卡列尼娜:上
十九世纪俄罗斯妇女的悲剧
-
有人徒劳地把人想象成为坚强的、软弱的;善良的、凶恶的;聪明的、愚蠢的。人总是有时是这样的,有时是另一样的;有时坚强,有时软弱;有时明理,有时错乱;有时善良,有时凶恶。人不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而是某种变化着的,有时堕落、有时向上的东西。
-
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以外什么东西都有了;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什么东西都没有。
第一部
1 奥勃朗斯基夫妻吵架
-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23 安娜的成功和吉娣的悲伤
-
而在伏伦斯基一向都很泰然自若的脸上,她看到了那种使她惊奇的困惑和顺从的表情,就像一条伶俐的狗做了错事一样。
传神!
-
在她的迷人之中却包含着一种极其残酷的东西。
30 途中遇见伏伦斯基/安娜抵达彼得堡/在车站上遇见丈夫
-
可是这会儿,刚同他见面,她就被一种快乐的骄傲情绪所控制。她不必问他怎么会来到这里。这一点她知道得那么确切,就像他对她说:他来到这里,是因为她在这里。
-
他对她说的话,正是她内心所渴望而她的理智所害怕的。她什么也没有回答,但他从她的脸上看出了内心的斗争。
第二部
6 歌剧结束后在培特西家/众人对卡列宁夫妇的诽谤
- 谁也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可谁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11 伏伦斯基同安娜发生关系/安娜内心的痛苦
-
这被夺去生命的尸体就是他们的爱情,他们初期的爱情。
-
在这进入新生活的时刻,她觉得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那种又羞愧又快乐又恐惧的心情
很传神的写出了安娜内心的冲突
14 奥勃朗斯基来访列文/准备打猎
- 快乐不在于发现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
25 赛马;四里障碍赛/起赛/伏伦斯基同马霍京角逐/伏伦斯基赛马失利
- 这次赛马的事故却成了他一生中最痛苦、最悲伤的回忆,久久地留在他的心坎里。
29 伏伦斯基落马时安娜的激动/卡列宁对她的责备/安娜向丈夫承认自己同伏伦斯基的关系
- 她不顾一切地瞧了一眼他那冷冰冰的脸,慢吞吞地说,“您没有错。我实在是被吓坏了,我克制不住自己。我听着您说话,心里却在想他。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我看见您就受不了,我怕您,我恨您……您高兴怎样对付我就怎样对付我吧。”
卡列林是一个在感情上不懂得表达的好人
34 谢尔巴茨基公爵赴卡尔斯巴德旅行回来/他同施塔尔夫人、华仑加和画家彼得罗夫认识
- 但做了好事,问谁谁也不知道,那就更好了。
第三部
12 列文欣赏农家生活/他决定开始过新生活/吉娣乘车去叶尔古沙伏陶丽家,途中邂逅列文
- 不,”他自言自语,“不论这朴实勤劳的生活多么美好,我可不再回来了,我爱她。
22 伏伦斯基同安娜在傅列达别墅花园里相见/他们谈论卡列宁来信
- 他一面看信,一面抬起眼睛来看她。他的眼神里没有果断的表情。她立刻看出,这件事他早就想过了。她知道,不论他对她说什么,他都不会把他的全部想法告诉她。她明白,她的最后一线希望落空了。这不是她所期待的局面。
30 列文决定出国考察农业问题/准备出国/幻想建立一项新的科学——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不流血的农业革命的思想
- “哼,不管您怎样做,假如他是个懒鬼,他处处都会偷懒的。假如他有良心,他会好好干;假如他没有良心,你也毫无办法。”
31 尼古拉哥哥来到列文庄园/列文思索死的问题
-
他忽然回想起来,他们小时候怎样睡在一起,怎样等家庭教师费多尔一出房门,就相互扔枕头,哈哈大笑,笑得忘乎所以,连对费多尔的畏惧也抑制不住这种沸腾的生活幸福。“可是现在只剩下凹陷的皮包骨头的胸部……我呢,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
美好的回忆更凸显世事无常,珍惜现在。
-
他刚刚有点弄明白怎样生活的问题,却又冒出一个无法解决的新问题——死。
人生就是不断作为懵懵懂懂的新手,不断独自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人说生来皆苦,也有人在一路挑战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32 两兄弟争论列文的经济计划/尼古拉离去/列文出国
-
你并不想组织什么。这是你的一贯作风,你要标新立异,要表示你不只是剥削剥削农民,还抱有什么理想。”
-
“你从前没有、现在也没有什么信仰,你只想满足你的自尊心。”
-
直到临别的时刻,尼古拉吻了吻弟弟,突然严肃得异样地对弟弟瞧了一眼说:“无论如何你不要记恨我,康斯坦京!”他的声音哆嗦了一下。
第四部
3 安娜醋意发作/她想到分娩时可能死亡/安娜讲了和伏伦斯基相同的梦
- 当时他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幸福,但幸福在前头;现在呢,他觉得最幸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她已经完全不像他最初看见她时那样诱人了。无论精神上、肉体上,她都不如从前了。
5 卡列宁为离婚走访彼得堡著名律师
- 他在官场中混了一辈子,因此,即使不赞成某一件事情,也往往由于懂得凡事不可能没有毛病,毛病是可以纠正的
6 卡列宁领导的委员会报告失败/卡列宁决定亲自到当地去调查情况/卡列宁路过莫斯科/遇见奥勃朗斯基
- 斯特列莫夫拉了一帮子人,忽然站到卡列宁一边来,不仅热烈支持他所提出的各种措施,而且根据这种精神提出更加极端的措施。
9 奥勃朗斯基家宴会/列文遇见吉娣
-
奥勃朗斯基从他的脸上看出,他来赴宴纯粹是为了践约,他坐在这群人中间是在尽痛苦的义务,其实他是奥勃朗斯基到来以前制造冷气,使所有的客人冻僵的罪魁祸首。
-
吉娣的话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对他来说,她的每个声音,她的嘴唇、眼睛和手的每个动作,都具有多少不可言喻的意义呀!这里有求饶,有信任,有柔情,羞怯而深切的柔情,有许诺,有希望,有对他的爱情——那种他不能不相信,并且使他幸福得喘不过气来的爱情。
10 谈论古典教育和实科教育的优点以及妇女解放问题
- 柯兹尼雪夫沉着地等待机会说话,显然已准备好反驳,而且充满胜利的信心。
12 陶丽请求卡列宁饶恕安娜
-
只有自己不愿毁灭的人,人家才能救他;但要是本性败坏了,堕落了,她认为毁灭就是得救,你还有什么办法呢?
-
爱那些恨您的人,却不能爱您所恨的人。
13 列文和吉娣在奥勃朗斯基家谈心
- 他眼睛没有朝吉娣望,却感觉到她的一举一动、她的目光和她在客厅里的位置。
安娜·卡列尼娜:下
第五部
2 结婚那天单身汉在列文家午餐/列文突然怀疑吉娣对他的爱情/在谢尔巴茨基家的吵嘴
- 他的一半才能都用来欺骗自己,另外一半为这种欺骗进行辩解。
14 列文的家庭生活/琐碎的家务/同妻子吵嘴/对蜜月的失望
- 他处处感到好像那种欣赏过别人在湖上平稳而幸福地泛舟的人,一旦自己坐到船上,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20 尼古拉受涂油礼和圣餐礼/他的死
-
又过了三天痛苦的日子,病人的情况还是这样。现在凡是看见他的人,不论旅馆茶房也好,旅馆老板也好,旅客也好,医生也好,玛丽雅·尼古拉耶夫娜也好,列文也好,吉娣也好,都觉得他还不如死了的好。
-
“他去了。”神父说着要走;但突然死人黏在一起的小胡子微微动了动,在一片肃静中清楚地听见从他胸膛深处发出清晰的声音:“还没有……快了。”
21 妻子出走后的卡列宁;他的困惑和孤独;他的经历
- 卡列宁从小就是个孤儿。他还有个哥哥。父亲他们不记得了,母亲死时卡列宁才十岁。
卡列宁的成长背景造就了他的性格底色
30 安娜同儿子见面
- 她昨天怀着那么深挚的爱和悲伤在铺子里挑选的玩具,竟没有来得及拿出来,就这样又原封不动地带了回去。
33 观看歌剧/安娜遭到卡尔塔索夫夫人凌辱/伏伦斯基和安娜到乡下去
- 他向她保证永远爱她,虽然他自己觉得太庸俗,简直不好意思出口,她却如饥似渴地听了进去,逐渐安静下来。第二天,他们完全和好了,就一起动身到乡下去。
第六部
4 柯兹尼雪夫思考能不能同华仑加结婚
- 不论他回想多少认识的妇女和姑娘,也想不起哪一个具备他冷静思考后认为做他妻子应具备的全部优点。
5 柯兹尼雪夫同华仑加表白心事的企图没有成功
- 这两句话一出口,他和她都明白事情完了,原来想说的话不会再说,而在这以前他们达到顶点的激情也平静下来了。
6 期待老公爵到来/奥勃朗斯基和维斯洛夫斯基来访
- 他们两人共同的感受,就像考试不及格而留级或者永远被开除的学生。
31 选举完毕后伏伦斯基设宴招待/省长和新任首席贵族出席
- 选举是这么欢欣愉快,而逼得他非回去不可的爱情却又是那么沉重难受,这两者竟形成这么强烈的对照,伏伦斯基不禁感到惊讶。
32 伏伦斯基在接到安娜来信后回乡/安娜决定请求丈夫同意离婚/伏伦斯基和安娜迁居莫斯科,等待卡列宁答复和准备办理离婚手续
- 他嘴里说着这样温柔的话,眼睛里却闪出又冷又凶的目光,就像一个被逼得走投无路、不顾死活的人。
第七部
1 列文一家在莫斯科的生活/在玛丽雅·波里索夫娜公爵夫人家吉娣遇见伏伦斯基
- 以前我想到世界上有个莫须有的对头,心里就觉得难受,”列文说,“如今可高兴了,十分高兴了。
8 老公爵讲关于契青斯基公爵的笑话/奥勃朗斯基建议列文去看望安娜
-
契青斯基公爵问他说:‘喂,华西里,有哪些人来了?有没有老浑蛋?’不料他回答说:‘您是第三名。’嗨,老弟,你说可笑不可笑!”
-
“列文!”奥勃朗斯基叫道。列文发现他的眼睛里虽没有泪水,却是潮润的。他喝了点酒,或者动了感情,总是这样的。这会儿,他既喝了酒,又有点动感情。“列文,不要走!”他说着一把抓住他的臂肘,说什么也不肯放他走。
本书经典就经典在这些细节里!
9 列文和奥勃朗斯基在安娜家
-
“你大概把所有的女人都看成抱窝的母鸡,”奥勃朗斯基说,“女人忙,就一定是忙孩子。
-
这不是画像,是一个活生生的迷人的女人,披着一头乌黑的卷发,光着肩膀和胳膊,长有柔软毫毛的嘴唇上挂着若有所思的微微笑意,并且用那双使人销魂的眼睛扬扬得意而又脉脉含情地望着他。
-
她本人不像画里那样光彩夺目,却有画里所没有的另一种使人心醉的风韵。
10 安娜给列文的印象
-
至于精力,那是由爱产生的。爱不能勉强,不能依靠命令。
-
“请您转告尊夫人,我仍旧喜爱她。要是她不能饶恕我现在的处境,那就希望她永远不要饶恕我。要饶恕,就得经历我经历过的这种生活,但愿上帝保佑她别受这个罪。”
12 安娜同伏伦斯基谈话,对他去俱乐部表示不满
- 但从他的语气里,从他变得越来越冷的眼神里,她看出他没有原谅她的胜利,她反对过的那种顽固不化的神气又在他身上出现了。他待她比以前冷淡些,仿佛后悔向她屈服。
很微妙,很传神,也只有大师才能用这么简洁的语言展现出来。
19 奥勃朗斯基在卡列宁书房遇到谢辽查/舅舅和外甥在楼梯上谈话
- “别管我!我记得不记得……这干他什么事?我为什么要记得?别管我!”这会儿他已经不是对家庭教师而是在对全世界说话了。
25 奥勃朗斯基来电引起一场误会/安娜对伏伦斯基母亲的反感/安娜同来访的雅希文谈话
- 出门的时候,他在镜子里看见她脸色苍白,嘴唇发抖。他想站住,说句话安慰安慰她,可是话还没有想好,两脚已出了房门
26 安娜内心猜疑和绝望的增长/想到死是摆脱困境的出路
- 自己走进卧室,同时心里合计着:“要是他听了侍女的话仍来看我,说明他还是爱我的。要是不来,那就是说一切全完了。我就得决定该怎么办!”
30 安娜在往下城车站途中的胡思乱想,彷徨于希望和绝望之间
-
他在我身上追求的是什么呀?与其说爱情,不如说是满足他的虚荣心。
-
忽而她想,生活还是会幸福的,她是多么爱他,又多么恨他呀。还有,她的心跳得好厉害呀。
31 火车出发前的景象/安娜万念俱灰/她的自杀
-
这种画十字的习惯动作,在她心里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周围笼罩着的一片黑暗突然打破了,生命带着它种种灿烂欢乐的往事刹那间又呈现在她面前
-
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
-
那支她曾经用来照着阅读那本充满忧虑、欺诈、悲哀和罪恶之书的蜡烛,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给她照个透亮,接着烛光发出轻微的哔哔啵啵声,昏暗下去,终于永远熄灭了。
第八部
5 柯兹尼雪夫和伏伦斯基/痛苦地回忆那个悲惨的场面
- 写信吗?不,谢谢您,一个人去死是不用什么介绍信的。除非写给土耳其人……”
7 吉娣思索丈夫不信教的问题
- 啊,但愿你能像你爸爸,像你爸爸就好了!”吉娣说着把米嘉交给保姆,吻了吻他的小腮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