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地球仪拆解

 

■ 磁悬浮地球仪


手边有一个从朋友那儿捡到的 磁悬浮地球仪 。它已经坏掉了。通电后不再工作。

▲ 磁悬浮地球仪的外观

▲ 磁悬浮地球仪的外观

拆开看看其中的组成,探索一下是否可以利用它的一些完好的组件形成其它可以试验的平台。

底座上的铁壳通过六颗螺丝钉进行固定。拆开之后便显露出其中主要的电路和连接线了。

▲ 拆开底座下的黑色底布,露出金属底壳

▲ 拆开底座下的黑色底布,露出金属底壳

作为磁悬浮地球仪的核心部件就是顶部的电磁铁和HALL传感器了。通过其中的两颗螺丝钉打开顶部的铁壳,可以显露出主要的电磁铁和底部槽内的HALL传感器。

HALL传感器由于封胶在底部,具体的型号无法探知。

▲ 顶部磁铁拆开后的组件

▲ 顶部磁铁拆开后的组件

其中的电路板基本上就打算抛弃,只留下顶部的电磁铁和整个框架,留作以后的实验平台基础。

 

01改造


1.引出顶部磁铁传感器

将顶部两个组件(电磁铁绕组,HALL器件)的引脚引出。它们的顺序如下图所示:

▲ 引线的定义

▲ 引线的定义

外引出的5芯接头的功能定义:

1(Mark)2345
Coil+Coil-Hall+Hall-HallOut

重新将它们安装好,留作之后的实验使用。
▲ 留作将来实验用的支架

▲ 留作将来实验用的支架

 

02底座部件


下面对于底部的一些电子部件进行分析。

1.底座托台上的线圈

令人惊奇的是,在原来的地球仪的底座下面还有一些线圈和电路板。他们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 原来磁悬浮地球仪的底座中的线圈和部件

▲ 原来磁悬浮地球仪的底座中的线圈和部件

在水平线圈上还固定有一个一LM358(双运放)为核心的小板。其中只有一个电解电容,其它的都是电阻外围器件。估计是产生多谐振荡电路,驱动线圈产生振荡磁场。

具体电路就不在这儿进行分析了。 具体电路波形可以通过加电测量进行分析。

▲ 核心小板中的LM358

▲ 核心小板中的LM358

▲ 加电后核心电磁线圈在振荡

▲ 加电后核心电磁线圈在振荡

2.触摸调光和无线发送板

在底座上还有一款电路板,上面就集成了两个芯片:

  • 8GL8022S: SGL8022WS 是一款单通道直流LED调光出触摸芯片。
  • XKT-510: XKT-510 则是一款无线电能发送芯片。他只需要配合极少的外部元器件,就可以做成高可靠的无线快速充电器。

▲ 控制板的两个芯片

▲ 控制板的两个芯片

通过以上两个芯片的功能,可以猜测底部应该可以通过底座上的线圈给地球仪内部的LED供电使其发光。为了解开这个谜底,于是试图打开这个地球仪一探究竟。

谁成想地球仪固定的还是比较结实,如果不破坏它很难将其打开。为了不损坏这个漂亮的地球仪,就放弃打开它的念头。

▲ 试图打开地球仪

▲ 试图打开地球仪

这样底座上的两组线圈的作用就应该都清楚了。大型圆环线圈是给地球仪内部LED发送无线电能的。水平线圈应该是驱动悬浮地球仪旋转的电磁铁。

▲ 底座上的三个线圈

▲ 底座上的三个线圈

水平的电磁铁有两个独立的线圈组成。这一点设计有点意思。使用手持的LCR可以测量这两组线圈的参数为:

线圈1: 电阻 :205.4Ω;电感: 60.9mH
线圈2: 电阻:221.7Ω;电感:63.7mH

可以猜测,这两个线圈是用来推动地球仪来旋转的。那么在原来的地球仪的下面应该有一个水平方向的磁场,与底座内的这个线圈相互作用从而推动地球仪转动。

由于刚才打不开地球仪,则使用一个强磁铁放在地球仪的南极,可以验证南极的磁力线的存在以及大体的方位。

▲ 地球仪的底部有磁性,而且磁力线是平行于地球表面的

▲ 地球仪的底部有磁性,而且磁力线是平行于地球表面的

3. 吸附电磁铁信号处理和驱动板

控制磁悬浮的电路板是由底座上另外一块独立的电路板组成。它连接有吸附电磁铁线圈、HALL传感器以及外部12V电源等。

在底座的信号和驱动板上有三个 D882(NPN) 和两个 B772(PNP) 中功率三极管。 它们形成互补的功率输出,电流最大可以允许3A。

它们应该组成桥电路形成推挽输出,驱动顶部的电磁铁线圈。

▲ 信号板上的功率管

▲ 信号板上的功率管

在驱动板上还有三片IC芯片,有两片LM324 和一片 FET4066,它们应该组成磁悬浮控制功能的信号处理部分。

 

※ 总结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款磁悬浮地球仪应该由三个基本独立部分组成:

  • 磁悬浮电路
  • 触摸调光和无线电能传送电路
  • 地球仪旋转驱动电路

这三个电路共同协同,完成磁悬浮地球仪的悬浮、旋转和发光的控制功能。

好吧,现在所能够留下可将来应用的:

  • 电磁、HALL以及框架,用在将来的非线性控制演示实验;

  • 完整的漂亮地球仪;说不定哪一天就将它拆卸了;

  • 经过分析所认识到的一些新的IC: 触摸调光芯片、无线充送芯片、中功率晶体管等。

 

▌附加拆解纪录


1.拆解地球仪

对于地球仪进行拆解。

▲ #Bxhn|c 附加拆解

▲ 底部具有磁铁

▲ 底部具有磁铁

``▲ #Bxhn|c 附加拆解``

▲ 顶部具有发光接收电能接收线圈

▲ 顶部具有发光接收电能接收线圈

2.无线接收线圈

⊙ 接收线圈参数:
线圈电感: 28.71uH
谐振电容:21.53nF

谐振频率: f 0 = 1 2 π L C = 1 2 π 28.71 μ F ⋅ 21.53 n F = 202.43 k H z f_0 = {1 \over {2\pi \sqrt {LC} }} = {1 \over {2\pi \sqrt {28.71\mu F \cdot 21.53nF} }} = 202.43kHz f0=2πLC 1=2π28.71μF21.53nF 1=202.43kHz

▲ OOe 接收线圈参数:

▲ OOe 接收线圈参数:

3.改在无线接收线圈频率

根据 信标节能电路模块第二版本调试-无线充电-2021-3-21 设计,节能信标组发送无线频率 f 0 = 150 k H z f_0 = 150kHz f0=150kHz,因此对应的谐振电容为: C 0 = 1 ( 2 π f 0 ) 2 ⋅ L 0 = 1 ( 2 π ⋅ 150 k ) 2 ⋅ 28.71 μ = 39.02 n F C_0 = {1 \over {\left( {2\pi f_0 } \right)^2 \cdot L_0 }} = {1 \over {\left( {2\pi \cdot 150k} \right)^2 \cdot 28.71\mu }} = 39.02nF C0=(2πf0)2L01=(2π150k)228.71μ1=39.02nF

▲ 配置有谐振电容与LED

▲ 配置有谐振电容与LED

使用无线节能组 无线供电线圈 对于接收线圈供电。无线节能组的工作频率为150kHz。

▲ 使用节能组150kHz无线充电线圈对于谐振线圈进行供电

▲ 使用节能组150kHz无线充电线圈对于谐振线圈进行供电

 

▌附件


■ 相关文献链接: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卓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