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

一、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人们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在大脑皮质主导下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的肌肉活动。

(一)闭锁式和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区别联系

        区别:

        闭锁式运动技能指在环境稳定并可预期的环境下完成的技能(如跑步 和游泳等,或能够预先评估环境,如打保龄球等),反馈信息只来自于本体感受器,基本上不因环境条件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动作;

        开放式运动技能指在环境变化和不可预见的环境中完成的动作(如球类、摔跤等对抗性项目),练习者难以预先决定动作技术,而是依据环境的变化(如对手采取的技战术动作等)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动作,反馈信息来自多种分析器,尤其是视觉分析器。

        联系:

        在运动实践中并不能将两类运动技能截然分开,因为绝大多数运动技能介于两者之间,只是环境变化的程度不同。

二、运动技能形成

        运动技能形成是一个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该过程的发生和形成是受意识支配,服从于一定目的与任务,是在大脑皮层指挥下由骨骼肌参与完成的。

        现实存在的具体刺激信号(如食物、铃声、灯光等),称为第一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抽象化的信号(如语言、文字等),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运动动力定型: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各有关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在大脑皮质中按照严格的时间间隔和顺序出现,形成固定化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这种固定化的格式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异同点(区别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本能行为,而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较复杂的反射;在数量上,非条件反射是有限的,而条件反射几乎是无限的;在质量上,非条件反射是固定不变的,而条件反射具有极大的易变性,可以新建、消退和改造等。因此,非条件反射只有有限的适应性,而条件反射可使动物和人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

        运动技能是在大脑皮质支配下的一种随意运动。作为随意运动的运动技能,本质上就是条件反射项其生理机制是大脑皮质运动中枢与其他各感觉中枢之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因此,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但它较一般简单条件反射要复杂得多,是建立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由于多数运动技能都是由一连串复杂动作组合而成的,所以它是在大脑皮质主导下建立复杂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其复杂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复杂性/多个中枢参与,反射活动复杂

        一般条件反射通常只需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中枢之间建立暂时神经联系,而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多个中枢参与活动,多个感觉中枢都与大脑皮质运动感觉中枢之间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其反射活动较为复杂。

        ②链锁性/反射活动是链锁的

        运动技能是一连串复杂动作的综合,前一个动作的结束便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使整套动作形成一连串前后呼应的条件反射。

        ③本体感受性冲动起重要作用

        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本体感受性传入冲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不能建立,运动技能就不能掌握。

        综上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本质,实质上就是在大脑皮质的主导下,建立起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发展

        运动技能从开始学习到熟练掌握是一个有机过程,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线划分,而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连续过程。作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应当了解动作形成各阶段产生的原因、动作表现形式及教学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泛化阶段

(一)产生原因

        (1)在学习任何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自己的实践,只能对该技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其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和掌握,往往会出现泛化现象。

        (2)这是由于新动作练习引起的一系列新异刺激,通过各种感受器(尤其是本体感受器)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有关中枢产生强烈兴奋,但此时内抑制过程尚未建立,条件反射的暂时性神经联系尚不稳定

        (3)因此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呈现扩散状态,进而出现泛化现象,导致不该兴奋的中枢产生兴奋,不该收缩的肌肉产生收缩。

(二)具体动作表现:

        动作僵硬、不协调,多余动作及错误动作多,动作不连贯及节奏紊乱等。同时由于两个信号系统之间的暂时联系尚未接通,所以练习动作后一般难以用语言描述动作,并且动作易受干扰。

(三)教学要点

        该阶段的学习任务是建立动作表象,获得感性认识,了解动作的基本要领和做法,进而通过模仿和尝试性练习,能够粗略地掌握动作。因此,教师在该阶段教学中应抓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要过多强调动作细节。应通过简练和形象的讲解及正确的示范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建立正确动作的概念,体会完成动作的肌肉感觉。

        (1)多采用直观教学

        由于初学者对动作内在规律理解不深,所以教学中不宜过多地讲解,而应以各种直观和模仿练习为主,精讲多练。可通过示范动作、影像、图片及对镜练习等直观教学法,充分发挥视觉与本体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以强化正确的动作。还可利用各种标志物、限制物等,帮助初学者建立正确动作。

        (2)采用分解教学等方法,适当降低动作难度

        在学习动作的初期,可采用分解教学法,将运动技能的各环节拆散开进行教学,先分解后综合。还可以适当降低动作难度,这样做有助于初学者消除恐惧心理和防御性反射对技能学习的干扰。在学习一些高难度动作(如体操器械时,可利用保护帮助等方法,使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动作时借助保护帮助,建立完成动作时的正确肌肉感觉。

        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和由简到繁的原则。

二、分化阶段

        (一)产生原因

        (1)随着学习者对所学动作的反复实践,运动技能会逐步改进和完善。

        (2)此时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日趋分化和完善,抑制过程得到加强,

        (3)特别是分化抑制的建立,使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条件反射活动也由泛化进入了分化。

        (二)具体动作表现

        不该收缩的肌肉会得到放松,多余动作会逐渐消除,错误动作会得到纠正,能够比较顺利、连贯地完成技术动作,并初步形成动力定型。

        但这种动力定型还不够稳定,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较强刺激(如进行比赛)时,错误动作可能还会重新出现。

        (三)教学要点

        在该阶段中,教师应重点加强对动作细节的要求,促进分化抑制的建立和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

        (1)加深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建立完整动作的概念

        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动作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及内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形成正确动作的概念。在教学安排上应从泛化阶段的分解练习逐步过渡为完整动作的练习,以加速形成正确动作的概念,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

        (2)强化正确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随着完整动作的形成,以及两个信号系统之间联系的建立,教学中可以借助语言刺激进行强化,帮助建立正确动作。例如当学生动作做得较好时,教师应用“做得对”“正确”等语言加以肯定和鼓励,还可以采用“正误对比”“想练结合”等方法,加快正确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在该阶段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及时指出和纠正错误动作,避免错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因为错误动作的条件反射建立越久、越巩固,则越不容易消退。

        (3)加大动作难度,建立更精细的分化抑制

        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小篮圈、窄平衡木等做练习,以加大动作难度,也可以在动作练习时制造干扰因素,如对进攻者加强防守或运用竞赛的手段,以便对动作细节建立更精细的分化抑制,加速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

三、巩固与自动化阶段

        (一)产生原因

        在分化阶段后,学习者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技能日趋巩固和完善,大脑皮质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更加精确和集中。

        (二)具体动作表现

        不仅动作完成得更加准确、协调和优美,而且动作的某些环节还可出现自动化现象,即不必大脑皮质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就能顺利完成动作。

        (三)教学要点

        (1)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动作技能已达到巩固程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加深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促进动作达到自动化。

        (2)经常检查动作质量,防止动作变形

        由于自动化动作是在无意识(或称低意识控制)情况下完成的,所以动作发生少许改变时往往不易被察觉,经多次重复练习就会巩固下来,容易造成动作技能质量下降。因此,动作达到自动化后,仍应不断检查动作质量,精益求精。

        (3)坚持练习,巩固持久

        由于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关中枢建立起暂时性神经联系,如果长期不强化。那么已建立的暂时联系还会中断,已获得的技能也会消退,越是难用大、技术复杂的动作和掌握不熟练的新动作越容易消退。因此,即使运动技能已经发展到巩固和自动化程度,仍应坚持练习、不断强化,使其保持得更加持久。

        综上所述,依据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各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各阶段的出现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如何从泛化阶段尽快过渡到分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分化抑制建立得越快越精确,运动技能掌握得越快。

第三节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一、运动技能的迁移

        学习的迁移一般是指已获得的学习经验对后来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以前获得的经验对以后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或良性迁移

        已获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起妨碍作用的称为负迁移或劣性迁移

二、感觉反馈的影响

        反馈是指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输出信息又返回到输入信息中去,通过伺服机构(控制部位)的调整,使再次输出的信息更为精确。反馈信息是输出信息的一部分,又传回到控制部位,经过控制部位调整使应答更加精确。

        依据反馈的效果可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的作用是通过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位的活动,

        负反馈是通过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位的活动。

        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还可将反馈分为固有反馈和非固有反馈。

        固有反馈指由所要完成动作练习本身固有信息发生的反馈,包括来自体内的信息(如视觉及本体感觉等内源性信息)或来自体外的信息(如篮圈、箭靶等给练习者提供固定的瞄准信息)。

        非固有反馈是对固有反馈信息以外的外源性感觉信息发生的反馈,也称外来反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