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啦来啦!送亲的队伍来啦!领头的是一个老巫婆,身后还带着 10 个女徒弟。送亲的队伍里还有地方上的三老、廷掾等等,都来送亲,毕竟这是河伯的大日子,河伯娶媳妇。谁敢不来?与此同时,邺城的地方长官西门豹也来了。你等一下,虽然也是负责地方事务,但这个西门豹可不是西门庆,而是一心为民的好官。想歪了的朋友,请主动找机会向河伯认错。站在送亲的队伍里,西门豹深深地感受到,破除落后迷信活动和揭露徇私舞弊的行为,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于是,他在送亲现场展现出了他的果敢。西门豹就说了,哎,这样吧,先把河伯的新娘子叫出来,看看是好是坏。来,快点,我等不及了。一看地方长官都发话了,大伙赶紧七手八脚地撩开河边的帷帐,把那个可怜的穷人家的小妹妹给带了出来。这个小妹妹正值破瓜年纪,清纯幼稚。哎,说到这一定有朋友又想歪了,什么叫破瓜年纪?这一点要和您解释一下。
清朝有一个官员叫翟灏,在他的《通俗编·妇女》当中提到,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一十六岁耳。什么意思?就是说破瓜不是您想的那件事,而是说瓜字把它拆开以后是两个八,二八一十六。古人用瓜来表示 16 岁的年纪,破瓜之年说的就是女孩子 16 岁。那如果你要想歪了,请主动找时间私下和送亲的老巫婆进行深切的恳谈。
话说,这个小姑娘已经梳起了花样别致的盘发,别上了一些装点着绿色小石头的发簪。她那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瘦弱身材裹在宽大的礼服里显得不自然,于是小姑娘就时不时地摆弄一下自己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看着大家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自己,小姑娘有点害羞,脸都开始发红了。在她衣服的肘部还停着一只河边的蚱蜢,瞪着疑惑的复眼看着这一场闹剧。
西门豹看见了,说,窈窕淑女,河伯好逑啊,可是这个小姑娘,啧啧啧,不怎么样,连我的眼都过不了。何况是河伯他老人家。如此的高标准要求,怕是惹河伯他老人家不高兴了。他老人家一不高兴,咱们就跟着倒霉,你看这事情怎么处理好?麻烦您老下去一趟,给河伯他老人家带个口信,说过两天找到更好的再给他送去,好不好?来来来,把这个老巫婆扔到水里去嘛!这里西门豹所说的您老和大巫妪指的就是这个领队的老巫婆了,那身边的走卒立马就围上来了。抱起这个老巫婆就往水里扔。西门豹果然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做事特别周到细心,在后面还不忘操心地吩咐扔远点,省些路走,免得他老人家累着了。这个老巫婆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忘了挣扎了,你看看都 70 多岁了,老糊涂了,再加上这些走卒们,个个都是身强力壮的,这一辈子都没试过被这样的男人抱过,现在被男人一抱自己就懵了。直到她看见波光粼粼的水面,像一条大醉不醒的巨鱼翻滚着,无数的鳞片吸纳了她的脑袋,她都来不及总结自己的罪恶一生,就这样吐个泡泡就下去见河伯了。您别说,西门豹大人还真是一个认真的人,他的心情比谁都急,在岸上左等右等,抓耳挠腮地等了好久。看看时间,没耐心了,就焦急地对左右的官吏说,这个老巫婆年纪大了,好慢好慢。呐呐,走得这么慢怎么还不回来呀,到时候河伯生气了可不好。
既然年纪大的走得慢,年纪轻的走得快,叫她的徒弟下去迎一迎喽。旁边如狼似虎的差役听了命令,立刻抓起第一个花枝招展的老巫婆的女徒弟,就像一只青蛙抓住了一只臭虫。一转眼就把挣扎的那个女徒弟甩到水里去了,扑通一下,好大一个水花。过了好一会儿,西门大人又说话了,哎呀,现在的人呐,素质就是不高,平时也不锻炼身体什么的。走个路也这么慢,哎,还得再派人去。于是接下来又连续有两个女徒弟被扔到水里去了。河伯这回一定很高兴,一口气他娶了 4 个。原本站在旁边看热闹的三老吓得都不敢抬头,抖得就像秋天的叶子一样,随时会掉在地上。一边抖一边又想偷偷看着西门豹的神色。西门豹说,我明白了。哎呀,怪我不好,你看看这脑筋转不过来了。
你看看大巫妪,虽说 70 多岁了,那也是女人,她的徒弟也是女人。女人不懂得汇报工作,碰到大场面话都不会说了,对不对?你看你看,都是我不好,还是得请一些资历深的男人下去汇报一下工作。这个就请三老下去为我说一说,麻烦您了。三老一听吓得“啪唧”一下就瘫在地上了,双手插到地里紧紧地抓泥,不要不要不要,汇报工作。一边喊一边还伸手去想抓一根草棍,没想到草棍也很灵巧地躲开了。哼,等着,草棍一躲开,被抓的就是三老本人了,左右差役硬拉硬拽的,直接就把他拖到水里去了。因为平时饭基本有人请,酒基本有人敬,工资基本不用愁,老婆基本不用管,所以三老长得还是比较肥胖。加上又不注意锻炼身体,所以把他扔到水里还需要费很大的劲,所以只能是拖到水里去了,不能说是扔到水里去了,因为甩不动。可能因为身体太胖了,所以这三老飘了半天都飘不下去,但是水里的人可都在“等”他。所以即便你漂不下去,你也只能随波逐流去了。
我们也说过,三老,也就是县令底下的一个地方官,所以三老是一个官位,是一个人,不是三个人。在他下面还有一个官位叫廷掾,另外还有地方上的头面人物都在旁边,看到三老被扔下水,无不惊恐。面如死灰,汗流浃背。这个时候西门豹又开口说话了。大巫妪和三老都舍不得回来了,哎,看来河伯老人家那里好吃好喝风景好,去的人都乐不思蜀。他们都不回来了,奈之如何?旁边的人不听,犹自可,一听,赶紧“扑通”一下,齐齐跪下叩头哀求,叩得满脸流血,脸色因为失血,白得像水桶里面照出的月亮。那能不怕吗?因为接下来就轮到他们到河里去给河伯汇报工作了。还好这回西门豹大人没急,倒背双手弯腰瞅着河面,许久之后才说,那就再等等看吧。于是大伙继续跪着发抖,再等,等到快尿裤子的时候了,西门大人才说,哎呀,今天看是等不到了。我们只好先回了。你看看这河伯太热情了,留客人的时间也留得太久了。于是这一次漳水河边的闹剧这才算收场了。从那以后,邺城再没人敢说为河伯娶妻的事了。
西门豹为了治理河伯娶亲之事,将大巫妪、三老处置后,形势得以迅速扭转,但他却遭到了后世一些儒家学者的诋毁。他们认为西门豹没有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不经教化就惩处,这是不仁之举。那么,若此事交由儒家之人处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想必会极为仁义,肯定会以思想教育为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地开,强调加强官吏自身修养并狠抓落实,或许还会反复宣讲儒家经典之类的。哼,这或许才符合儒家的“仁政”理念。但他们却未曾想过,对腐败势力的纵容才是对全体国民的大不仁。所以,只要存在腐败现象,就必须采取强硬手段,都应像处置那些人一样将腐败者严惩,看谁还敢腐败?西门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总体而言,他是一位强势且行事果断、不怒自威的领导者。为使邺地风调雨顺,靠河神是指望不上了。
接下来,西门豹主持修建了 12 条水渠,引漳河水灌溉农田,使得邺地的粮食产量每年增加到一钟,约合现在的 120 斤左右。当时的一亩地约为现在的三分之一亩。然而,邺城的百姓起初并不太配合,所以才滋生出诸多腐败官员,并且对这些腐败官员的恶行听之任之、无可奈何,正所谓腐败滋生于民众缺乏抗争精神的土壤。百姓另一个不积极的表现是,当西门豹号召大家修渠时,众人都抱怨麻烦、害怕劳累、担心吃亏。虽然个个都口头上说要去,手里也拿着铲子,却都不愿出门劳作。西门豹听闻此事后极为愤怒,但并未拍案而起,而是怒喝道:“都他姥姥的给我出来挖渠!你们现在或许恨透了我,但 100 年后,你们的子孙会铭记我的功绩。”
西门豹生性急躁,平日里用柔软的熟牛皮做腰带,以此提醒自己要放松心态。他的性格与之前提到的董安于截然相反,董安于性格沉稳和缓,所以用弓弦作为腰带,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警醒。正如《韩非子》中所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果然,西门豹主持修建的这些水利工程,从魏文侯时期一直到后来的西汉,历经一千多年,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到了汉朝,朝廷要修建驰道(这里的“驰”是奔驰之意,驰道类似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修建驰道的规划与西门豹所修的 12 条水渠发生冲突,于是上级派人前来,要求水渠改道。但邺地的百姓纷纷表示反对,声称这是当年西门大人留下的,坚决不许改动,甚至有百姓躺在水渠上,脱光了衣服进行抗议。最后,政府只好放弃改道计划,无奈地说:“算了算了,不管了,随它去吧。”西门豹治理邺城的事迹闻名天下,为后世所赞誉,堪称模范官吏,是古代的贤能大夫。直至今日,当地仍有西门豹祠堂供人瞻仰缅怀。两千多年过去了,西门豹的盛名依旧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