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盲审之后、答辩之前”这一两个月,真的很尴尬——论文交了、课也上完了、学分也修够了,人还没毕业…干啥呢?”
别以为只有你在发呆,其实这一阶段很多人既焦虑又“放飞”,但也正是一个能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窗口期🔥
🎓 先科普一下:这段时间的“正常流程”
一般来说:
✅ 盲审提交 ➜ 等结果 ➜ 返修 ➜ 准备答辩 ➜ 正式毕业
但这个流程,学校一般不会“时时催促”,所以很多人就被动等通知,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 那么,这段时间“高效型研究生”都在干什么?
下面是不同人群的真实写照👇(看看你是哪种类型)
🧠 01. 稳妥派:论文反复打磨,等导师反馈
-
反复检查论文格式、标点、参考文献,确保答辩不出错
-
预演答辩PPT,熟记研究内容、应对可能的问题
-
跟导师沟通答辩准备、修改意见
🧳 02. 奔向社会派:全力冲刺就业 or 实习
-
疯狂刷 BOSS、校招群、实习内推
-
面试、笔试、改简历,一周跑好几场
-
已上岸的,开始准备入职、搬家、租房
🎯 现实是:很多人论文交完还没答辩,就已经在上班了!
🧬 03. 学术延伸派:准备发表/继续深造
-
打算申请博士,疯狂查文献补基础、补方法论
-
准备将毕业论文修改后投稿(国内期刊/核心/普刊)
-
找老师合作写“延展研究”当作科研起点
📌 小提示:盲审过了后再投稿,避免提前公开内容影响评审公平性
🧘♀️ 04. 休眠型选手:回家躺平、旅游、玩到爽
-
回老家陪家人/旅行/补觉/打游戏
-
安慰自己“太累了,我 deserve 这段假期”
-
结果时间一晃,PPT没做,论文忘了,答辩变成车祸现场😱
💻 05. “双修”型选手:边找工作边准备论文/考证
-
白天面试+简历,晚上打磨论文
-
报个教资、中级会计、人力证书充实简历
-
有的还在准备秋招补录或暑期实习项目
🎯 最后总结一下:
类型 | 状态标签 | 后续风险/收获 |
---|---|---|
躺平型 | 安逸舒适 | 答辩仓促、论文返修压力大 |
赶进度型 | 准备就业/深造 | 成果最大化、效率爆表 |
摸索型 | 不知做啥 | 时间被浪费、焦虑感拉满 |
超前型 | 提前投稿/提案 | 导师信任度UP、简历含金量UP |
如果你现在正卡在这段“空窗期”,
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计划 or 迷茫,咱们一起出方案 🔧
点赞收藏,不躺平,提前毕业赢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