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AP中的分配和分摊
在SAP中,分配(Distribution)和分摊(Assessment)是成本管理模块CO中用于成本分配和转嫁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们的主要目的都是将成本从一个对象分配到其他对象,但在具体应用场景、分配依据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概念及应用场景
※ 分配
概念:主要用于将初级成本要素从发送方成本对象分配到接收方成本对象,初级成本要素是与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相对应的成本要素,如原材料、工资等。
应用场景:通常用于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成本中心之间分配直接成本。例如,将采购部门为生产某产品而发生的采购成本直接分配到对应的生产车间成本中心。
※ 分摊
概念:是将次级成本要素从发送方成本对象分摊到接收方成本对象,次级成本要素是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为了方便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而设置的成本要素,不是实际的成本项目。
应用场景:更多地用于分配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例如,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费用需要分摊到各个生产车间和销售部门等。
二、操作方式
※ 分配
在SAP系统中,通常通过 “分配循环” 来实现,用户需要定义发送方成本中心、接收方成本中心以及分配的成本要素和分配规则等。
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按期间进行定期分配,或者在特定业务事件发生时进行即时分配。
<注意点>
当希望接收方成本中心使用自身在主数据中定义的功能范围,而不继承发送方成本中心的功能范围时,就可以勾选该选项。比如在成本核算中,不同部门虽然有成本的流转,但各部门需要按照自身的功能范围进行独立的成本统计和分析,以确保每个部门的成本归属清晰准确,便于进行部门绩效评估等工作。
在发送方/接收方选项卡下面可以维护发送者和接收者,通常是以组的形式体现。
成本中心组:KSH1/KSH2/KSH3
功能范围组:FM_FUNCTION
成本要素组:KAH1/KAH2/KAH3
订单组:KOH1/KOH2/KOH3
成本对象组:KKH1/KKH2/KKH3
WBS元素组:KJH1/KJH2/KJH3
※ 分摊
也是通过创建 “分摊循环” 来完成,在分摊循环中,需要指定发送方和接收方、分摊的次级成本要素以及分摊基数等。
可以进行全部分摊或部分分摊,还可以设置分摊的优先级和顺序等。
<注意点>
需要输入分摊成本要素(即次级成本要素,在“发送方/接收方”选项卡下需要指定发送者成本要素)或者指定分摊结构(后面两个按钮可以修改/查看,在“发送方/接收方”选项卡下无需再次指定发送者成本要素),二者只允许选其一。
另外,接收方追踪因素的可变部分类型是用于确定接收方在分配/分摊过程中如何接收成本的一种设置。
参考加权因素选项卡主要用于确定接收方对象在成本分配/分摊过程中的相对权重。通过为不同的接收方对象设置不同的加权因素,可以调整它们所分配/分摊到的成本份额。比如上图中两个分支机构(默认的话是1:1的关系),一个业务量较小,一个业务量较大,你可以根据业务量大小为它们设置不同的加权因素,使得业务量大的分支机构分摊/分配到更多的成本,以反映其实际成本消耗情况。
三、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 分配
由于分配主要针对初级成本要素,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实际成本的流向和归属,对于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清晰地展示各个成本对象所消耗的实际资源,为成本控制和定价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分摊
分摊次级成本要素能够将间接成本合理地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使成本核算更加全面和准确,有助于更真实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
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间接成本在不同业务活动和产品之间的分布情况,为成本管理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