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形界面绘制算法(小结)

关于树形图的绘制,之前只简单复刻了算法,笔者本人也不是很理解算法设计的思路,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淀再来看算法,现在简单谈下算法的基本逻辑和起源。

对于树形结构并没有很刻板的定义,如果仅需要显示可以很简单地画出这样的图形:

即每层节点线性排序,通常我们期望的结构是这样的:

实际上一个树形图还可以是这样的

这种看起来和第二种很像,但是这种结构图的绘制思路是:对于每一个节点的位置,位于所有子节点和后代节点的中间,所以相较于第三种而言,第二种图形反而更简单一些,因为只需要考虑子节点的位置。翻译的算法也是计算的第二种图形。

节点计算

图中字母标记的顺序就是根据递归遍历计算节点的顺序,计算的两个主要变量是prelim和modifier,prelim是有仅左节点或仅有子节点时根据其他节点计算出来的x值,modifier是既有左节点又有子节点时,根据左节点计算出x值减去根据子节点计算出来x值的差值,在secondwalk时会将差值加上。较直观的计算方式如图:

紫色标注的节点最直观能计算出来的节点, 只有左节点所以直接按顺序就能计算出x坐标,放在prelim里面,modifier全是0

红色标注的节点既有子节点又有子节点,所以把根据坐节点计算出来的坐标放在prelim里,差值放在modifier中,modifier在secondwalk时会被子节点加上,修改子节点的偏差使当前节点保持在中央位置。

节点N在计算时,原版的描述是这样的:

先计算出N的modifier是12,然后遍历N所有的子孙节点中第一个节点,和该节点的左兄弟比较,即G和D比较,H和C比较,它们都累加modifer到同级的父节点,得到预估的最终x坐标,结果发现H的最终坐标是要小于C的,在最终的计算结果中会出现重叠,所有在当前的N节点,在modifier上在加上H和C的差值和间距。

而由于出现了异常跨度的modifer,N的和它左兄弟F的位置会相当远,所以将F的modifer根据间隔节点数平分累加的modifier,这就是apportion。

以上简单描述了树形结构的一种思路,算是对之前算法的补充,有问题欢迎指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思考下第三种树形图的绘制方法,如果还是没能理解算法,建议先实现,再理解。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