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盖革管

01盖革管

  盖革管是一种古老检测放射性粒子的传感器,虽然现在它已经逐步退出了实用舞台,但由于它原理简单,制作方便,物理内涵丰富,成为电子爱好者制作的宠儿。

电子爱好者搭建的Geiger计数器电子模型

  盖革计数器(Geiger-Counter),也被称为Geiger-Mueller计数器,是用于检测各种引起电离放射性的电子设备。检测器在1928年被发明,其名称来自于两位发明它的物理学家Geiger和Mueller。盖革计数器被应用于放射计量、放射保护、物理实验和核工业中。它的主要部件就是一个Geiger-Mueller管,它可以检测发射性离子,在配以相应的处理电路可以显示检测结果。

image

^Johannes Wilhelm Geiger(1882,Sept.~1945,Sept.)^

02发明历史

  Johannes Wilhelm Geiger,也被叫做Hans Geiger,是德国物理学家,由他最先成功引入可以检测单个α离子的检测器。他在1906年于Erlangen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加入曼彻斯特大学任教,成为Ernest Rutherford最有力的合作者。

  在曼彻斯特大学Geiger制作了他的第一个版本的粒子计数器,由此确认了α离子就是氦元素的原子核,并验证了Rutherford对原子结构提出的假设:即任何原子都存在一个位于中央体积非常小的原子核。

image

早期的盖革管和盖革计数器

  后来Geiger加入位于柏林的德国国家科学院,继续研究原子结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军队担任炮兵军官,并发明了符合计数器,通过电路对两个离子检测器发出的脉冲检测是否属于同时发生的,并在1924年对康普顿效应进行验证。在1925年在基尔大学任教期间,他和他的学生Mueller对盖革管进行改进,提高了它的灵敏度、检测性能以及耐久性。

  盖革计数器可以检测各种电离性放射源,像α、β、中子等粒子以及γ射线,这是利用了Geiger-Mueller管所产生的电离效应。

image

镀有金属膜玻璃Geiger管以及相应高压驱动电路

03工作原理

  盖革管结构简单,通常是在金属圆筒中央固定一根细金属丝。在金属丝和外壁之间施加有直流电压。容器内充有用于产生电离的气体(比如氩气)和用于淬火的气体(比如丁烷)。现在的盖革管使用镀有金属膜的玻璃管制作而成。

  当有离子经过盖革管激发了某一气体原子产生电离。激发出的电子被金属丝正电压吸引运动过程中又会撞击其它气体分子产生雪崩电离,此过程也会通过激发出的紫外线光子引发更大范围的电离雪崩,最终形成一股多大100亿个电子组成的电流脉冲。

image

盖革管内雪崩电流扩散过程

  电离后的正电粒子由于质量比较大,运动比较慢,电子雪崩后它们停留在Geiger管中间形成正电电子云,扰乱了管内的电场,会阻碍电子雪崩进一步加大。再通过

  限流电阻和淬火气体的共同作用,雪崩电流很快终止。一般经过100~500微妙的恢复死区时间,盖革管为下一次粒子检测做好准备。施加在Geiger管的电压对于计数脉冲有很大的影响。当电压小于一定阈值时,Geiger管就不会形成雪崩放电。由于没有了雪崩电流,检测器就不会有脉冲输出。

image

玻璃Geiger管产生雪崩放电

  当电压超过一定阈值之后,Geiger管就会形成连续的脉冲输出,对于实际的放射性粒子就不再敏感。

  因此,存在一段电压区间,成为Geiger管的电压坪,在此范围内,盖革管的脉冲输出不随着电压升降而改变。

image

  使用Geiger管检测粒子主要优点是放大倍数高,几乎不需要其它放大器,输出的电脉冲就可以驱动电子计数器或者扬声器发出声音。主要缺点就是不能够鉴别粒子的能量和种类,不能够进行快速计数。另外由于管内的气体密度低,高能γ射线在碰到管内气体粒子之前就已经冲出了Geiger管,所以检测灵敏度很低。

image

盖革管电压增加,进入饱和工作区

  现在Geiger管逐步退出了实验室,被性能更好的金硅面垒传感器、碘化钠闪烁计数器等新型的半导体粒子传感器所替代。但它发出的光芒曾经照亮过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道路,今后也会给一代又一代进入科学探索队伍的年轻人带来启迪。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1?_encoding=UTF8&s=books&qid=1274361002&asin=B0011F2QH8&sr=1-1 传感器电子制作DIY(54例) 作者:(美国)Tom Petruzzel 译者:李大寨 基本信息 ·出版社:科学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 ·ISBN:7030186796 ·条形码:97870301867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 《传感器电子制作DIY》(54例)是“图解电子创新制作”丛书之一。《传感器电子制作DIY》(54例)将介绍运用各种传感器感知和测量光、声、热、气等物理量以及振动、磁场、电场、无线电和辐射等现象的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54种传感器实验项目的制作过程及方法,并给出了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操作技巧。并通过所提供的实验项目带给大家很多有用的信息以及一些创新的理念。《传感器电子制作DIY》(54例)提供了大量的照片、示意图及表格。同时,还附有元器件供应商以及所用到工具的来源。 目录 1 声能  第1课 声能  第2课 传声器(麦克风)的类型  第3课 放大声音——声音放大器  第4 课 电子听诊器  第5课 水下听音器  第6课 次声波 2 光的探测和测量   第7课 光探测仪器  第8课 听光的声音——用光听音器  第9课 测量太阳能常数——用辐射计  第10课 一个基本的辐射计电路  第11课 测量紫外线——利用紫外线辐射计  第12课 测量臭氧层——利用臭氧测量仪  第13课 灵敏的光学转速计  第14课 浑浊度 3 热能探测  第15课 红外火焰探测器  第16课 冰点报警器  第17课 过热报警器  第18课 模拟数据记录系统  第19课  LCD温度计  第20课 夜视仪  第21课 红外移动探测器 4 液体传感器  第22课 雨水探测器  第23课 液体传感器  第24课 湿度监测器  第25课 pH计  第26课 河流水位测量  5 气体检测  第27课 空气压力传感器  第28课 电子嗅探器  第29章 图形条压力传感器  第30章 粒化电阻易燃气体传感器  第31章 电子气压计 6 振动传感器  第32课 振动计时器  第33课 地震报警器  第34课 压电式地震探测器  第35课 研究用的地震仪  第36课 A-S-1说明书 7 检测磁场 第37课 历史回顾 第38课 变压器效应 第39课 发射场和感应场 第40课 磁场 第41课 电场 第42课 磁场探测器 第43课 Barkhausen效应 第 44课 2in直径的感应线圈及其应用 第45课 甚低频(ELF)监视器 第46课 防护 第47课 电子指南针 第48课 突发lonospheric干扰接收器 第49课 地磁磁力计 第50课 螺旋磁心磁通传感器 第51课 磁通传感器 第52课 磁通磁力计 8 感知电场 第53课 静电原理 第54课 制作经典验电器 第55课 制作莱顿瓶 第56课 制作静态管 第57课 简单的电子验电器 第58课 离子探测器 第59课 大气静电监测器 第60课 先进的静电计 第 61课 云层电荷监测器 第62课 电场干扰监测器 无线电项目 第63课 无线电历史 第64课 探测闪电 第65课 ELF/VLF无线电或天然无线电 第66课 短波收音机 第67课 频率校准 第68课 木星射电望远镜 第69课 木星射电望远镜的天线 10 辐射感应 第70课 空间辐射 第71课 地球上的辐射资源 第72课 云室趣事 第73课 廉价的离子室 第74课 廉价的离子室辐射探测器 第75课 改进离子室辐射探测器 第76课 盖革计数器相关实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卓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