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生理学
文章平均质量分 90
对邓树勋版运动生理学的整理和补充,考研自用
2301_77107583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将发生反向调节,使血压回升。当人体进行全身性耐力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大量的骨骼肌血管平滑肌舒张,内脏血管平滑肌收缩,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甚至略有下降,因此,此时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会显著升高,甚至会略有下降。当心率超过180次/min时,搏出量会大幅减少,这是由于心率过快,心脏过度消耗供能物质,使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同时,由于心率过快,使心舒期显著缩短,心室来不及完全充盈,搏出量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下降。根据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原创 2025-03-18 11:56:24 · 781 阅读 · 0 评论 -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技能是在大脑皮质支配下的一种随意运动。作为随意运动的运动技能,本质上就是条件反射项其生理机制是大脑皮质运动中枢与其他各感觉中枢之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因此,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但它较一般简单条件反射要复杂得多,是建立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开放式运动技能指在环境变化和不可预见的环境中完成的动作(如球类、摔跤等对抗性项目),练习者难以预先决定动作技术,而是依据环境的变化(如对手采取的技战术动作等)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动作,反馈信息来自多种分析器,尤其是视觉分析器。原创 2025-03-28 15:37:46 · 906 阅读 · 0 评论 -
运动生理学第九章 消化、吸收与排泄
第一套为动脉毛细血管网,入球小动脉粗短,出球小动脉细长,人球小动脉的口径是出球小动脉的 2 倍,使得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高达60mmHg(一般体循环的毛细血管压仅20mmHg左右),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血流量增加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段加长,从而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1、汗液是低渗性液体,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的血管升压素增多,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原创 2025-03-20 22:01:37 · 815 阅读 · 0 评论 -
第十章 身体素 质
振动训练是指利用仪器产生的振动作为负荷进行身体训练的方式。振动训练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在做深蹲运动时,实际上有两种方式可以对身体产生额外的负荷:负重或者改变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使用杠铃和哑铃等传统力量训练工具是通过负重的方式产生额外负荷,而振动训练是采用改变垂直方向加速度的方式来产生额外负荷。如果在振动训练器上做深蹲,在向上振动的瞬间人体将处于超重的状态,因此肌肉需要发出更大的力量来完成该动作。呼吸肌训练指通过增加呼吸阻力的方式增强呼吸肌工作能力,是增强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训练方法。原创 2025-03-24 15:27:03 · 356 阅读 · 0 评论 -
运动生理学第二章 能量代谢
如马拉松,必然以有氧供能为主,由于脂肪氧化时,动员慢,耗氧大,输出功率小,故运动的前期必须启动糖的氧化供能,后期随着糖的消耗程度增加逐渐过渡到以脂肪氧化供能为主。总之,运动时脂肪供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糖的供能则相反。:运动开始阶段,由于运动强度小,能耗速率低,有氧氧化系统能量输出能满足其需要,故启动有氧氧化系统(主要是糖的氧化分解),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当有氧供能达到最大输出功率时,仍不能满足因强度增大而对ATP 的消耗时,必须启动输出功率更大的无氧供能系统。原创 2025-03-18 20:07:07 · 1570 阅读 · 0 评论 -
运动生理学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脊髓运动神经元分为α、β、 γ三类,一个α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原创 2025-03-19 21:48:12 · 389 阅读 · 0 评论 -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 肌肉活动
1、泛指能够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刺激可依据其性质不同分为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和生物性刺激。2、机体或细胞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增强,称为兴奋;另一种是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减弱,称为抑制。①一定的刺激强度②一定的持续时间③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的这三个条件可以互相影响,其中一个或两个条件的数值改变时,其他条件的数值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原创 2025-03-17 15:57:41 · 776 阅读 · 0 评论 -
运动生理学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
尽管多数激素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广泛接触各部位的组织和细胞,但某种激素释放入血液后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目标,犹如“靶”,故相应的器官、腺体、组织和细胞,分别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靶腺体、靶组织和靶细胞。③抗利尿激素(ADH)主要是由下丘脑视上核产生的神经垂体激素,在生理及肌肉活动条件下,由于发汗等原因,血浆浓缩,渗透压升高,当血液流经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时,刺激垂体后叶释放ADH,ADH与其受体结合,由水通道蛋白--水孔蛋白转位,从而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保持机体水平衡。原创 2025-03-29 20:38:24 · 2271 阅读 · 0 评论 -
运动生理学绪论 运动生理学基础
是指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 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功能活动的改变又可通过回路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原创 2025-03-06 16:05:24 · 670 阅读 · 0 评论 -
运动生理学第七章 呼吸运动的调节
1、原创 2025-03-05 21:00:36 · 1987 阅读 · 0 评论 -
第十一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或不能维 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的机体状态。适度的疲劳可以刺激机能水平不断提高。当运动性疲劳继续发展,身体和心理均达到疲惫程度时,就会出现运动性力竭或过度疲劳。它是运动疲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病理反应,可能会造成机体各种损伤以致损害健康。在运动时,来自肌肉、呼吸、痛觉和心血管等各方面的刺激,都会传到大脑皮质,而引起大脑感觉系统的应激,这一应激过程称为主观感觉判断。(习题补充)原创 2025-03-25 21:54:21 · 84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