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原理

1.三极管的原理

        三极管有三个极,分别是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三个极组成了两个PN结,NPN类型三极管,集电极和基极组成PN结(N端在集极,P端在基极),基极和发射极组成PN结(P端在基极,N端在发射极)。

        NPN三极管的基极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放大功能,三极管Ib输入电流经过三极管B倍放大,产生Ic电流。如果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三极管的IC电流等于B倍IB电流。如果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三极管的IC电流由负载控制,三极管失去放大功能。

        三极管放大条件,NPN三极管需要集电极反偏,发射极正偏;为了让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使用发射极的电阻和基极电阻控制C 极 E极电压,让其处于反偏、正偏状态。

        当三极管满足正反偏条件之后,还需要控制静态工作点,输入会影响输出,让三极管的输入、输出伏安特性曲线处于最合适的位置。

        

        图中,曲线先看纵轴VBE,对应横轴IB的电流,同时焦点在VCE的曲线,反馈了VBE/IB对VCE的影响,输入电流为50的时候,VBE的电压不同,影响VCE的电压,通过曲线反映了如果VCE的电压变为0V,三极管短路,没有电阻,没办法产生压降,相当于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三极管不能线性放大。如果VBE处于0.7V,VCE具有电压,产生的压降可以让C极输出放大信号。输入曲线反映的是输入电流Ib对VBE电压的影响,同时VBE又会影响VCE的电压。

                图中,为了使三极管的输入VBE处于VCE=10V的情况,需要使用负载曲线,获取合适的静态工作点。通过相交,可以看到输入电流大小可以改变VCE的电压,影响三极管放大状态。输入电流越大,Q点越接近VCE=0V的饱和状态。所以使用Q点计算最佳的输入电流,控制VCE的电压。输入曲线反映了输入电流IB对VCE的影响,输入IB越大,Q点越接近VCE=0V,三极管越容易饱和。       

三极管的输出曲线

        如图图中,曲线先看纵轴VCE,对应横轴IC的电流,同时焦点在Ib的曲线,反馈了VBE/IC对三极管放大状态,在VCE=1V到VCE=8V的区域三极管处于放大区,通过输入的电流Ib,控制IC电流的变化,IB越大,IC越大,同时VCE的电阻变小,叠加电压变小,导致C集电极的输出电压越小,反相输出电压。

        当VCE<1V,CE极相当于短路,没有电阻叠加电压,CE极的电流由负载绝对,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        

        输出曲线,反映了IC电流对VCE电压的影响,通VCE电压又会影响三极管的放大状态。

        如图为了让三极管处于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用红色负载线,让Q点处于放大区域,假设曲线的IC电流越接近VCE=1V,三极管越容易饱和。三极管输出曲线,反映了输入电流IB对VCE电压的影响,IB越大,VCE越小,三极管越容易饱和。

2.三极管的放大计算

1.直接偏置模式

        如图,首先计算Ib的电流,因为E极没有电阻,VB到E极的电压是0.7V,通过12-0.7/RB

=Ib,获取Ib的电流47uA。Ib电流没有在B极分流,可以直接获取Ib电流。

        然后通过IC=Bib,获取IC的电流是2.58mA

        通过IC 获取RC的电阻分压获取VCE放大输出电压VCE=VCC-*IC*RC=6.3V

   

2.分压偏置模式

        如图,先计算VBE电压,使用分压获取VBE电压

        由于Ib的电流分流到R2,需要通过VB-VBE/RE获取IC电流

        计算出的IC电流,通过VCC-IC*RC获取VCE放大电压

  • 21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