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时代不断变化电动机也会随之不断变化,电动机的价格比较便宜,而性能较好,这种高性价比使其应用广泛。在考虑PLC的功能和我们所学的相关调速控制知识等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成本,我们是否能购买,还要考虑保修时候是否容易进行,在如此诸多影响下,我们会想到有种控制系统能够拥有PLC、变频器、电动机等结构,这可以完美解决以上问题。
论文会对电机调速控制原理进行研究设计出最佳方案,通过严格的筛选得到最终方案。该方案可以得知变频器参数数据,并将该信息输出出去。我们会使用PLC对变频器进行调速控制,这样可以控制电动机,计算机在通讯的同时也会进行监控功能,最终实现所要求的功能。使用自身优势可以很好的设计监控装置。减少实物的使用率和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使得系统趋于稳定可靠。
关键词:PLC;电动机;变频器;参数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其它附件
端盖在里面起到支撑机器的作用;轴承会让转动与禁止两部分在一起;轴承端盖可以保护轴承不被损坏;风扇为了防止发热过度,起到了散热的功能。
直流电动机一般都采用的星状结构,因为这样能使空间利用最大化,而且当采用静止整流器提高电能,能好好的感测到脉动和负载电流变化。
图1-1电动机
系统硬件设计
2.1调速系统的硬件设计
2.1.1 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调速系统是由给定速度、PLC、变频器和电机中的发电机构成,这四种结构分别由图中相应的元器件完成运行,电机在图中就是被控制的目标,其他部分可以显示数值,因此是反馈的目标。对PLC进行输入,把数值输入到PLC当中,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开环,另外一个是闭环,这两个运行方式我们要考虑,输入通过PLC后,变频器就会起到作用,它会发挥调节控制电机转速的功能,最后得到的数值为反馈数值,要交给PLC处理,经果一系列过程变频器会得到输出,这两数值相比较会得到无静差,从而实现无静差调速。PLC会得到转速给定和反馈信号,A/D转换器得到12个数值,PI运算然后在PLC主机内完成,经D/A转换器输出电流信号在逆变器的里面把该信号对映变成相对应的各种频率,不同电压的交流信号有着不同的影响,转速会因此变化,最后用发电机得到最终的转速数值,并且反馈数据给系统,这一系列过程叫做闭环控制系统。[13]
图2-1变频调速系统的系统框图
2.1.2 外部接线图
图2-2外部硬件接线图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FX2n-4AD与FX2n4DA
第一个模拟量输入模块灵敏度很高,我们用它来测量数据时候很准确,它拥有很强的监控功能,该模拟量输入模块有4个输入方向,方向由数字标出。输入通道能让输入的模拟量信号变成数字量,这种功能也被叫做A/D转换,可以分辨到十二位。
输入的模拟量信号分为电压和电流两种,用户选择接线的方式会导致电压还是电流的选择。[14]扩展模拟量输入模块接线图(如图2-3所示)
图2-3扩展模拟量输入模块接线图
仿真展示
图3-1基于PLC调速电机正方向控制
结论
电机调速系统是当前使用广泛的调速系统,因为它拥有着许多的优点在调速这一方面,它性能高,这也使得电调速系统成为在直流调速系统被运用在了各种各样的地方,适用范围很广。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机调速拥有了更多的先进优点,其中它的静动态调速是最稳定的,能很好的进行调速。电控制系统是各种电机调速系统中的一部分,但这是基础的系统,我们需要了解掌握。电机调速调速系统中的内容有控制规律、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这些内容都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电力拖动系统,这样可以让我们熟悉了电机调速系统,这样我们学习到更难的知识时也不怕了。
电机调速系统需要一些条件来完成运行,首先就要运用初始条件,初始条件是完成电调速系统设计最基础的要求,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初始条件有哪些,绘制工作原理图是电机调速系统的重要内容,还有用调节器进行调速,调节器参数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设计电机调速系统就需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这会让我们的设计变得更加简单,我们也要查找资料,这样才能让调速系统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电机工作原理是调速系统中的重要工作原理,在需要严格的设计时需要适合设计的选择调节器参数用来证明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张红莲.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05
[2]史国生.交直流调速系统[M].北京:化工工业出,2002.
[3]方承远.工厂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吴守箴.电气传动的脉宽调制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2.
[5]廖常初.FX系列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5.
[6]罗飞.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李久胜.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8]童福荛.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习题例题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9]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0.
[10]郭丙君.电力拖动控制系统[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9.
[11]王秀和.电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5.
[12]陈毅;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1.
[13]陈伯时.电力拖动控制系统[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09.
[14]黄松清.电力拖动控制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07.
[15]王谨.调速系统与维护[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