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漂移引起原因及其去除方法

        基线漂移是指仪器或系统输出的基线(baseline)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在许多测量系统中,基线代表了零点或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参考水平。基线漂移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环境条件的变化、仪器的老化、材料的衰变等。基线漂移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长时间的测量过程中。为了减少基线漂移的影响,通常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调整,以及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控和控制。

基线处理前

基线处理后

图片源自:基于PPG信号的脉象分类算法研究与系统设计 - 中国知网 (hnist.cn)

基线漂移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引起的:

  1. 数据分布的变化:数据的收集方式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新的数据分布与原始数据分布不同。例如,当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或用户行为发生变化时,数据的分布可能会漂移。

  2. 特征分布的变化:特征工程或预处理步骤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新数据的特征分布与之前的数据不同。

  3. 环境变化:模型部署的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影响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4. 概念漂移:在某些任务中,由于任务本身的性质,目标变量的定义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导致模型性能的下降。

为了应对基线漂移,可以采取以下去除方法:

  1. 零点校准:定期进行零点校准是减少基线漂移的有效方法。通过将仪器调整到零点,可以消除由于仪器偏差或漂移引起的基线漂移。

  2. 差分测量:将实际测量值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而不是仅仅测量信号本身。通过进行差分测量,可以消除仪器的共同模式噪声和基线漂移。

  3. 滤波技术:使用数字滤波技术可以去除高频噪声和基线漂移。滤波器可以根据基线漂移的频率特性设计,将低频漂移滤除,保留所需的信号成分。

  4. 环境控制:监控和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可以减少一些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恒温器、湿度控制器等设备可以帮助稳定仪器的性能。

  5. 信号处理算法:一些高级信号处理算法可以识别和补偿基线漂移。这些算法可能利用历史数据来预测基线漂移的趋势,并相应地进行校正。

  6. 校准样品:定期使用已知浓度或已知特性的校准样品进行校准。通过校准样品,可以检测并补偿基线漂移,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