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金融大模型的玩家,除了BAT、华为等高科技巨头,试图以技术优势充当产业链的“卖铲人”,更多的还是金融和类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保险、互金、券商等,既不想被喧宾夺主,又不想肥水外流,都在押注自己的大模型。
国内布局金融大模型的机构与国外类似,主要是金融资讯公司如同花顺、金融科技公司如恒生和传统券商等金融机构。智能客服、智能投研、智能运营、数字员工、AI助手是最常见的主要应用方向。
这其中银行系,尤其是国有大行,先行一步。早在春寒料峭的3月,农行和工行便前后脚上线类ChatGPT的大模型应用ChatABC、基于昇腾AI的金融行业通用模型,打响战斗第一枪;4月,地处“鱼米之乡”的江苏银行再接再厉,宣布自主研发的拥有最大176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平台,“智慧小苏”顺利投产,实现客服场景首次应用。据潮汐榜统计,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在半年报中提及,正在进行大模型相关的布局和研究。
奋勇“赶潮”的还有一众险企,年内,中国太保、众安保险、阳光保险都汇报了各自的大模型成果:中国太保打造了基于大模型建设应用探索的科技产品——数字员工,具备自主规划和任务执行能力;众安保险出炉了保险行业首份AIGC应用图谱,并带来众安AIGC中台灵犀及首批保险垂直场景AIGC应用工具——易创内容运营平台和集智经营分析平台;阳光保险已把大模型技术植入“梦客全线上销售机器人”项目,使信息抽取任务准确率提升15%,意图识别和智能问答准确率显著拔高。
财富管理机构与运营商亦不甘落后。海通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西南证券、国海证券、财达证券等10家券商和“文心一言”共结生态合作联盟,以同花顺、东方财富为代表的财富管理运营商也公告称将重点打造AI投顾平台,深入AIGC、交互式AI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