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光学原理

1.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

光的传播可以归结为三个实验定律: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界面法线在同一平面里,所形成的夹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费马定律:当一束光线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时,由介质1投射到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将分解成两束光线:反射(reflection)光线和折射(refraction)光线。

(1)反射(reflection)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i’(i和i’分别为入射角和反射角)
反射定律

(2)折射(refraction)

n1 sin i = n2 sin r(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任何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
当n1 = -n2时,折射定律就是变成反射定律了,所以反射定律可以看成是折射定律的特例。
折射定律
折射率:光在两种介质种的传播速度之比,即
n2/n1 = v1/v2
一种介质的 绝对折射率
n = c/v
式中c是真空中光的速度,v为该介质中光的速度。
可以看出: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光的速度比较低;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中,光的速度比较高。

附录:一些光学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率

(3)衍射(diffraction)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窄缝)时,它将偏离直线传播。 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环,叫衍射图样。
衍射

2. 焦点、弥散圆、景深

(1)焦点(focus)

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点,就叫做焦点。
注:对于理想的镜头而言
薄透镜原理
对于薄透镜系统而言,相当于物距u无穷远,像距v等于焦距f,成像为一个点。

(2)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 CoC)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模糊,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弥散圆

(3)景深(depth of field, DOF)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
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景深

3、成像原理

相机成像原理分为透镜成像原理小孔成像原理。另外还有人眼成像原理

(1)透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1/u+1/v=1/f(即: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等于焦距的倒数)
薄透镜成像原理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相机。
凸透镜成像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电影放映机。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凸透镜成像规律4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5

(2)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只是一种光学现象,不能用于光学设计。
小孔成像原理

(3)人眼成像原理

人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视觉是正立的,这是人的视觉特点。视觉成像是物体的反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成像于视网膜上。再由视觉神经感知传给大脑,这样人就看到了物体。
人眼成像原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