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掌握RC串联电路的相量轨迹及其作移相器的应用。
3.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
4.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三.实验设备
1.交流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表;
2.调压器;
3.30W镇流器,400V/4.7μF电容器,电流插头,25W/220V白炽灯。
四.实验内容
1.用一个220V,25W的白炽灯泡和电容组成如图10—2所示的实验电路,按下闭合按钮开关调节调压器至220V,验证电压三角形关系。
测 量 值 | 计 算 值 | ||||
U(V) | UR(V) | UC(V) | U’(UR, UC 组成RtD) | DU | DU/U |
2.日光灯线路接线与测量
按图10—3组成线路,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按下闭合按钮开关,调节自耦调压器的输出,使其输出电压缓慢增大,直到日光灯刚启辉点亮为至,记下三表的指示值。然后将电压调至220V,测量功率P,电流I,电压等值,验证电压、电流相量关系。
测 量 数 值 | 计 算 值 | ||||||
P(W) | I(A) | U(V) | UL(V) | UA(V) | cosj | r(W) | |
启 辉 值 | |||||||
正常工作值 |
3.并联电路——电路功率因数的改善
按图10—4组成实验线路经指导老师检查后,按下绿色按钮开关调节自耦调压器的输出调至220V,记录功率表,电压表读数,通过一只电流表和三个电流取样插座分别测得三条支路的电流,改变电容值,进行三次重复测量。
电容值 | 测 量 数 值 | 计 算 值 | ||||||||
(mF) | P(W) | U(V) | Uc(V) | UL(V) | UA(V) | I(A) | IC(A) | IL(A) | I’(A) | cosf |
1 | 41.6 | 220.3 | 220.3 | 192.5 | 65 | 189.3 | 69.5 | 249.1 | 0.587 | |
2 | 30.4 | 220.2 | 220.2 | 193.4 | 64.9 | 138.7 | 141 | 248.3 | 0.788 | |
3.7 | 27.1 | 220.7 | 220.7 | 193.6 | 63.6 | 122.2 | 262.4 | 248.3 | 0.939 |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功率表要正确接入电路,读数时要注意量程和实际读数的折算关系。
2.线路接线正确,日光灯不能启辉时,应检查启辉器及其接触是否良好。
3.上电前确定交流调压器输出电压为零(即调压器逆时针旋到底)。
六.预习思考题
1.参阅课外资料,了解日光灯的启辉原理。
2.在日常生活中,当日光灯上缺少了启辉器时,人们常用一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或用一只启辉器去点亮多只同类型的日光灯,这是为什么?
启辉器里有个金属片;通电发热后就断开;然后冷了又接通.如此往复.它的作用是在断开的瞬间导致电感整流器产生高电压从而击穿日光灯里的导电气体,点燃日光灯.一旦日光灯点亮,启辉器就失去做用.
3.为了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此时增加了一条电流支路,试问电路的总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此时感性元件上的电流和功率是否改变?
电流不变,功率不变
4.提高线路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器法,而不用串联法?所并的电容器是否越大越好?
因为电容的容量串连会变小,并联则变大,变大就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了,因为总容量提高了,功率也会提高的。 电容是越大越好,但也不能无限制的大,达到一定程度就不起作用了,
七.实验报告
1.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2.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出电压、电流相量图,验证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3.讨论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4.装接日光灯线路的心得体会及其他。
需要细心仔细,稍一出错就会造成烧坏保险丝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