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

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

        由于内分泌激素发挥调节作用需要通过体液(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等)传递才能完成,所以也将内分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分泌的调节中,某些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可对下丘脑或腺垂体的分泌活动发生反馈作用,由于这种反馈的途径较长,故称为长反馈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对下丘脑有反馈作用,由于这类反馈的路程较短故称之为短反馈

一、内分泌和激素

(一)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是指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并以体液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

        内分泌细胞集中的腺体统称为内分泌腺

        内分泌系统是由经典的内分泌腺与分布在功能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共同组成,是发布信息调控机体功能的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激素 

        1、激素

        是内分泌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激素传递信息方式

        激素主要通过内分泌方式经血液循环向远隔部位传输信息,完成细胞之间的长距细胞通讯,因此也称远距分泌血分泌

        3、激素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整合机体稳态。

        激素参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平衡、体温与血压等调节过程,还直接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全面整合机体功能,适应环境变化,增强机体的生存、适应能力。

        ②调节新陈代谢。

        多数激素都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的调节,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为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奠定基础。

        ③维持生长发育。

        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成熟,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等,确保并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

        ④调控生殖过程。

        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成熟和生殖的全过程,维持生殖细胞的生成至妊娠和哺乳过程,以保证个体生命的延续和种系的繁衍。

        4.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小点可单独出简答/名解)
        ①信使作用

        激素所起的作用是传递信息,犹如“信使”的角色。激素可将内分泌细胞发布的某种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调节靶细胞的功能,使机体代谢过程增强或减弱。但应注意,激素并不产生新的功能,也不能给机体提供能量,仅仅起着信使作用,在信息传递后,即被分解而失活。

        ②高效作用

        激素是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理状态下,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但其效能却很显著。例如,0.1ug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40ug糖皮质激素,放大了400倍。这是因为激素作用于受体后,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激素信息逐级放大所致。

        ③特异作用

        激素只选择性地对能识别它的靶细胞起作用,表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这主要取决于靶细胞特异性受体与激素的结合能力,即亲和力。尽管多数激素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广泛接触各部位的组织和细胞,但某种激素释放入血液后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目标,犹如“靶”,故相应的器官、腺体、组织和细胞,分别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靶腺体、靶组织和靶细胞。

        ④相互作用(部分补充)

        内分泌腺体和内分泌细胞虽然分散在全身,但它们分泌的激素又都以体液为媒介传播,相互联系并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因此,每种激素产生的效应总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错综复杂,表现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允许作用等。

        a.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活动都有增强效应;如生长素和肾上腺素都使血糖升高。

        b.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活动作用相反;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

        c.允许作用:是指某种激素本身对某器官或细胞不发生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激素产生生物效应或作用加强的必要条件;如糖皮质激素本身不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但却是去甲肾上腺素发挥收缩血管作用的前提。

二、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

(一)激素受体在细胞的分布与作用特征

        从激素受体在细胞的定位不同,受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的受体,也被称为激素(配基)调控的转录因子受体,或核受体

        这类受体都是在胞浆中与激素结合,再移于细胞核,启动相应基因转录而发挥作用。与这类受体结合的激素,亲脂性强,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

        另一类是位于细胞膜上的细胞膜受体,主要包括离子通道受体、酶有关受体和G蛋白耦联受体三种类型。

        与细胞膜受体结合的激素亲水性强,大多数激素受体属于这一类型。

作用特征

        血液中某种激素水平长时间处于较高状态,那么将导致靶细胞上该激素受体数目相应减少。受体数目减少后,所结合的激素相应减少,这种现象称为“下调”

        细胞也可通过增加该激素受体数目,对某种激素的长期低水平做出相应反应,这样细胞对该激素会变得更加敏感,即可结合更多的激素,这种现象称为“上调”

(二)含氮类激素作用机制/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

        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多用第二信使学说来解释。该学说把激素看作第一信使。而将细胞膜上的环磷酸腺苷称为“第二信使”。“第二信使“将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

机制: 

        ①携带调节信息的激素(第一信使)先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②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素受体通过G蛋白激活膜内侧腺苷酸环化酶(AC),在Mg2+存在的条件下, AC催化ATP转变为cAMP.

        ③cAMP作为“第二信使”继续使胞质中无活性的蛋白激酶(APK)等功能蛋白逐级活化。

        ④促进胞内许多特异蛋白的磷酸化。

        ⑤最终引起靶细胞产生各种生理效应。最后cAMP被磷酸二酯酶(PDE)水解而失活。

(三)类固醇类激素/细胞内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激素/类固醇类激素作用原理可由基因组效应解释。

机制:

        ①激素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胞质,与胞质中特异受体结合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②在Ca²⁺存在的条件下,复合物发生变构,并进入核内。

        ③复合物与核内受体结合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

        ④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促进DNA转录过程,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

        ⑤诱导或减少新蛋白质(主要是酶)的生成,实现各种生物效应。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

        下丘脑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的高级调节中枢,也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汇合部位与转换站。

一、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甲状腺是人体最表浅、最大的内分泌腺体。甲状腺内含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甲状腺滤泡,滤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部位。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 (TH)和降钙素(CT)。

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TH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激素。胚胎期TH促进神经元增殖、分化、突起和突触形成,促进胶质细胞生长和髓鞘形成,诱导神经生长因子和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神经元骨架的发育等。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的作用。

        (2)调节新陈代谢:

        TH能增强能量代谢,调节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生理水平的TH对蛋白质、糖、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均有促进作用,而大量的TH则对分解代谢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3)影响器官系统功能:

        TH 是维持机体基础功能活动的激素,对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多数作用是继发于TH促进机体代谢和耗氧过程的,

2、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的异同点(补充)

        生长激素具有影响长骨生长的作用。人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导致侏儒症,临床特征为身材矮小、性成熟延缓;成年后,长骨已停止生长,此时若生长激素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临床表现为肢端骨增生为特征的肢端肥大,同时内脏组织也增生肥大。

        甲状腺素除影响长骨的生长发育外,还影响脑的发育。婴幼儿甲状腺素缺乏,将导致呆小症,其临床特征为身高和智力发育障碍。

3、甲状腺素对代谢的调节作用(补充)

        ①具有产热效应

        ②适量的甲状腺素能促进骨骼肌、肾、肝等组织蛋白质合成增加,但甲状腺素过多,则使多数组织蛋白质分解加强

        ③甲状腺素对糖代谢的作用,一方面能提高肝、心和骨骼肌中糖原的合成,提高肝中糖的异生和肠道对糖的摄取,从而提高糖的生成,另一方面过量的甲状腺素又能提高组织对糖的摄取和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

        ④甲状腺素能刺激脂肪的合成,但更明显的是增强脂肪的动员和降解

4、甲状旁腺素

        甲状旁腺素(PTH)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其靶器官主要是骨骼、肾和小肠。

甲状旁腺素的主要作用

        ①对骨的作用

        增强破骨细胞活动,抑制减骨细胞活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动员骨 Ca2+进入血液来实现,因此可升高血钙。运动中,血钙保持一定浓度对维持神经和肌肉正常的兴奋性非常必要。

        ②对肾的作用

        促进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近曲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钙减少,尿磷增加。

        ③对小肠的作用

        促进维生素D转化成它的活性形式,而后者对钙在肠内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二、肾上腺

        肾上腺由外层皮质和中央髓质两部分组成,并且分泌不同的激素。

(一)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功能

        1、糖皮质激素

        人体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其次是皮质酮。它的作用十分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1)糖皮质激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第一,参与糖代谢

        可激活糖原合成酶,使肝糖原合成增加。可直接激活肝糖异生酶,从而促进糖异生,使血糖升高y可抑制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部分抑制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此外,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还表现在抗胰岛素作用,促进血糖升高。

        第二,参与蛋白质代谢

        促进肝外组织的蛋白质分解,减少合成,为机体修复、酶合成和提供能量所利用。长期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组织蛋白质广泛破坏,发生负氮平衡,肌肉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伤口愈合迟缓等。

        第三,参与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释放入血,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故能间接地促进脂肪分解氧化,节省糖的利用来提供能量。

        (2)糖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应激反应”是指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ACTH(促肾上腺皮质)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的现象。应激包括警戒反应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时期。生理应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达到衰竭阶段。

        生理应激是指一种日常生活中少见的强烈刺激引起的反应和恢复过程的总称,包括机体对刺激的直接反应及代偿反应、机体对刺激的部分适应或全部适应和刺激停止后的恢复三个阶段。

        (3)糖皮质激素对水盐代谢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保钠排钾作用较弱,但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患者,排水功能明显减弱,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水的潴留超过钠潴留的“水中毒”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ADH(抗利尿激素)和心房利钠肽的合成、分泌有关。

2、盐皮质激素
        (1)盐皮质激素的作用

        体内的盐皮质激素主要为醛固酮。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与水的重吸收及钾离子的排泄,是维持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如果分泌减少,在长时间运动中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2)盐皮质激素的生理意义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生命的维持十分重要。摘除动物的肾上腺皮质后,动物很快死亡。这是因为缺乏盐皮质激素和水盐大量丢失而导致循环衰竭,以及由于缺乏糖皮质激素而导致物质代谢紊乱,抵抗力极度低下。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可分泌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少量多巴胺(DA)和阿片肽(op)。

        1、应急反应:

        是指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如剧痛、缺氧、脱水、大出血、畏惧及剧烈运动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b.应急反应的表现

        第一,应急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

        第二,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第三,呼吸加深加快。

        第四,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配,使重要脏器得到更多血液供应。

        第五,血糖升高,葡萄糖、脂肪酸氧化代谢加强,有利于动员机体潜在的力量以应对环境的剧变。

        c.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关系

        第一,它们的刺激是相同的,但反应的途径不同。前者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增强,后者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增强。

        第二,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和提高机体的应答和适应能力。

三、胰岛 

        人类胰岛内分泌分泌细胞至少有4种,即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0%)、B细胞(分泌胰岛素)(60%-70%)、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10%)和F细胞(分泌胰多肽)。

        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①对糖代谢的作用

        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促进糖转化为脂肪并储存于脂肪细胞,因而使血糖降低。如胰岛素缺乏,则血糖浓度升高,甚至出现尿糖。

        ②对脂肪代谢的作用

        可促进脂肪合成、转运,促进甘油三酯储存。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强,血脂升高。血酮升高,甚至出现酮血症与酮症酸中毒。

        ③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它与腺垂体分泌的生长素共同促进机体生长。且胰岛素和生长素单独存在时,对机体的生长无明显作用。

        2、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胰高血糖素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①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升高的效应显著增强。

        ②活化脂肪细胞的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并促进肝摄取游离脂肪酸,因此酮体生成增加。

        ③能使氨基酸迅速进入肝细胞,脱去氨基,异生为糖。

        ④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合成。

        ⑤此外,胰高血糖素还能增强心肌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加Ca²⁺的积聚,从而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心输出量增加和血压升高。

第三节 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一、内分泌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测定运动时和运动后恢复期某些激素含量并与安静值比较,其变化称为运动的激素反应

1、糖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a.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机体对运动刺激发生应答性变化的一般反应。

        b其分泌量与运动刺激的强变呈正相关,在完成小强度负荷时,糖皮质激素变化较小,但在完成力竭性运动期间,糖皮质激素水平也就大大升高。

        c其作用是通过促进肝的糖异生活动,促进体内的非糖物质加速生成葡萄糖,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源物质。 

2、肾上腺髓质激素(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a.儿茶胺的主要功能是动员能量释放和提高身体功能。在运动应急状态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且升高的程度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即运动强度越大,升高的幅度也越大,但两种激素升高的程度与运动后恢复状况并不同步。

        b.运动中儿茶酚胺含量适量增高显然对运动能力有重大促进作用。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调节血液的重新分配,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有利于肌肉运动的顺利进行。

        c.但由于体外补充含量过高时,则会使运动员产生不良的精神反应,如恐慌、激动、缺乏自信等,比赛时不易取得好成绩。
 

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A.运动中血浆生长激素的浓度与运动时间和强度有关。表现为有一定的时间潜伏期和强度阈值。

        B.以小负荷运动时,血中生长激素几乎无变化,随着负荷的增加,血中生长激素开始增加,但其升高有一个时间潜伏期(一般不短于10min),当负荷达到900kg·m-1mln-1时,血中生长激素水平可达安静时的35倍多。

        C. 以5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生长激素水平变化不大,但以66%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生长激素水平才明显增加。所以目前认为50%~60%最大摄氧量强度为生长激素释放的临界阈值。

        D.血浆生长激素的增加与运动强度并非呈直线变化关系,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的量时血浆生长激素才发生变化,相反,如果运动强度过大,生长激素水平反而会下降。

4、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运动时,胰岛素降低,而胰高血糖素升高。

5、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不同的运动强度和不同的运动方式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多数研究发现,一次性运动前后血浆EPO没有明显变化,但也有少数研究发现,一次剧烈运动后血浆EPO明显上升。耐力运动员EPO更高,EPO可作为耐力运动训练指标。

二、激素对运动时能量代谢的调控/影响

        (1)激素对运动时糖代谢的调控/影响

        ①运动中血浆葡萄糖浓度依赖于肌肉摄取和糖代谢之间的平衡。此时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的释放量增加,在它们的调控作用下,促进了糖原的分解。

        ②运动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也升高,加速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进入肝内在糖异生作用下使血糖浓度升高。

        ③生长激素分泌量增多可增加游离脂肪酸含量,以节省糖原的使用率,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多也可提高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

        (2)激素对运动时脂肪代谢的调控/调节

        ①不管安静时或运动状态中,脂肪酸都是必不可少的能源物质。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中,糖原储备会越来越少,而脂肪酸便成为主要的能量物质。

        ②脂肪酸被肌细胞摄取的量与其在血浆中的浓度高度相关,而脂肪酸的浓度又取决于脂肪酶脂解甘油三酯的水平,甘油三酯的脂解与以下四种激素有关: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

        ③皮质醇可加速脂解作用,释放更多的脂肪酸(FFA)入血,当运动30~45min时,血浆皮质醇浓度到达峰值后即开始下降至正常水平,此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开始升高,促进脂肪氧化和FFA的释放。

        (3)激素对运动时水盐平衡的调控/调节

        ①运动时,随着血压的升高和发汗作用,水盐流失随之增多,肾血流量也减少,从而使得机体血浆容量降低。水盐流失可大大降低运动能力。

        ②,盐皮质激素是维持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如果分泌减少,在长时间运动中机体由于发汗等因素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③抗利尿激素(ADH)主要是由下丘脑视上核产生的神经垂体激素,在生理及肌肉活动条件下,由于发汗等原因,血浆浓缩,渗透压升高,当血液流经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时,刺激垂体后叶释放ADH,ADH与其受体结合,由水通道蛋白--水孔蛋白转位,从而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保持机体水平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