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GLU激活函数与GLU门控线性单元原理解析

前言

SwiGLU激活函数在PaLM,LLaMA等大模型中有广泛应用,在大部分测评中相较于Transformer FFN中所使用的ReLU函数都有提升。本篇先介绍LLaMA中SwiGLU的实现形式,再追溯到GLU门控线性单元,以及介绍GLU的变种,Swish激活函数等内容。


内容摘要
  • LLaMA中SwiGLU的实现形式
  • GLU门控线性单元原理简述
  • 通过GLU的变种改进Transformer
  • Swish和SiLU激活函数

LLaMA中SwiGLU的实现形式

SwiGLU本质上是对Transformer的FFN前馈传播层的第一层全连接ReLU进行了替换,在原生的FFN中采用两层全连接,第一层升维,第二层降维回归到输入维度,两层之间使用ReLE激活函数,计算流程图如下(省略LayerNorm模块)

FFN模块计算示意图

SwiGLU也是全连接配合激活函数的形式,不同的是SwiGLU采用两个权重矩阵和输入分别变换,再配合Swish激活函数做哈达马积的操作,因为FFN本身还有第二层全连接,所以带有SwiGLU激活函数的FFN模块一共有三个权重矩阵,用公式表达如下

带有SwiGLU的FFN公式

其中W1,V为SwiGLU模块的两个权重矩阵,W2为原始FFN的第二层全连接权重矩阵,⊗代表哈达玛积逐位相乘,Swish为激活函数,其中β为Swish激活函数的一个参数,一般β=1此时等同于SiLU激活函数,可视化计算流程图如下

带有SwiGLU的FFN示意图

在HuggingFace LLaMA的源码实现中,在Decoder模块LlamaDecoderLayer中的LlamaMLP引入SwiGLU改造了FFN层,实现如下

class LlamaDecoderLay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config: LlamaConfig):
        ...
        # TODO 门控线性单元
        self.mlp = LlamaMLP(
            hidden_size=self.hidden_size,
            intermediate_size=config.intermediate_size,  # 11008
            hidden_act=config.hidden_act,  # silu
        )

LlamaMLP的实现了SwiGLU逻辑,代码和公式完全对应

class LlamaMLP(nn.Module):
    def __init__(
        self,
        hidden_size: int,  # 4096
        intermediate_size: int,  # 11008
        hidden_act: str,  # silu
    ):
        super().__init__()
        self.gate_proj = nn.Linear(hidden_size, intermediate_size, bias=False)
        self.down_proj = nn.Linear(intermediate_size, hidden_size, bias=False)
        self.up_proj = nn.Linear(hidden_size, intermediate_size, bias=False)
        self.act_fn = ACT2FN[hidden_act]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down_proj(self.act_fn(self.gate_proj(x)) * self.up_proj(x))

在LLaMA2-7B中,FFN的原始输入维度为4096,一般而言中间层是输入维度的4倍等于16384,由于SwiGLU的原因FFN从2个矩阵变成3个矩阵,为了使得模型的参数量大体保持不变,中间层维度做了缩减,缩减为原来的2/3即10922,进一步为了使得中间层是256的整数倍,有做了取模再还原的操作,最终中间层维度为11008,计算公式如下

SwiGLU中间层维度计算公式


GLU门控线性单元原理简述

SwiGLU是GLU门控线性单元的变种,了解SwiGLU必须从GLU入手,GLU提出于2016年发表的论文《nguage modeling with ga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中,GLU是一种类似LSTM带有门机制的网络结构,同时它类似Transformer一样具有可堆叠性残差连接,它的作用是完成对输入文本的表征,通过门机制控制信息通过的比例,来让模型自适应地选择哪些单词和特征对预测下一个词有帮助,通过堆叠来挖掘高阶语义,通过残差连接来缓解堆叠的梯度消失和爆炸。
堆叠的每一层就是门控GLU门控线性单元,通过Sigmoid激活函数和哈达玛积实现门控机制,公式如下

GLU公式

其中W和V两个卷积操作,当卷积patch size=1时等同于两个全连接层,GLU对输入文本的计算流程示意图如下

GLU示意图

相比于LSTM,GLU不需要复杂的门机制,不需要遗忘门,仅有一个输入门,因此计算更加高效,同时作者提出在他的实验中,基于GLU的GCNN门控卷积神经网络和LSTM相比,在相同参数数量和训练环境下,GCNN的预测困惑度更低,表现优于LSTM。


通过GLU的变种改进Transformer

2017年随着Transformer的提出和成功,促进了后续对Transformer结构的改进的研究,比如在2020年发表的论文《GLU Variants Improve Transformer》中,提出使用GLU的变种来改进Transformer的FFN层,作者提出的变种就是将GLU中原始的Sigmoid激活函数替换为其他的激活函数,作者列举了替换为ReLU,GELU和SwiGLU的三种变体,公式如下

GLU变体

本质上就是将Sigmoid激活函数替换为其他激活函数,命名上将激活函数的缩写加在GLU前面作为前缀。进一步作者将这种GLU变体替换FFN中的第一层全连接和激活函数,并且去除了GLU中偏置项bias,以SwiGLU为例,结合FFN它的计算公式为

带有SwiGLU的FFN

由于这种方式使得FFN中的权重矩阵从2变为了3,为了使得模型的参数大体不变,因此中间层的向量维度需要削减为原始维度的三分之二。
在论文的实验模块,作者通过数据证明通过GLU变体改造后的Transformer在大多数NLP任务上都比FFN的评价得分明显更高,其中ReGLU在实验中获得了最高的平均分,其次是SwiGLU。

GLU变体改造的Transformer测评


Swish和SiLU激活函数

Swish激活函数由Google团队在2017年提出,被证明在更深的模型上表现出比ReLU更好的性能,Swish的公式如下

Swish激活函数公式

其中σ为激活函数Sigmoid,β为Swish的一个参数,通常为一个常数或者让模型自适应学习得到。输入x和Sigmoid相乘使得它类似LSTM中的门机制,因此Swish也被成为self-gated激活函数,只需要一个标量输入即可完成门控操作。
当β=0时,Swish退化为一个线性函数,当β趋近于无穷大时,Swish就变成了ReLU,不同β下Swish的图形如下

不同β参数下Swish激活函数图像

Swish函数的曲线是平滑的,并且函数在所有点上都是可微的。这在模型优化过程中很有帮助,被认为是 swish 优于 ReLU 的原因之一。在LLaMA中采用常数β=1,此时Swish也叫SiLU激活函数。

如何系统的去学习大模型LLM ?

作为一名热心肠的互联网老兵,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

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 AI大模型资料 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全套AGI大模型学习路线

AI大模型时代的学习之旅:从基础到前沿,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能!

img

二、640套AI大模型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img

三、AI大模型经典PDF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

im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img

阶段1:AI大模型时代的基础理解

  • 目标:了解AI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核心原理。
  • 内容
    • L1.1 人工智能简述与大模型起源
    • L1.2 大模型与通用人工智能
    • L1.3 GPT模型的发展历程
    • L1.4 模型工程
    • L1.4.1 知识大模型
    • L1.4.2 生产大模型
    • L1.4.3 模型工程方法论
    • L1.4.4 模型工程实践
    • L1.5 GPT应用案例

阶段2:AI大模型API应用开发工程

  • 目标:掌握AI大模型API的使用和开发,以及相关的编程技能。
  • 内容
    • L2.1 API接口
    • L2.1.1 OpenAI API接口
    • L2.1.2 Python接口接入
    • L2.1.3 BOT工具类框架
    • L2.1.4 代码示例
    • L2.2 Prompt框架
    • L2.2.1 什么是Prompt
    • L2.2.2 Prompt框架应用现状
    • L2.2.3 基于GPTAS的Prompt框架
    • L2.2.4 Prompt框架与Thought
    • L2.2.5 Prompt框架与提示词
    • L2.3 流水线工程
    • L2.3.1 流水线工程的概念
    • L2.3.2 流水线工程的优点
    • L2.3.3 流水线工程的应用
    • L2.4 总结与展望

阶段3:AI大模型应用架构实践

  • 目标:深入理解AI大模型的应用架构,并能够进行私有化部署。
  • 内容
    • L3.1 Agent模型框架
    • L3.1.1 Agent模型框架的设计理念
    • L3.1.2 Agent模型框架的核心组件
    • L3.1.3 Agent模型框架的实现细节
    • L3.2 MetaGPT
    • L3.2.1 MetaGPT的基本概念
    • L3.2.2 MetaGPT的工作原理
    • L3.2.3 MetaGPT的应用场景
    • L3.3 ChatGLM
    • L3.3.1 ChatGLM的特点
    • L3.3.2 ChatGLM的开发环境
    • L3.3.3 ChatGLM的使用示例
    • L3.4 LLAMA
    • L3.4.1 LLAMA的特点
    • L3.4.2 LLAMA的开发环境
    • L3.4.3 LLAMA的使用示例
    • L3.5 其他大模型介绍

阶段4:AI大模型私有化部署

  • 目标:掌握多种AI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包括多模态和特定领域模型。
  • 内容
    • L4.1 模型私有化部署概述
    • L4.2 模型私有化部署的关键技术
    • L4.3 模型私有化部署的实施步骤
    • L4.4 模型私有化部署的应用场景

学习计划:

  • 阶段1:1-2个月,建立AI大模型的基础知识体系。
  • 阶段2:2-3个月,专注于API应用开发能力的提升。
  • 阶段3:3-4个月,深入实践AI大模型的应用架构和私有化部署。
  • 阶段4:4-5个月,专注于高级模型的应用和部署。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LLM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GLU公式及其用法 #### 公式定义 GLU(Gated Linear Unit,门控线性单元)是一种通过引入门控机制来增强神经网络表达能力的激活函数。它的核心思想是将输入张量分成两部分 \(A\) 和 \(B\),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输出: \[ \text{GLU}(X) = A \odot \sigma(B) \] 其中: - \(A\) 是输入的一部分; - \(B\) 是另一部分; - \(\sigma(x)\) 表示 Sigmoid 激活函数; - \(\odot\) 表示逐元素乘法。 具体来说,在 PyTorch 中实现时,通常会沿着指定维度 `dim` 将输入张量分割成两半,并分别作为 \(A\) 和 \(B\) 的输入[^1]。 --- #### 参数解释:`dim` 在 PyTorch 实现中,参数 `dim` 定义了如何沿特定维度拆分输入张量。假设输入张量形状为 `(batch_size, channels, height, width)` 或其他形式,则 `dim` 决定了在哪一维上执行分割操作。例如,当设置 `dim=1` 时,表示按通道维度进行分割。 以下是具体的代码实现示例: ```python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class GatedLinearUni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dim=-1): super(GatedLinearUnit, self).__init__() self.dim = dim def forward(self, x): # Split the tensor into two parts along the specified dimension a, b = torch.chunk(x, chunks=2, dim=self.dim) # Apply sigmoid activation to one part and multiply element-wise with the other return a * torch.sigmoid(b) # Example usage input_tensor = torch.randn(8, 10, 32, 32) # Batch size: 8, Channels: 10, Height/Width: 32 glu_layer = GatedLinearUnit(dim=1) # Operate on channel dimension output = glu_layer(input_tensor) print(output.shape) # Output shape will be (8, 5, 32, 32), half of input channels ```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自定义一个简单的 GLU 层。它首先利用 `torch.chunk()` 函数按照指定维度将输入张量分为两份,接着应用 Sigmoid 激活到其中一个分支并另一个分支相乘。 --- #### 应用场景优势 GLU 结构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轻量化模型设计以及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相比于传统的 LSTM 单元或其他复杂的非线性变换模块,GLU 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方式减少梯度消失现象的发生,同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去捕捉数据内部复杂模式[^3]。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 CNN 架构性能——比如通过堆叠多层带有 GLU 的卷积层代替 RNN 类型架构完成序列建模工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显著降低运算成本,还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硬件支持下的高度并行化特性加快整体推理过程。 --- #### 输出公式的扩展理解 对于给定时间步 \(t\) 下的状态更新规则可写做如下形式: \[ y_t = \sigma(W_o \cdot h_t) \] 这里描述了一个标准的单向门控行为,类似于 GRU/LSTM 当中的遗忘门或者输入门作用机理[^2]。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际部署过程中可能还需要额外考虑上下文环境因素影响最终效果表现情况。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