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专业兴趣引起对“通识教育”的期望

大学生在专业兴趣上的纠结,缘于我们将自己与专业绑得太紧了。就在我们还在抓着专业对口不放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大学中的通识教育正在深入人心,大行其道。
  通识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指一种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不同的学科,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培养出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已经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并极力推动。例如,耶鲁大学倡导学生选修人文艺术课程;哈佛大学打造通识核心课程,在教育计划中倡导文理交叉;芝加哥大学实施“名著课程计划”,要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各大学采取的方法不同,目标却都在试图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通识教育的兴起,是大学无法为每个人提供终身专业基础的被动之举。面对着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社会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新的职业存在的周期越来越短的态势,大学所教的一切专门知识都会很快过时。然而,通识教育的兴起,也是一个主动应对,抓住了人的发展,这是本质的要素,也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大学里,一头扎进一个狭窄的专业里,他就会像迷失在原始森林中的猎人一样,茫然不知所措。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就像一片森林,如果不了解其中的生态、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打猎的技术再好,也很难在其中有所作为。大学之前的学习,并不能达到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的程度,大学之前的生活,与社会脱节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如果只围绕着专业,而忽视了通识,结局恐怕只能是感叹空有一身专业本领而无法施展。大学毕业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具体的专业知识可能会很快过时,而通识意义上的知识和能力,却能够支撑一个人终身有效地学习,跟得上甚至引领着发展的潮流。
  具体到工程领域的大学生,要制造未来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对社会和人有更多的了解。在工作的环境中,需要更加有效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以及人际沟通能力,需要有更多的机会同律师、消费者、行政官员、媒体等团队外面的人员打交道,还需要有能力评估技术工作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数据统计表明,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当中,专业知识起到15%的作用,而85%取决于其他基本素养。
  常有一些老的工程师感慨,在大学时,希望学到更多的技术知识课程;过了十年后,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希望当初多学一些商业管理和经济学课程;再过十年之后,又想当年多学一些领导学和生活哲学就好了,后悔当初没有多学一些文学、历史和哲学。实际上,在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在大学中储备一生够用的知识,这种期望也不再是切合实际的。在大学中,关注通识教育,在求知力最旺盛的时期,为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在内的一切学习提供一个好的开端。
  上大学,弱化对专业教育的期望,放下直接针对就业的目标,而且追求听起来更“虚”的通识,这是否是一个奢侈的选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群体,有资格这样做吗?其实,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样的时代已经来了。在近年来各个高校的教学改革,已经逐步地加入了通识的因素,如开出更多的交叉型、跨学科的选修课程等做法。在我们这样一个现代高等教育历史并不悠久,并且又以专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发展中国家,去追求通识教育的目标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等待的事情,至少,对专业对口的情结需要适当降温了。
  其实,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的层面上高等教育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其中淡化专业,增加通识是其中的一部分。现行的大学本科招生目录是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了四次大规模的调整后的结果。1998年颁布实施第三次修订的目录,专业种数由504种调减到249种,而这样做的目标就在于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当时,涉及计算机的专业只保留了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让很多专业老师适应不过来,尽管后来又增加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目录外的专业,但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避免过于专而造成学生就业面过窄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第四次修订的目录于2012年年底公布,这一版本的目录依旧在专业数目上严格控制,专业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加模糊,对口更难把握。
  伴随着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社会对多规格、多类型、多层次人才的需求旺盛,大学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将更加严重。这不是靠着大学本身快速调整就能解决的了,担负着大批量人才培养的大学,不可能有小分队式的那种灵活调整。这需要在大学基层的教与学中,淡化专业学科界限,放弃过分依赖专业对口的思路去解决,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主线坚持下来,出现更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耶鲁大学有句名言:“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只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把这句话与专业对口联系起来:如果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专业对口率真的很高了,那也是大学真正的失败。失败之处在于各具特色的学生就由于专业教育的成功而趋同,学科和行业的发展限在了一帮知识结构趋同的人手中。不可想象,如果IT行业只充斥了学习计算机、电子、通信的技术精英,这个行业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了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及其他专业,还有那些没上过大学或者大学没毕业的那帮家伙(不要误解我对这帮家伙的敬意,学法律退学的比尔•盖茨,搞不清大学究竟学什么专业的史蒂夫•乔布斯都在其内),这个行业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了学了计算机类专业却“转行”去了别的行业的人,那些行业又会是什么样子。
  在此,倒是想要对一些基础学科唱赞歌了,而这些学科,在大学中,遭受着不该有的轻视。比如学习中文的,似乎毕业后就是做些文学创作和评论的工作,当个语文老师也算是对口。文学从本质上是提高利用语言文字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完善智能结构的,这些能力,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依靠,而西方高水平的大学也将写作能力当作最重要的能力要求学生。至于将来要当记者、法官、企业家,学好了文学,将其中的知识迁移来一些,无所不包。再如数学,众所周知的在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留名青史的数学家居多,在现实中很多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在IT行业有其优势,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几乎也是清一色的数学家。我见过某银行招金融方面的研究人员,要物理学的博士,看重的是学物理的人经过了缜密的实验思维训练。我近来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社会网络分析,可以解决信息传播中的一些问题,在研究上占优势的,工作做得很深入的,是一帮学物理出身的研究人员。
  实际上,和一般大众感觉不一样的是,越是基础的学科,实际上就业面越广。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用数学方法研究人文社会学科方法也日渐普遍。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方法、习惯,将超越所有具体有形的知识表象,成为适应不同行业的坚实基础。现在一些基础学科的学生在就业出现的困难,不是这些学科本身的问题,而在于学法。不能够沉下心来去吸收学科中的精髓,而一味地期盼用作坊中师傅教徒弟的模式,获得所谓实用的“手艺”,缺少了与这项技能严格对口的岗位就立刻变被动,这放在更长的职业生涯中看,甚至是很危险的事。
  在通识教育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在大学里甚至是淡化专业概念的,大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很大,甚至就其修读过的课程来看,该对什么口都不好去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更多地去学基础性强的专业,包括国内就业最困难的文史哲类的专业。大学里给予学生的,是自主搭配中获得的宽广的知识面和个性的知识结构。而在上完大学之后,不少的学生再去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实用的职业培训,从而能够在某些行业起步。目前我们的教育还做不到这一点,也许将来能做到。现在这种模式也已经成为某些个体的选择,只不过其中无奈者居多了。
  专业对口率最高的职业教育,不少学校采用了“订单式”培养,很成功。企业当前的生产中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一毕业马上就能上岗:学厨师的,一毕业就掌勺;学汽修的,直接进汽车厂或汽修厂;学车工的,一毕业就去摆弄机器。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但不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求“怎么做”的路子,不能是一种普适的模式,至少不是大学中普适的模式。而联想到IT行业,一些人对“码农”的称呼感到悲哀。有一种说法是,有能力与技术同进步,能够解决问题的技术人员,算不得码农;码农指的就是那些对语言和开发平台严重依赖的,技术进步就面临淘汰的低端技术人员。这样的说法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专业基础,以及通识知识的积累中加以投入,将变化中的主动抓在自己手里。 

  面对专业对口、专业兴趣之类的话题,绕开一些,也是一种办法。



本文来源:《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一审过后,要压缩篇幅,将整理过的文字登在些处共享。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分类目录(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迂者-贺利坚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