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项额定电流小于或者等于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与闪烁的限制。电压波动与闪烁测试标准:GB17626.2/EN61000-3-2 本部分适用于每项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A,打算连接到相电压为220V至250V,频率为50Hz公用低压配电系统,并且无条件连接的电器和电子设备。
1. 测试目的
-
电压波动:检测设备在运行时引起的电网电压变化幅度。
-
闪烁(Flicker):评估电压波动导致照明设备(如白炽灯)亮度变化的敏感度,避免对人眼造成不适。
2. 适用标准
-
国际标准:
-
IEC 61000-3-3:适用于额定电流≤16A的设备(欧洲EN 61000-3-3等同)。
-
IEC 61000-3-11:适用于额定电流>16A或需特殊测试条件的设备。
-
-
其他地区标准:
-
中国:GB/T 17625.2(等同IEC 61000-3-3)。
-
北美:FCC Part 18(针对照明设备)或IEEE Std 1453。
-
3. 测试原理
-
短期闪烁值(Pst):评估10分钟内电压波动引起的闪烁严重程度(Pst≤1为合格)。
-
长期闪烁值(Plt):由2小时内的12个Pst值计算得出(Plt≤0.65为合格)。
-
电压波动限值:最大相对电压变化(ΔV/V)不得超过标准规定值(如3%)。
闪烁分短期闪烁与长期闪烁两种:
短期闪烁Pst:是在短时间内(10min内)所评估出来的闪烁程度,用Pst=1作为闪烁刺激的阈值。Pst实际上是模拟人对50Hz电网中工作在230V交流电压下60W的白炽灯在电压波动情况下所产生的闪烁感受程度。
长期闪烁PLt:指在较长时间内(在2H内)所评估出来的闪烁程度,标准用PLt=0.65作为闪烁刺激的阈值。
4. 测试设备
-
闪烁测试仪:专用设备(如EMTEST、Schaffner或Keysight的解决方案)。
-
模拟电网阻抗:标准化的参考阻抗(L/R = 50Hz下X/R=0.75)。
-
负载控制装置:模拟设备不同工作状态(如启动、运行、切换模式)。
5. 测试流程
-
设备连接:
-
将EUT(受试设备)接入测试电网,确保符合标准阻抗条件。
-
-
运行模式设置:
-
测试设备在典型负载、启动、待机等不同工况下的表现。
-
-
数据采集:
-
记录电压波动和闪烁值(Pst/Plt)。
-
-
结果分析:
-
对比标准限值,判断是否合格。
-
6. 常见不合格原因
-
大功率设备启停:如电机、压缩机瞬间电流冲击。
-
周期性负载变化:如焊接设备、变频器。
-
设计缺陷:缺乏软启动电路、滤波不足。
7. 整改措施
-
增加软启动电路:减缓电流上升时间。
-
优化电源设计:如加装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
使用稳压器或滤波器:抑制电压波动。
EMC(电磁兼容)=4项EMI(电磁干扰)+7项EMS(电磁抗扰度)
对应标准查询网站:国家标准全文公开https://openstd.samr.gov.cn/bzgk/gb/index
在进行电磁兼容试验时,经常会有意或者无意的遇到以下现象:设备试验通不过时有人会将电缆换为屏蔽电缆,或者将辐射功率值调到最小,甚至将某个无关紧要的部件拆卸掉等等,这些操作无疑都说明试验人员对电磁兼容试验的目的理解不正确,许多人做实验的目的就只是为了通过认证,导致他们在设备进行试验时怎样能通过就怎样做,但这无疑是舍本逐末甚至会引发严重后果的行为,我们应该认识到,做电磁兼容试验的目的是确认产品在实际的电磁环境下能否正常工作,即不干扰其他设备,也不被其他设备所干扰。所以在进行试验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确保受试设备(EUT)处在实际工作状态,包括所连接的辅助设备、电缆种类及长度、是否接地、安装状态等。
确保受试设备(EUT)处于“最严酷”状态,或者说处在最敏感、最不利状态,做骚扰试验时,设备处在发射最强状态。比如一个产品发射功率有10、20、30、40等,那么在测试时一定要将功率调节为40,而不能因为功率为10更容易通过试验就设置功率为10。如果不确定“最严酷”状态,可以适当改变试验布局以期找到这一状态点。
使用最接近限值的数据,比如做辐射发射试验时使天线处在接受最强辐射的高度和极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