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机箱及冷板散热系统的研究 -4

5.流道的分析

       图5所示为冷板与液冷机箱进行组装时示意图(隐藏了前壁板、右侧板及盖板),通过冷板模块的流体连接器与液冷机箱的内流体连接器进行配合,即可将整个散热系统的流道进行贯通,同时冷板模块上的信号传输连接器与液冷机箱内背板上的信号传输连接器进行配合,保证信号传输。

       如图6所示液冷机箱底座支架示意图,整个散热系统的流道分为两个分支,具体如下:

     (1)液冷机箱流道:外流体连接器(进)→进液口→1→前壁板蛇形流道→3→4→5→9→后壁板蛇形流道→10→出液口→外流体连接器(出);

     (2)冷板与机箱配合后的流道:外流体连接器(进)→进液口→1→前壁板蛇形流道→3→7→2→内流体连接器(进)→冷板流体连接器(进)→冷板蛇形微通道→冷板流体连接器(出)→内流体连接器(出)→6→8→出液口→外流体连接器(出)。

       其中在3处出现两路主流分支,一路分支通过4腔体供液给后壁板流道,另一路分支通过7腔体供液给5块冷板。流过5块冷板的流体于8腔体汇合,流过后壁板的流体通过10开孔与8腔体内5块冷板的流体进行汇合,最后通过出液口及外流体连接器(出)流出,整个散热系统的流道分配示意图见图7所示。

6.热仿真验证

       图8所示为散热系统的仿真流程图,在仿真时首先对单块冷板的散热能力进行了仿真,然后再对整个液冷系统进行仿真。仿真中设定流体为常物性,且为定常流动;忽略辐射和空气自然对流散热。边界条件设置如下:

     (1)流动液体:水。

     (2)液冷槽设计:S型流道带翅片。

     (3)单块冷板热源总功率:200W。

     (4)进液温度:20°C。

     (5)环境温度:25°C。

     (6)是否考虑重力影响:Y。

     (7)进液口速度:5m/s。

       由图9可知得到最高温度32.1°C,完全满足芯片工作温度的要求,而图10液冷系统在仿真时最高温度稍有上升,达到了45.1°C。后在多次仿真后总结出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整个液冷系统结构较为复杂,考虑了机箱与冷板的流道结合,系统会有相应的压力损失,从而影响其换热系数,后经过多次的参数及结构微调,得到本系统的最佳流速为6m/s,通过仿真最高温度达到37.6°C,与冷板仿真效果相当。

通过对液冷系统的仿真分析,在对流道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发现如下特点:

     (1)流道道宽度同换热性能息息相关,通道宽度越小,换热系数越大;

     (2)微通道冷板中的通道占空比对换热性能影响较大;

     (3)若不计冷板体积的影响,微通道冷板中槽道的高宽比越大,换热性能越好;

     (4)在不显著增加加工难度的前提下,增大流道数目可有效提高冷板换热系数和效率。

       在冷板及液冷机箱流道一定的情况下,换热性能还需要综合考虑流量、流体温度、流道宽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7.测试及试验验证

       在对液冷系统进行测试及试验前,需要对冷板及液冷机箱进行气密性检查,通过2.0MPa的耐压测试,证明了其设计的密封性和耐压实用性。图11所示为测试验证系统。液冷散热测试系统主要包括泵、换热器、散热器、储液罐和管道。主要工作过程为:冷却液经过增压泵升压后,经过液体管路,按照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进入液冷机箱及液冷冷板,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带走电路板热量,冷却液从冷板出来后温度升高,然后进入换热器,与冷却空气进行换热,将热量传给冷却空气,换热器出来后的冷却液再进入储液罐,然后再经过泵进入下一个循环。而完整的测试系统不光是要考虑如何将冷却液循环起来,还得考虑温度环境的变化、

冷却液的温度、散热器的工作模式、冷板及机箱的流道压力、循环冷却液的流量等参数收集问题。因此在测试系统中增加了传感器的采集及信息收集功能,从而能够有效的对试验过程中的测试进行综合评价。

       试验部分,通过了高低温工作、高低温贮存、随机振动、湿热、温度冲击、机械冲击等试验,得到所研究的液冷机箱及冷板散热系统的性能参数为:液冷系统流量≤1.5L/min,总耗散功率超过1000W,工作环境温度为-45°C~+85°C,耐压值≤2.5MPa。通过上述的测试及试验分析,得出了以下的规律总结:

    (1)环境温度对液冷系统影响较小,在供液温度及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内部温度结构体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但随着印制板模块整体功率增大时模块对外辐射换热增强,温差会有所增高;

    (2)冷却液入口温度对印制板模块器件温度有着直接影响,器件温度与冷却液温度变化基本一致;

    (3)液冷系统对于流量十分敏感,对流量变化响应很快;

    (4)在环境温度变化而流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只需相应增加流量;

    (5)在流体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液冷系统中环境温度变大会使得流体带出的热量增大,导致高温时的热阻较低温时高;

    (6)在外界环境较为恶劣时,液冷系统可将温度控制在比较低的范围,且响应速度比较快,充分体现了液冷的优势。

8.结论

       通过上述结合实际项目对液冷机箱及冷板的结构设计、整体架构、流道分析、仿真热分析,逐步的说明了液冷散热系统的组成及散热特点,同时通过了相应的测试及试验得出系统参数的设计验证,充分说明了采用液冷式散热系统的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来源:电子技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